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靜
摘 要:送教上門是專為無法到校就讀的中、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提供的一種接受義務教育的教育模式,需要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與協助,健全組織,夯實責任,精準評估,制定送教工作計劃。
關鍵詞:送教上門;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個別化教育;教育公平
隨著國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和省、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2017-2020)》的實施,中重度殘疾學生送教上門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
送教上門是專為身體等原因無法到校就讀的中、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提供的一種接受義務教育的教育模式,是在全納教育思想影響下,開展特殊教育“個別化教育” 的實施形式之一。
送教上門工作體現教育公平,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全面普及義務教育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們具體做了一下粗淺的嘗試:
一、領導重視。
教育局主管領導高度重視“送教上門”工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送教上門工作。學校領導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送教上門工作,制定送教上門工作方案和相關制度,把送教上門工作責任落實到人。
教導主任帶領送教團隊成員深入每個送教家庭,走訪、調研,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和真實需求,使他們有所進步!有所發展!”
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才使送教上門工作規范、科學、有序的向前發展。
二、健全組織。
送教上門工校長主管,教導主任主抓。送教教師分為五個小組,每個小組有組長負責本組的送教上門工作。送教團隊以"新理念、善管理、求合作、講實效"為目標,以"職責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標上合"為具體要求,轉變特殊教育觀念,統一認識,明確職責,用心做好送教上門工作。
為了使此項工作開展扎實有效,學校進行了極具針對性的教師業務培訓,對參與送教工作的教師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對殘疾孩子及家長要尊重、理解與同情,熱情服務,耐心作答,并為每一名殘疾學生建立詳細的檔案。
送教過程中,老師們能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根據個體的實際情況,從教育與康復、知識與技能的角度出發,授予相關內容。送教教師用自己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動作、豐富的表情來感染學生的情緒,表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興趣,樹立信心。
每個小組的教師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協作,相互支持、協調,及時補位,使送教上門工作開展的很順利,很成功。
三、精準評估。
中、重度殘疾學生由于自身生活不能自理,個體的差異千差萬別。對他們進行精準評估,是落實“送教上門”工作的關鍵。
只有對學生進行精準評估,才能了解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性格差異、知識基礎、認知結構等,才能據此精準施策,一人一案,確保“送教上門”工作的有效性。
借助評估設備、調查問卷、訪談等,對每個學生進行精準評估,掌握學生第一手資料,為設計學期送教上門計劃做好準備。
比如,“送教上門”團隊通過走訪,摸清送教對象的自然情況如下:
范某,女,9歲,重度腦癱,常年臥床。手指無捏取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情緒控制力差,生氣時哭鬧。長期待在家中,環境單一,主要靠平板電腦獲取信息,對個別動畫片非常感興趣。語言發育遲緩,說話口齒不清楚,語速較慢,無主動表達能力。能用2-3字的詞語回應簡單的對話,有一定的記憶力。
蘇某, 男,11歲,肢體殘疾一級,靠輪椅輔助行走。通過評估,得出如下結論: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穿戴、就餐、如廁需要家人輔助。有情緒障礙,經常煩躁。有一定的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較好,但注意力不集中。認識較多漢字,會背誦部分唐詩、三字經,學過簡單的國學知識,有表達的愿望。不會握筆,不會書寫。認識數字,10以內加減法在別人提示下可以完成。
這些精準的評估,為精確制定個體的送教上門工作計劃,提供了遵循和依據。
四、制定計劃。
根據每個學生的評估結果,量身制定每個學生的“學期送教上門計劃”,明確每個學生的學期發展方向,使他們在已有知識基礎、認知結構基礎上,都有新的進步、新的發展。
學期計劃包括知識、康復兩個方面,康教結合,促進學生的發展。例如,為范某制定了如下計劃:
送教內容:
(一)認知方面
1.認識各種常見水果,能準確辨認并分類。
2.認識基本圖形,能準確辨認并分類。
3.認識顏色,能準確辨認并分類。
(二)運動方面
1.提高手部肌肉及手指的控制力。
2.提高手眼協調能力,盡可能脫離動畫片。
3.能正確完成指令:拿、捏、放等動作。
(三)語言方面
1.培養學生說完整話,能正確使用常用禮貌用語。
2.正確完整回答老師的問題,完成指令。
3.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愿,與人有簡單交流和溝通。
教育策略:
1.通過情境、故事等導入新課,借助圖片、教學具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完成每節課的教學內容。
2.及時、準確做好教學設計、反思等工作。
3.按時召開小組會議,及時調整設計方案,力爭做到讓孩子學有所得,讓家長滿意。
為蘇某制定了如下計劃:
(一)精細動作訓練
1.手指操:訓練手指的靈活性。
2.插板:訓練手指的力度。
3.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撿豆子:訓練三個手指的協調性
4.握筆:訓練學生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
(二)認知方面訓練
口算10以內加減法
1.10以內加法、減法。
1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
(三)語言交流訓練
1.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注意交流時的體態。
2.控制自己的情緒,聽從指令。
3.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
教育策略:
1.優化組合,每組送教的教師成為最佳搭檔。
2.在細節上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家長,給家長及孩子科學的指導。
3.定期召開小組會議,根據需要及時調整送教內容,力爭做到讓孩子樂學,讓家長滿意。
送教上門工作計劃的制定,為教師服務送教上門學生發展明確了方向。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們根據學生發展狀況,及時修改、增減計劃,使計劃更貼近實際,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滿足學生不斷發展的需要。
總之,送教上門工作需要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與協助;需要健全組織,夯實責任;需要對每個學生個體精準評估,明確他們具體的發展方向;需要教師根據每個送教個體的評估結果,制定個體的送教工作計劃。只有這樣,送教上門工作才能規范、有序、健康、有效的向前推進,提升殘疾兒童少年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讓他們享受和在校生一樣的優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
[2]《遼寧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2017-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