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國
摘 要:緊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當今信息社會發展的潮流,教育者對于當今的教育教學日益重視,然而,在現今的教學中“問題導學”的教學方法對于構建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激發學生對高中學習的興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堅持問題引導,構建高效課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的樂趣,熟練把握數學知識從而靈活地解決問題。本文將以高中數學必修二中“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為例”對如何以問題為引導,構建高效課堂展開討論。
關鍵詞:問題導學;高效課堂;高中數學;直線傾斜角;斜率
引言:
根據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可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地將數學教材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沒有進行合理的課堂提問,忽略了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想法與疑問,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的數學成績的提升以及不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老師應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問題為引導,使學生在學習高中必修二“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這節課時充分理解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并可以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本篇文章將結合“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這節課的內容,對老師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中堅持以問題為引導提升課堂效率進行探討。
一、引入新知識,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將本節課的知識點滲透給學生,在課前老師應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深入了解,梳理好本節課的知識點,做好導學案;在課堂上,老師在講授本節課的數學知識點后,應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適當地提出問題;在課后根據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吸收程度,布置課后作業。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三單元第二課《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這節課中,老師在課前應將直線的定義以及有關直線的傾斜角的知識點進行整合梳理,將知識滲透給學生,并在上課時提出相應的問題。此外,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建立直角坐標系:已知點A(0,3),點B(2,6)引導學生求直線AB的傾斜角度數以及直線AB的斜率,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老師應積極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內容,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進行課堂提問,促進學生樹立問題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營造學生樂于學習的課堂氣氛,構建高效課堂。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三單元第一課《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這節課中,老師應在課堂上適當地提出問題,比如:老師結合具體的圖形為例,提問學生圖形所在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對本節課有關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的知識點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從而熟練掌握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與此同時,老師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提出自己對本節課知識點的疑問,老師應及時回答,適當地引導學生,使學生在自己獨立思考后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與老師與同學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探討,從而促進學生樹立問題意識,形成數學思維。
三、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教學舉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縱觀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只是一味地將教材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忽略了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想法,老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沒有使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理解本節課的知識點,不利于學生領會運用本節課的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老師在講授高中數學知識點時,應堅持知識點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三單元第一課《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這節課中,老師可以適當地運用生活中的用具,比如手電筒,將手電筒的光作為直線的一端,將水平于地面的直線作為直線的另一端,由此就構成了直線的傾斜角,老師可以由直線的傾斜角延伸拓展到直線的斜率的知識點上。這樣一來,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并促進學生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進行數學學習,從而使學生更好的進行數學學習,使班級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整體的提升,使老師的教學目標得到順利實現。
結束語:
結合上文所闡述的以高中數學“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為例,對如何堅持以問題為引導,構建高效課堂可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固守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應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堅持以問題為引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此外,老師應結合日常生活,在課堂上設置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構建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建敏. 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之翻轉課堂理念下的教學模式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2]孫立坤. 提升高中數學教師形成性評價教學技能的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
[3]劉云. 高中數學教科書中探究內容的使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