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冊 徐暢
摘 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為全面提升初中生的數學素質奠定基礎。為此,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多重優化初中數學的教學設計,拓展課堂訓練。其中,合作學習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初中數學教師展開教學引導,構建初中生的數學思維。
關鍵詞:初中教學;數學;課堂教學;數學思維;
0 引言
我國的基礎教育還是處于初級階段,學生們的學習方式仍然還是單一的、被動的。學生自身缺乏合作交流以及獨立獲得知識的機會。學生們都認為數學是一門非常難的一門學科[1]。對于一些數學定理都不是很了解。對于一些數學知識學生們不會應用到實踐中。并在數學的學習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也沒有成效。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了厭學的心理。不能在教學中實現對初中生數學思維的鍛煉[2]。
1 合作學習模式
合作學習的基本特征是在教學中達成人際互動。在理論上,是一種透過小組個體間的合作,在互助中,完成教學任務,獲得學習經驗的過程。在此期間,個體的學習互動構成了小組的有機活動。在評價中,既要同組間成員評價,也要小組間評價。透過小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和競爭精神;多邊互助有利于教學,為每個成員創造平等參與的機會;有利于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經驗;有利于克服學生人數眾多和學生之間的巨大差異所帶來的困難,并實現師生之間的多方向互動和信息交流,從而真正促進每個學生的學習進步[3]。
2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
2.1學生小組成績分工法
教學的過程是由教師先進行授課,然后讓學生在組內進行自我學習,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掌握其教學內容,之后通過所學的內容進行個人的測試。此時此刻,不允許學生們進行小組學習,不需要互相幫助。通過個人測試的成績與以往他們自己測試的成績平均分相比,然后達到或者超越此前成績來進行積分,最后計算總成績,由教師根據成績來進行賞罰。
2.2小組游戲競賽法
小組游戲競賽是將每周一次的測驗轉變競賽,讓各個小組的成員進行競賽,努力為自己的小組獲得好的成績。在競賽當中四人一組進行競賽,競爭的對手是過去學習成績近似的學生。競賽在公平競爭的狀態下,學生們之間的學習奔頭也會不斷上進,從而達到了全體成員學習成績的整體提高。
2.3切塊拼接法
這一方法,首先將學生安排在由6個人構成的小組中,學習事先就已經分割成片段的學習材料,然后將各個小組中學習同一內容的學生組成專家組,在一起共同討論他們所要學習的那部分內容,直到掌握。接著學生分別返回各自的小組,把自己所學的內容輪流教給其他的組員。
2.4共學式
共學式的學習方法就是指小組成員共同學習的方式,他要求小組成員都是有異質性的,要通過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完成指定的作業單,讓學生們一起交一份作業。按照小組成績進行嘉獎和表揚。這樣做的優點是小組成員可以定期進行組建活動,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2.5小組調查法
把課題分配給各個小組,小組成員需要達到4-6人。將課題分配給小組后,由小組成員自我去分配任務,要求是每個學生都需要參與此課題的講解,并且要對課題的重要知識點進行總結。最后還要總結出一份小組的學習報告。讓學生們自己去評價哪些小組的講解是有效的。并且對于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和嘉獎。通過小組調查法,學生們能順利的完成小組討論和合作設計等內容,更加突出合作學習的優勢。
3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思維培養中的應用
3.1構建知識網絡,建立完善知識體系
在學習了一本數學書之后,大多數初中生覺得書中的內容沒有聯系,也不知道如何面對考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學生不集成數學知識點。所學的內容是緊密相連的。計劃概念是一種測試學生數學知識點掌握程度的測試方法。它是傳統初中數學教學的一種測試和評價方法。這種單一的線性測試和評價方法,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體結構有了模糊的認識。因此,如果學生想以扎實的數學技巧面對期中考試,他們需要讓學生使用思維地圖來連接數學知識。構建并不斷完善數學知識網絡。
3.2介入生活情境發動
為了提高教學設計的重點,數學教學應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例如,在進行“軸對稱性質”學習時,老師可以指導:“我們已經學會了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成對地疊起來,然后用剪刀剪出一張圖。用大頭針或指南針在圖形的某一特定部分制造小孔,并打開圖形。你會發現什么?學生們開始按照老師的指示操作,整個過程進行得非常順利。一些學生邊做邊說:“這是我們經常做的小剪紙嗎?””師指導:“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從這個操作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數學認知。”有學生說:“我發現折線是我們要學習的對稱軸。這些點屬于對稱點。由這些點組成的線段是對稱線段。
老師讓學生操作剪紙,目的是讓學生從剪紙理解到數學,這是一種典型的人生指導。學生有一定的剪紙基礎,思想干預順暢、效率高。“對稱軸性質”主要包括對稱軸、對稱點、對稱線段等。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能更好地感知學習內容,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3.3多元互動,強化學生類比思維
合作學習有多種形式。教師在設計互動學習時,應從模擬思維入手,這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支撐。課堂教學呈現出多樣性和個性的特點。只有給出具體的教學設計,教師才能有效地啟動學生的思維。
新課程改革主張課堂教學應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特別是引入學習模式,為廣大數學教師所接受。幾乎所有的數學課都能看到互動學習模式的應用,發動學生進行合作互動學習已成為教師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
小組討論、小組考察、小組運作、小組演繹、小組競爭等都屬于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為了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教師必須根據合作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習形式。合作學習有多種形式,小組討論只是其中之一。必須擺脫僵化的思維,創新調解和學習的方法,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互動渠道,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3.4引導學生合作討論,突出學生主體性
為了提高合作探究的效果,可以將四、六名學生分成小組,同時要注意各組學生的合理組合。通過相互促進和優勢互補,可以有效提高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有利于形成每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我們可以運用集體智慧。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習慣和意識,引導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材料卻沒有得到結論來討論,通過這種方式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進而在前提下對情感材料進行概括,得出了相應的結論。
結論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教師要注重教學設計的更新,做好教情學情的分析,針對學生思維激發點來展開教學,促使學生順利啟動學習思維,并向多元、發散方向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孫梅.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34.
[2]周菊明.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J].數學教學通訊,2017(35):18-19.
[3]晏霞.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之合作教學[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4]石強盛.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A]. 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2017:13.
[5]黃志梅. 初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與實踐[A]. 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