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帥
摘 要:基于新課改背景下課外教育,近些年來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素質教育,不僅為抓緊學生知識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全面素養為主要目標。尤其在初始年級階段教育正是學生長期學習過程中的啟蒙階段,對任何事物都懷揣著好奇心理,故而新奇的事物也能激起學生的敏感心理。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各階層對人才的渴求也不再僅拘泥于傳統教育下生成的教學,身心的健康才能讓學生更能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趨勢,音樂教學便是很好的課時,而且音樂啟蒙在各階段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此課程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利用如今的學習打下音樂基礎,對未來的學習可以生成自主性,創造屬于自己的音樂力量,更能在煩躁的學習中陶冶情操。
關鍵詞:聲勢律動;音樂教學;實際運用
音樂教育中審美教育較為重要且對于舞蹈教育提升很關鍵,同時也是人們進行情感表達的古老介質,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注入情感中將音樂與舞蹈賦予靈魂,提升表現形式意義。進而在音樂教學中添加聲勢律動教學法,將其合理的融入其中,強化音樂教學手段,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可以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促使學生面對音樂教學可存有積極性與自主性。聲勢教學并非枯燥古板的籠統式知識系統化教育,而是利用身體語言的互動性來交流音樂,表達情感進而通過此藝術手段將其表達出來。使音樂教學與學習變得更有創造性和感染力,對于學生今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音樂教學中聲勢律動的基本概念
聲勢主要是利用手掌、跺腳、身體等形式,發出可以令人聽到聲響的動作,不僅在音樂教學中較為常見,其余學科教學中例如背誦各種公式與單詞,皆可以使用這種律動感便于學生盡快記憶。而在音樂教學中聲勢教學法更能調動學生的情感,以身體作為樂器利用靈活的身體作為信號,有節奏地將音樂通過身體節奏表達出來[1]。音樂是人類開啟藝術智慧的鑰匙,“人類誕生于世,先畏自然而后祭祀神靈,先哭喊而后歌唱”可能體現出音樂從古至今的影響力與重要性,在如今的教育中音樂教學應明確教學目標,以提升審美為核心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全面向學生鋪設素質教育,在音樂中保留學生個性。聲勢教育便將此教學重點貫徹,無需借助外界樂器與高難度的教學技巧,學生便能按照音樂內容創造屬于自己的音樂節拍。學生基本會有自身的認知,教師僅需要鼓勵式的稍加引導,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 聲勢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析
2.1 培養學生節奏感
對于音樂學習者而言,具有一定的樂感與節奏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需在此方面教學投入的心血相對更多,只因并非每位學生都有較好的音樂節奏感。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與節奏感相關的動作,與音樂教學課堂相結合,例如人在行、走、坐、臥、鍛煉、跑步等行為之間,本身便具有較好的節律性,故而這些動作誘導都可以看作是教學“資料”,用于加強學生音樂節奏感的培養[2]。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身體反應有各自的優勢,基本都具有較強的身體協調能力,開展聲勢律動教學可利用其較快的反應能力,培養與挖掘其對音樂的節奏感。并且教師也不可一味注重理論教育,應將實踐帶入課程中幫助其實際領會節奏感教學力量,并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及時糾正籠統式教學方法,個性化設置教學方案讓學生接受到針對式的教學體驗。
例如在學習音樂家貝多芬的鋼琴曲時,老師首先可以讓學生聆聽一下曲子的大致節奏,詢問學生是否能掌握此曲的基本節奏感。若是學生反饋性較差則更換教學手段,利用較基礎方法首先幫助學生參與到欣賞音樂中教學中去,理解情感。并分段式的為學生示范鋼琴彈奏,拆分音樂教學手段并幫助學生利用動作(打擊、踩點)卡住音樂節點融入其中,可見聲勢律動教學可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教學體驗,挖掘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3]。
2.2 改變傳統教學,結合音樂與舞蹈
現如今推行的素質教育理念基本與傳統教學手段“背道而馳”,但是都有共同的教學目的便是讓學生們更好的領會音樂理念。傳統教學方法注重讓學生“跟隨”教師學習,教師說什么學生便要做什么,類似于單向教學輸出,教師也無法及時得到學生的學習反饋。教師不能及時依照學生想法與學習感受,及時更新教學手段。而現今音樂教學中重點培養包含諸多教學例如聲勢律動教學,利用身體節奏加深教學質量并使氛圍更加活躍。提升音樂與舞蹈相結合審美力量,只因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音樂的傳達主要是依靠聲音,而舞蹈通過動作表達其情感,兩者相結合皆以互相促進達到良好的感官體驗。例如在講解青春歌曲時,配上一些簡單的“左右換位”或是踏步等操作,即簡單易懂又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記憶能力,逐漸加深學生的音樂興趣并鼓勵其積極性[4]。另外教師需注意階段性的創造節奏感示范舞蹈動作,由簡入繁層層遞進可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感受音樂作品中存在的真實魅力與所抒情感。
3 結束語
音樂課程不同于其他知識教育課程,會對人的精神世界產生影響,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更甚者可以升華靈魂與品格,也屬于在中國歷史上不可或缺的音樂教育,奠定了文明進程的生成。聲勢律動等同于數學學習中“公式”、文章賞析中“語句”的重要性。因此,在課堂上主抓音樂教學審美性相對而言意義重大,教師需盡量融合多元化方法提升教學效率,營造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其得到更高的音樂提升。
參考文獻:
[1] 楊運生.聲勢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成才之路,2017,(5):37.
[2] 銀泉.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讀與寫(上,下旬),2015,(19):430-430.
[3] 李麗芳.聲勢律動與初中音樂課堂的融合實踐[J].北方音樂,2019,39(4):155-156.
[4] 趙津津.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人文之友,2018,8(1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