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洪梅
摘 要:新課標對語文閱讀教學更加重視,要求廣大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素材、開展語言表達訓練、拓展視野,實現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起步階段,此時小學語文教師要進一步強化閱讀教學的開展,樹立正確的閱讀教學觀念,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夯實語文知識基礎,同時注重拓展課外閱讀,從而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進步,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也逐漸豐富,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就是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幫助小學生更好的閱讀文章,掌握語句的使用方式,掌握詞句的含義,增加生字掌握量,促進小學生理解文章整體能力,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終實現綜合能力的發展。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更加注重閱讀教學的開展,在實踐教學中探索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觀念的問題
在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由于應試教育觀念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教師的觀念出現嚴重的偏差,教師無法意識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認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的考試成績是沒有好處的,也就忽視了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就算是增加學生的閱讀訓練,也是為了完成教育任務,不會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也不會對閱讀材料中所蘊含的語文知識進行講解,就導致了學生只是枯燥的閱讀,并不能產生對閱讀的興趣,也就導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能獲得根本的提高。
(二)知識基礎薄弱
由于小學生剛剛接觸語文的教學,在課堂上對語文知識掌握不牢固,對許多語文閱讀中滲透的知識點認知不全面,就導致了學生在實際閱讀過程中,不僅會面對大量的生字生詞,對于句子理解起來也非常困難,嚴重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從而打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對一本課外讀物進行閱讀的過程中,由于小學生識字水平有限,就很容易遇到不懂的句子,學生再去查字典或者請教別人,就大大降低了學生的閱讀效率。
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在小學生的閱讀學習中,課前預習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有效的課前預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但是課前預習要達到效果就必須掌握技巧和方法,而不是走馬觀花,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劃出難詞難句,教師在課前進行收集和了解,同時,引導學生根據課前預習的理解復述課文,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導入的環節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進行檢查,通過重難點詞句的收集,了解學生閱讀理解的薄弱環節所在,明確課堂教學重點,利用復述課文的方式,培養學生自覺理解文章人物情感和文章表達內涵的能力,為學生的課堂語文閱讀學習奠定基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利用豐富的課堂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豐富的課堂閱讀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進行語文閱讀的學習,因此,教師要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豐富教學活動,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改變呆板低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利用豐富的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明確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讓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融入游戲化的閱讀教學策略,開展戲劇表演等節目,讓學生在游戲中鍛煉閱讀能力。3.運用聯想策略進行語文閱讀教學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運用聯想策略,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增加語文閱讀的趣味性,促使小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運用聯想策略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首先,小學語文課本每篇課文都有配圖,這是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聯想最好的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結合課文插圖進行聯想,融文于圖,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大膽地去理解和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內涵,更好地達到閱讀的目的;其次,培養學生品讀文章中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通過對修辭手法的理解和掌握進行聯想,修辭手法的運用能夠化抽象為具體,使文章的描述更加形象生動,小學生可以通過品讀此類句子來幫助自身理解課文。
(三)利用開放型的閱讀題型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的目的在于鍛煉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發展小學生的思維。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開放型的閱讀理解題型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創造思維。比如:讓學生根據對文章的理解,充分發揮想象力,對文章進行續寫;鼓勵學生對課文中的省略號進行不同的解釋;在班級中開展活動,鼓勵學生分享自身的讀后感等,這一系列的閱讀開放題型,不僅能夠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更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思維,在這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創造性見解給予及時的點撥和表揚,幫助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促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走進閱讀的世界。
(四)通過豐富的課外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能夠豐富小學生的閱讀題材和拓展視野,為了能夠有效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而不是停留在有限時間里的課堂閱讀。但是,對于課外閱讀也要有所引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積極向上和符合小學生實際閱讀能力的讀物,過于繁瑣冗長的讀物或者偏離教學內容的讀物不能夠盲目推薦;同時,為了小學生能夠獲得更加豐富的閱讀素材,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開展讀物分享的小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珍藏的課外讀本在班級中進行交換閱讀,以此來豐富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開拓小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閱讀質量。
結束語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關系到整體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并利用豐富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教學中融入聯想策略和運用開放型的閱讀理解題型來鍛煉學生的閱讀創造思維,同時幫助學生豐富課外閱讀,通過一系列的有效教學措施來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小學生后續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閱讀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富年.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2019(14):123.
[2]王玉良.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38-39.
[3]王文霞.試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中國新通信,2018,20(17):193.
[4]陳明貴.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