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內容摘要】歷史學科素養是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課程目標,是歷史學科課程的核心價值。時空觀念是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歷史的時空觀念是指歷史時序觀念和歷史地理觀念。如何在課堂中通過學科融合的方式,去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本文以歷史課堂中典型的教學片斷為例,從學科融合的角度精心選擇的時間維度、空間維度,綜合運用年代軸、地圖、文獻等多學科,多種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調動不同學科的思維,提升協同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歷史核心素養? 學科融合? 時空觀念? 歷史教學? 能力培養
2018年10月9日江蘇省教育廳發布了《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調整方案的通知》,從2019年起,江蘇學業水平測試必修科目成績將取消“見A加分”政策,只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現。
通知的頒布,這就意味著對學業水平測試科目的要求降低了,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但新的問題也隨之產生了,學生對待必修考試的科目的態度卻偏向了另外一個極端。當這些學生學習必修科目的時間與精力,僅限于短暫的課堂時,課堂效率顯得尤為重要。在六門必修科目中,歷史學科又區別于其他科目,有著本學科的特殊性。在學習過程中,對歷史事件發生時間的掌握可謂是令眾多同學抓狂。因而,對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提出了挑戰。如何引導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之中完成知識點的理解、記憶與能力提升,發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成為擺在眾多同行目前亟待解決的棘手問題。其實,雖然歷史事件的發生具有偶發性,但我們對于事件理解與記憶是有邏輯的。邏輯性體現在歷史事件的先后承接。如中國近代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等,經過時間梳理,為:1840-1842、1851-1864、1856-1860、1883-1885、1894-1895、1899-1900、1911。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數學學科中常用的數軸原理建立一個時間軸。借助形象的數軸,可清晰表達出列強侵略逐步加深及與中國人民前赴后繼的維護國家主權斗爭,既符合漸進性教學原則,更能培養時空觀念、家國情懷歷史核心素養。
在歷史教學中,運用時空觀念的理解也可借助地理學科思維。巧妙的將運動與靜止相結合,就賦予了歷史知識更多的支配空間。如學習《新航路開辟》就可以利用地球運動空間特征來理解哥倫布、達伽馬等航海家的探險歷程。可設計“重走航海家的探險路”的主題活動,引導學生發揮地圖或地球儀的作用,學生可輕松掌握航海家們的探險路徑。教師設置的疑問不可過多,但探究要有價值,要有一定挑戰性,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心理素質的同時,學科融合思維能力亦得到了培養。再如,理解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時,空間模型的設計也顯得尤為重要。《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條約,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它的被迫簽訂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南京條約》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是記憶的模糊點。我利用一張中國地圖按由南往北的順序,提取這五個城市的首字“廣廈福寧上”。學生頓時建立了空間結構模型,立體的思維模式得以構建,提升了時空觀念核心素養。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基本討論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和表述,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共同分享,在思辨中與他人撞擊智慧火花,自然的增強了學生參與課堂熱情、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小組協作能力,語言表達,思維邏輯的設計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與培養。
在歷史教學中,將歷史知識與地理空間可巧妙聯系。瑪雅文明的衰落,與大量砍伐和焚燒森林植被有關;無休止的戰爭;大躍進時代大煉鋼鐵……都違背了可持續發展,都給自然環境造成巨大破壞。在諸多慘痛教訓前,學生會更多關注人口、資源、環境、發展,自然會參與到保護環境的活動中去。如據春秋戰國時的記載,魯國天文學家在公元前613年觀測到哈雷彗星掃過北斗,這是世界上關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這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養家國情懷素養。又如,內陸的新疆是如何客服缺水的?這是特殊工程水利工程——坎兒井的功勞,早在西漢已出現。當時新疆屬“西域”,張騫通西域后,西域各族人民向漢族人民學會了鑿井的技術,結合本地情況創造了鑿坎兒井來開發利用地下水的方法。這無疑還能提高學生對民族團結的認識。通過我國近年來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西部及邊疆發生巨大變化,不僅能使學生更好的參與課堂,提高學習效率,還能激發他們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自身的理想與宏偉抱負的斗志,同時也使家國情懷的歷史素養得到升華。
事實上,宇宙發展變化,本身已是一部有趣的、值得探索的歷史。地球上的平原、盆地、高山、高原等各種地形的形成與演變;熱帶,寒帶、溫帶等自然帶的出現等都是地球在發展演變中留下的遺跡與“腳印”,是一部部剛剛被翻閱的歷史,每一頁都值得我們慢慢“品味”。
時空觀念只是新課程下歷史素養培養的一方面,新課程標準下應注重歷史綜合能力培養。為了突出歷史素養培養,應淡化不同學科的界限,實現學科融合,綜合滲透。讓學生在綜合日常積累中,感悟歷史,培養歷史思維,真正提升歷史學核心科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