袁莉
【摘 要】專門開展的習作練筆雖然目標專一,但與課文內容的理解分道揚鑣,表達訓練的效果必然大受影響。因此,語文教學應該搭建隨文練筆的實踐平臺,將理解和表達訓練有機融合。統編版教材中有很多記人敘事的課文,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價值和情感元素,教師要緊扣理解性的練筆,將學生學習文本語言的過程入乎其內,深化語文學習的內在平臺。本文提出要緊扣文眼,在突破中心時開展隨文練筆;聚焦留白,在想象體驗時開展隨文練筆;依托情感,在認知共鳴時開展隨文練筆。
【關鍵詞】隨文練筆;突破中心;想象體驗;認知共鳴
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就是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專門開展的習作練筆雖然目標專一,但與課文內容的理解分道揚鑣,表達訓練的效果必然大受影響。因此,語文教學應該搭建隨文練筆的實踐平臺,將理解和表達訓練有機融合。統編版教材中有很多記人敘事的課文,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價值和情感元素,教師要緊扣理解性的練筆,將學生學習文本語言的過程入乎其內,深化語文學習的內在平臺。
一、緊扣文眼,在突破中心時開展隨文練筆
很多課文表達中都會有凸顯中心、提領而頓的中心句,即所謂的“文眼”。“文眼”的設置不僅是課文閱讀的切入點,同時也是體悟文本內容的著眼點,更是開展理解性隨文練筆的著力點。語文教學緊扣文眼,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直抵文本表達的中心,同時也讓隨文練筆的設置與開展有了鮮活的抓手。
以統編版五上第一單元中《珍珠鳥》一文為例,作者通過描寫自己與小珍珠鳥相處的過程,形成了主題認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顯然,課文中“美好的境界”是這篇課文的文眼。緊扣于此,教師在學生整體了解和感知了文本內容之后,設置了這樣的隨文練筆: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作為中心句或者總起句,結合課文內容,梳理出課文能夠展現“信賴創造美好境界”的語句信息,并以這些信息作為隨文練筆的素材,引導學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形成表達與實踐。在完成了整篇課文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相機引導學生將自己全新的體驗和感知,融入到實踐理解性的層面之中,嘗試對原先的練筆內容進行調整與完善,從而將理解課文與訓練表達有機整合,真正為學生核心能力的發展助力。
二、聚焦留白,在想象體驗時開展隨文練筆
文本中的留白是作者為了增強表達效果故意留下的,這是學生理解課文和實踐練筆的有效資源。教師可以緊扣文本留白之處,讓原本課文中的內容不再空白,在基于文本理解的基礎上,嘗試為文本留白增添情節、加上修飾語、豐富心理活動和言行細節,讓學生在豐富語言表達的同時,達成理解和表達雙重訓練的效果。
比如教學統編版五上第二大單元《將相和》一文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時,很多學生在感知藺相如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的優秀品質之后,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廉頗要登門致歉,為什么一定要光著身子、背著荊條,行走于大街上?這是不是一場“秀”?很顯然,這樣的問題直接指向于人物的內心世界,但課文中并沒有明確寫出來。教師則緊扣這一問題先行理解,讓學生意識到廉頗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方式進行道歉,其目的就是要讓全國百姓和秦王都知道趙國文武大臣已經和好,讓秦王不敢輕易對趙國用兵。有了這樣的理解,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緊扣故事內容,嘗試將自己當成廉頗,將內心活動的過程以及登門致歉時與藺相如之間的對話等這些文本中的留白進行細化,并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三、依托情感,在認知共鳴時開展隨文練筆
文本并非無情之物,任何一篇都是作者在整體文本背景和事情浸潤下一種即時心境的集中體現。文本的語言文字中蘊藏著豐富的認知價值,在閱讀過程中必然會形成強烈和真切的情感沖擊力,讓學生在情緒亢奮的狀態下描寫體會,從而獲得水到渠成之教學功效。
以統編版五下第一單元《梅花魂》這篇課文為例,作者以外祖父魂牽夢繞的梅花為線索,將外祖父對家鄉、故土、親人的懷念刻畫得淋漓盡致。在課文最后環節中,作者描寫即將登上客輪離開的外祖父,將一塊含有梅花圖案的手絹給了“我”。此時,全文的情感已經達到了高潮,是引導學生緊扣情感震撼點開展隨文練筆的絕佳契機。教學至此,教師則進行了兩個方面羅列與準備:首先,以文本內容為抓手,梳理描寫外祖父的語句,從人物的細節中嘗試走進人物的內心情感;其次,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尋找與外祖父相同的人群,借助他們的表現來印證這類人群的內在情感,為后續的隨文練筆搭建平臺。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相機組織學生進行隨文練筆,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提煉隨文練筆的表達話題:外祖父為什么要將印有梅花圖案的手絹交給作者,這是想要向作者表達什么?當作者拿到這塊手絹時,他的內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涌動著哪些情感?會對自己的外祖父說些什么?有了練筆之前的情感儲備,學生此時的語言已經如同泉水一般奔涌而出。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批文以入情,情動而辭發。只有在蓄足了情感認知之后,學生的表達才能做到順其自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關于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要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發展。隨文練筆巧妙地將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統整在一起。因此,教師要充分彰顯教材課文中的示范性價值,為推動學生理解和感知能力的協同發展奠定堅實性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肖艷萍.巧用文本,提高隨文練筆的實效性?[J].內蒙古教育,201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