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要:新課改,語文學科教改要緊貼中職培養目標, 科學定位教學目標;教學要走進生活世界,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要結合中職現狀,科學調整教學內容;要繞中職實際,科學選用教學方法;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要立足中職特點,科學構建評價模式。作為文化基礎課的語文教學,應該順應趨勢,積極參與課改,為專業教學服務。
關鍵詞:中職語文 新課改 教學改革
中等職業學校是培養初級技術人才的搖籃,作為基礎教育中重要學科的語文,責無旁貸地要擔負起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任務。從教以來,筆者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工作。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取得了一些教學經驗:中職語文教學要講究方法、教出特色,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社會技工。
一、緊貼中職培養目標,科學定位教學目標
中職語文教學中確立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目標,結合語文教學內容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信息的獲取和篩選能力、語言表達和交際能力等。通過語文教學,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提高,為專業學習和人際交往服務。
因此應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標。思維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過思維能力反映出來。思維能力影響著個人對問題的分析、決策和判斷。結合專業差異,在語文教學中有目的地遷移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有意識地加強專業思想和專業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性、靈敏性和敏捷性、邏輯性、全面性、創造性等特性。
二、教學要走進生活世界,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當今社會各種知識浩如煙海,新知識不斷涌現。因此,培養學生快速獲取并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顯得十分必要。教會學生根據需要從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傳統媒體中獲取信息;教會學生使用圖書館、工具書;訓練學生獲取信息的速度,教會學生辨別信息真偽的技巧;教給學生精讀、略讀、速讀、瀏覽的閱讀方式和各種閱讀方法;教會學生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手段快速獲取有效信息,并使之成為習慣。
在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中,個體只有融入集體中才能更好實現自身的價值,因此中職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和交際能力。首先,培養學生說普通話能力和習慣,普通話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語言,也是學生步入社會的通行證;其次,讓學生學會介紹、交談、演講、即席發言的方法和技能,做到說話是有禮貌、表達清楚、連貫、得體;第三,要培養學生學會傾聽,能耐心專注,能理解對方說話的主要內容、觀點和意圖;第四,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自信、大方的風度,教會學生能根據交際場合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
有人對語言表達和交際能力的認識不夠,因此往往不夠重視,成為教學的盲區,或者輕描淡寫或者置若罔聞,另一方面是因為這部分的教學難度大,效果不明顯。作為中職語文教師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精神突出對學生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的訓練。
三、結合中職現狀,科學調整教學內容
目前,在職業學校就讀的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在語文學習方面表現尤為突出。而《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各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理論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說”上,要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與口語交際能力,教學內容以禮節性的交際口才、自薦求職的說服口才、與專業對口的行業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講口才為重點;在“讀”上,教學內容應結合專業實際,著重教會學生如何閱讀說明書等;在“寫”上,教學內容要重點放在如何寫信、寫請假條、寫自薦材料等應用文上,確保沒有錯別字,沒有病句,能將意思表達清楚。
四、圍繞中職實際,科學選用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能夠陶冶人的情感,凈化人的心靈;情境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情境教學。可采用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等手段。
拓展、整合教材內容,融入職教元素,開展模擬教學。中職語文教學要結合職業活動展開教學。如組織學生模擬應聘、寫求職自薦書、模擬打商務電話,創設情境開展接待、洽談、協商等口語交際活動。
五、緊貼中職培養目標,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實踐能力
中職生文化素質相對來講要薄弱一些,也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因此,在語文教學上尤其要注意培養職中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專業特點,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讓學生多參加各種語文實踐活動。例如,在我校主辦的“我愛我專業、創業之星”的征文活動中,教師先簡要介紹了征文的內容、寫作要求與寫作方法后,就充分調動起學生自覺參與的積極性,放手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他們或在網上或在圖書室查找資料或去采訪已經工作了的學哥學姐們。一個星期后,大多數同學就把所寫的文章交上來了,由于文章中有很多專業術語,還請了相關的專業教師參與評定。這些教專業課的老師認為:通過這樣的征文不僅提高了學生語文的熱情,而且也培養了他們對專業課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專業水平。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能力,教師還將學生分成若干活動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任務。這種方式彈性較大,學生也有較大的發揮空間,也十分樂意接受。有了興趣,就有了質量,只要教師及時保持學生的這種學習興趣,何愁語文學不好呢?而且,這種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還讓學生在搜集、閱讀資料和寫作的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思維能力,參與教學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