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燕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與發展,高中物理學科教學方式也在發生著與時俱進的變化,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有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強化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高中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現代化學科學學科,對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與問題分析能力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強化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對物理學科教學來說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本文立足高中物理教學實踐,首先簡要分析了當前高中物理教學的現狀,并結合教學實踐,對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了論述,旨在分享教學經驗,完善物理教學方式。
關鍵詞:高中物理;解題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高中物理是高中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較于初中物理學習來說學習難度與深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學習實踐中有所側重的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對于優化高中物理教學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不僅是初中物理知識的鞏固與深化,同時又是大學更深層次物理學習的基礎,因此,提升高中物理階段教學質量,強化學生學習能力與解題能力對學生更深層次的學習與發展至關重要。
一、高中物理教學情況分析
高中物理包含了許多抽象的電學、力學以及磁場等內容的學習,它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具有較強的問題分析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以及解題能力的培養,通過日常教學解題實踐,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解題思維,從而逐步提升物理學習解題能力。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科在教學內容上更為豐富和專業,包含了機械運動、電學、力學以及光學等多部分內容,這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的學習難度。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缺乏科學的思路與問題分析能力,就很難準確的解答出物理題目,更談不上學好物理學科知識了。
高中物理學習難度大除了以上物理學科的自身特點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有直接的關系。物理學科不同與其他文化課程的學習,除了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外,學生分析問題的思維邏輯能力也至關重要。雖然我國素質教育已經實行了多年,但是在實際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部分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課堂教學活動單一落后,學生學習參與程度低,“填鴨式”教學方式仍然存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無法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還極易產生厭學的負面情緒,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學習方式與技巧的缺失是影響高中物理學科學習的重要因素。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
1、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基礎與前提,物理學科的學習也是如此,在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教學工作中,學習興趣的培養是保障高效學習的重要基礎。對于物理學科的學習來說,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教學工作,同時又能夠使學生養成探究、學習物理知識的良好學習習慣,為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教材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形式,增加趣味性的參與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創造條件,開放學習思維,奠定解題能力提升基礎。例如,在學習“動量和沖量”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手邊的粉筆為學生做一個簡單的實驗演示:準備兩只同樣規格的粉筆,將其中一只由特定的高度掉落在桌面上,另一只則由同樣的高度掉落到厚毛巾上。通過不同的實驗結果,即一只粉筆斷裂,另一只完好無損,進而引出本節課動量以及沖量的相關知識點內容。通過課前小實驗的活動形式,調動起學生探究這一問題所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從而更好的保障在學生解題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實施。
2、夯實物理公式與定律,注重基礎培養
高中物理學習實踐中會涉及到很多基礎的物理學科公式與定理,這些內容都是物理科學家們經過長期的探索與總結得出的智慧結晶,基礎定理以及公式的熟練掌握是提高學生物理學科解題能力的重要基礎。在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基礎公式與定律的教學活動,從本質上深入剖析各公式原理所蘊含的意義,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表述,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改變傳統教學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在熟練理解的基礎上能夠靈活的應用在實際問題的解決當中,夯實物理解題基礎。
3、強化學生解題思路的培養
在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關鍵在于加強學生解題思路的培養,因此,要將學生解題思路的培養作為日常教學實踐中的重要環節來對待。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以基礎之上的掌握為教學根本,并通過例題講解、實踐應用等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生解題過程中的正向思維、逆向思維以及整體思維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促使學生能夠通過日常解題實踐,逐步提升問題分析能力以及多角度解題思路分析,從而更加清晰準確的掌握解題方向和技巧,并在長期的訓練實踐中逐步提升物理學科解題思路與解題能力。
4、加強學生學習做題過程中的發散性思維培養
在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需要教師從不同角度、不同問題分析方式入手,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問題并運用不同的的解題方式以及運算過程對相同類型的物理問題進行不同層次的分析與解答,從而逐步提升學生解題過程中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對各層面物理知識的熟練掌握與靈活應用能力。例如,在“假設子彈以速度v先后擊穿兩塊不同材料平行放置的金屬板時,穿過兩塊金屬板時的速度分別為0.8v和0.6v,那么求兩塊金屬板的厚度比”這一類型的題目解答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從牛頓第二定律以及動能定理等不同角度進行問題分析,然后在具體分析實踐中促使學生掌握不同的解題思維之間的優勢與弊端,從而幫助學生在日常解題實踐中能夠準確的選擇出最佳的解題方式,培養發散性解題思維,優化傳統解題模式。
總結:高中物理學科的解題能力培養是一項長期系統的教學工作,是需要教師在學生日常解題實踐中不斷總結、培養起來的一種綜合的解題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科學的設計教學內容,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思維的發散教學,并結合日常解題糾正總結,不同優化學生解題思路與解題思維,從而通過長期的解題實踐,逐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資料:
【1】尹習洲. 淺析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J]. 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 2012(18):57-57.
【2】周敏. 抓住思維特點,提升解題實效——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0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