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教育是教師向學生傳授自己所學知識,并且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過程。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育不再是“一言堂”的時代,需要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揮,要在教師引導下促使學生成長和進步。讓學生在課堂上扮演主要的角色,教師只是引導者,這樣更有利于關注學生的成長變化,看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及時解決學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關注學生;策略方法;交流互動;個體差異
作為教師,我們要知道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一群有著鮮活生命的群體,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點,對我們所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差異因材施教。教學就是一個“教”與“學”互動的過程,我們現在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教”的職責,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遠比一個死的知識要重要,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做到有效的關注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一、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我們學習任何東西的啟蒙老師,只有對所學的東西有興趣才能做到最好。但是學生的興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東西產生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有著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自律等特點,這是我們要面對的劣勢。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克服劣勢,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就需要改變教學方法,使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
如我們在講課文《媽媽的愛》,在講課之前請同學們輪流發言,講一講自己的媽媽。先提問同學們,你們的媽媽好不好?為什么?引導學生開始思考自己的媽媽都為自己做了什么,同學回答。有的同學回答每天無論刮風下雨,媽媽都會準時出現在學校門口接我回家;有的同學回答媽媽在我生病的時候著急的哭了;有的同學回答媽媽在我做錯事情后批評我,做對事情的時候表揚我等等。因為這就是同學們都有的生活,同學們的興趣很高,每個人都愿意回答問題,討論的很激烈。這時老師帶入課文,看來每個人都有一個愛你們的媽媽啊,那讓我們看看作者的媽媽怎么樣吧!是不是和你們的媽媽一樣呢?這樣就把所有的學生興趣調動起來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也被吸引到一起。學了課文學生就會發現,原來課文里寫的就是我的媽媽啊,我也可以寫這樣的文章。老師還可以繼續引導學生寫“爸爸的愛”,這樣不僅教了知識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
二、課上與學生交流互動、加強了解
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互動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動態過程,老師不僅講解知識還要及時從學生中得到反饋,通過交流互動來加強老師對學生的了解,對老師自己所傳授知識被接受度的評估。通過互動老師可以知道學生在哪里存在問題,在哪里有不足,從而加強相關方面的練習。教師與學生進行和諧、平等、積極、公平的對話,也有助于加強師生關系,創造更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自由發展。在講課過程中改變“一言堂”的模式,多對學生提問,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培養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人才。
在講課文《狼和小羊》時,不要只發表自己的觀點,要讓學生們生生合作,交流探究狼對小羊態度的變化有什么不同?學生分組合作,小組間辯論問題,老師只充當裁判。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老師要給予鼓勵,最終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升華。老師在傾聽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學生的想法,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更容易為學生查漏補缺。通過學生們回答問題的程度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會回答問題的學生老師要更深層次的提升;不會回答問題的學生,老師及時進行點撥。通過學生個體之間,群體與個體之間的思維交流碰撞,讓學生有更廣闊的視野,充分取長補短。老師通過與學生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當前的思想,更有利于對學生的關注。
三、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對于班級里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留不同程度的作業。例如,把課后題分為必做題、選做題、思考題三部分,留給三個層次的學生,每個學生完成自己的任務老師要給出鼓勵。表揚任務完成好的,同時激勵他們向下一個目標前進。作為老師,我們要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分數不是判斷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不能因為我們的偏見,而扼殺一個孩子的花期。關注個體差異,才能采取對應的方法。在班級管理中,對于優秀的學生我們在表揚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提升,給他們一些更難的問題,讓他們體會到挑戰的快樂;對于中等表現的學生,我們要給他們鼓勵,在課堂上多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多一點自信;對于一些可能會給班級成績“拖后腿”的學生,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耐心和關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尋找他們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讓他們在期待中成長。
結語
教育是老師不斷更新理念的過程,也是學生不斷發展的過程。一切為了學生,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信仰。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我們就要做一個合格的老師。認真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進行適時的引導,是一個老師最重要的職責。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教師才能有效的關注并引導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智力、心靈、個性得到最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澤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學周刊,2017(23):98-99.
[2]張玉林.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個性培養的策略探討[J].散文百家:下,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