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文莉
摘要:在版畫中,紙版畫具有取材方便、省力、容易制作的特點,適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使用。紙版畫制作手法可以凸顯學生的創造力,不受刻板形象的束縛。本研究展開對小學紙版畫的概述,提出對小學中年級美術紙版畫教學的對策和建議,以期促進紙版畫教學為小學中年級美術教學拓展出新的天地。
關鍵詞:紙版畫;小學美術;中年級;教學策略
一、紙版畫概述
每一種藝術都依賴自己的形式語言而獨立存在,紙版畫在剪和貼的形式中讓創作者盡情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充分表現剪貼的趣味、美感以及紙版畫率直明了的語言特點。紙版畫的制作方法多樣,有剪貼、刀刻、筆劃、鏤空,甚至手撕、揉折,并可以制作凸版、凹版、孔版和綜合版等,表現空間非常大。印刷顏色可用單色、套色;顏料可用油性、水性和粉性。另外,紙版畫的隨意性和偶然性還能觸發人的創造性思維。
二、小學美術學科紙版畫教學
(一)做好課前宣傳,設計教學方案
就浙美版小學美術教材而論,整個教材中一共有6個課程量的版畫課程,分別是:第三冊中第13課《指印的聯想》,第四冊中第5課《印印畫畫》、第6課《倒影》和第7課《印人像》,第八冊中第5課《愛書、藏書》,第十一冊中第5課《術版年畫》。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增添紙版畫的制作示范,讓學生親眼見證紙版畫作品的誕生,學生此時肯定會強烈要求學習這一過程。教師可以在這個時候播放關于紙版畫的視頻、簡介等,這樣學生對于學習紙版畫的興趣會大大增加,為今后的紙版畫學習奠定基礎。
(二)實行課內外教學結合
促進紙版畫的基礎普及之后,接下來就需要擴展小學紙版畫教學陣地。教學陣地分為課內和課外。在保證課內教學質量的同時,向外擴張和延伸的一個空間,就是課外。課堂內外有機結合,可以獲得“課堂奠定基礎、課外拓寬、發展潛力、培育特色”的效果。
三、提高紙版畫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
(一)激發欣賞的興趣,樹立良好的審美觀
在這一階段,我們應該耐心地用誘導的手段,去激發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對繪畫藝術欣賞的能力,這就是動心與動手的潛能、這種潛能這時在學生身上的表現形式為“興趣”、或者說,教師用方法引起學生對版畫欣賞、制作的興趣,既是首要的目標,又是成功的關鍵。
譬如,在小學中年級進行版畫教學,針對這一年段學生的特點,紙版畫教學應采取以下相應措施:三、四年級的學生在美術課上己經能感知物體的基本形體,在紙版畫的制作中,學生要充分發揮想象力,不拘泥凹版、凸版,在一幅紙版上,何處粘貼、何處剪切,想表達什么意思,需要什么樣的效果,都要在作出思考后有目的地選擇自己所采取的方法。具體的材料與制作要求學生手腦結合,多想辦法。版畫欣賞課自然滲透到版畫制作課上,即欣賞是為了激發興趣、指導創作。讓學生直觀感知效果和材料、技法之間的關系。當然,這一階段的欣賞主要是黑白畫。
(二)進行涂鴉式嘗試,體驗制作的快樂
在激發了學生對版畫的興趣后,教師就要指導他們制作版畫,幫他們解決制作中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將他們引導進入版畫的制作快樂之中。在制作過程中,小學生無法用術刻刀刻制術板,教師可以把畫稿反過來覆蓋在術板上,用黑色記號筆描畫復寫的線痕。在上水粉顏料的具體操作上,教師的示范顯得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仔細體會其自身的動作,不要放過每一個細節,對于動手能力欠缺的學生在一開始就手把手地指導。從顏色的調配,水分與顏料的比例,在術板上刷顏料的手勢、輕重,等等,凡是影響到畫面效果的細節教師都要求學生注意。學生一開始會制作出一些失敗的作品,但這些作品恰恰是學生的寶貴經驗,教師在教學中切不可漠視失敗作品的教學價值,尤其是版畫作品。教師應將失敗作品逐一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白自己在制作過程中存在哪些錯誤,這種對錯誤的分析,在水粉套色版畫教學中是和制作技術的學習相輔相成的。
(三)拓展小學生紙版畫的創作天性
教學僅靠課內是不夠的。在提高學生素質的同時,教師應堅持把涌現出的優秀學生吸收到課外美術興趣小組中,提供相應的條件,因勢利導,給予及時培養,鼓勵其進行版畫創作。此外,教師還可以舉辦學校版畫專項展覽、作品評獎等活動。課內外結合有利于學生聯系生活,真正認識版面的用處,從而深化教學。
兒童版畫制作需要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在引導兒童學習版畫的過程中,教師絕不能像成人制作版畫那樣嚴格遵循規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尤為重要。
四、總結
把小學生版畫教育用于學校常規美術教育中,比單純的繪畫教育形式有更好的效果。因為它既有美術繪畫的共律,又有版畫藝術的自律,在小學生的藝術素質里有更多的內涵和技藝發展空間,從這個角度上講,教材的要求對于版畫實際的操作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就必須克服時間、空間的限制,變通教學方法,讓學生欣賞版畫作品,由模仿進而獨立創作。
參考文獻:
[l]毛應翠.挖掘紙版畫教學中幼兒的審美元素[J].教育教學論壇,2011(36).
[2]孫曉波.紙版畫教學探究[J].成功:教育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