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亮
摘要:在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斷提升。為能滿足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高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在于學校是否具有一支既具備理論知識教學能力,又具備開展產學研合作教學能力的師資隊伍。本文通過對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美術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和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提出了加強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職美術教師;師資隊伍
d01:10.1608 3/j .cnki.16 71-15 80.2019.09.006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9)09-0026-04
引言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產教融合”,指出現代職業教育培養質量的瓶頸是缺乏“產教融合”能力的教師。十九大提出深化產教融合,全面提高人力資源水平,優化人才培養供給側,使其與產業需求側之間理想銜接,國務院辦公廳制定和出臺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195號)文件。其中指出,應當積極落實好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建設工作,鼓勵企業技術型以及管理型員工抽出精力到學校去執教一段時間,準許高校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以自主選聘的方式,安排兼職教師任教并支付他們相應報酬,引導應用型高職院校積極投身實踐,和各類企業強強聯手,大力建設“雙師型”教師人才培訓基地,并鼓勵在職教師深入一線以增加自身的實踐能力和水平。
一、相關理論
(一)產教融合的內涵
對于產教融合,學界當前依然未能給出一個非常清晰、具體的概念,但隨著相關專家和學者關于產教融合日益深入的研究,對該概念內涵的認知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一些學者對其進行了如下界定:職業教育和物質生產(也可以是社會服務)行業之間達成合作意向而實施的生產、服務以及教育活動,且就組織形式來看,有別于單純的教育和產業。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讀、分析和歸納,同時立足于本文的研究內容,筆者認為所謂高等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可理解成:高職院校為提升白身人才培養水平,而尋求和關聯產業、行業以及企業之間的合作,雙方一起致力于技能人才的培養和輸出工作,有效發掘和發揮育人雙主體的重要職能。校企雙方在專業建設、課程內容設定、效果評價等諸多教育環節上實施一定廣度和深度的融合。
(二)高等職業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下簡稱高職教育),以培養具備良好職業道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包括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所需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要人才培養目標,以服務學生和社會發展為宗旨,以學生未來就業崗位為導向,既是職業教育的高級形式,同時也屬于高等教育體系之中關鍵的組成部分,同時具備了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雙重屬性。
二、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美術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美術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現狀
經濟現代化促使美術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展現出美好的前景,很多高職院校都紛紛增設了美術專業。高職教育要求教師應正確認識高職教育規律并加以利用,積極擁護國家出臺的教育教學方針,踴躍投身素質教育行列,并將其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到一起。在人才培養上,教師要轉變傳統觀念,樹立現代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美術教師,無論是新任教還是具有多年的任教經歷的教師,基本都有著扎實的藝術基礎和審美偏好,但他們的實踐經驗實際上還不足。由于許多高職院校辦學條件受到一定的限制,沒有社會辦學計劃,也沒有實踐基地,致使教師從事相關實踐的機會很少,教師理論知識與實踐很難達到協調統一。體現在具體教學中,表現為缺乏對實用藝術設計的掌握——一種以市場為導向的商業行為。例如,在廣告教學中缺乏生動的范例教學,反復強調學生對圖形、色彩、字體和格式等要素的審美表現和技巧,往往放棄廣告理論、媒體、消費調查、受眾心理、廣告效果反饋等重要內容。許多學生在讀期間的設計作業,跟畢業后的設計工作大相徑庭,基本上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必須得從工作實踐中重新學習,這就造成了高職美術教學與實際工作的脫軌。
(二)存在問題分析
1.師資結構不合理
一是教師數量相對不足。隨著高職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數量的增長,師生人數比例普遍失衡,有的院校甚至已達1:50以上,嚴重影響整體的教學質量。二是教師隊伍的結構不夠合理。從學歷層面來看,高學歷的教師整體比例還不高;從職稱層面來看,初中級職稱的比例占多數,高級職稱的比例占少數;從年齡層面來看,不足30歲的教師占大部分,暴露出明顯的中間斷層問題,沒有構建起科學的人才階梯隊伍,不利于高職院校長遠的發展。
2.相應的政策不配套
目前,各高職院校的教師編制制度仍沿用以往的模式。但現如今高職美術教育學生數量成倍增長,許多高職院校只能采用超編的做法去聘用教職人員,因為工資和其他待遇需要學院自負,極大地增加了學校負擔,也使得一些教師無法安心工作。除此之外,人事部門的相關規定給企業調入的教師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阻礙,而研究高職院校不難發現,其教學特點和現實需要學校從關聯企業之中調入一些理論扎實、實際操作能力強的人才。因此,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還存在不小的阻礙。
3.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
高職美術教育專業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尤其要關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問題且要積極行動,如從企業選聘一些兼職教師,組建一支專兼職有機結合的教師團隊。與此同時,還可將在職教師“下放”到企業一線,以此提升其實踐能力。然而以上設想在具體操作中卻遇到了諸多難題。第一,學校選聘企業人才的工作往往淪為形式主義,通常是邀請若干企業人員舉辦一場講座,同時所講的內容也不夠深入,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幾乎無效。另外,兼職教師存在質量不可控的問題,因專業素養不夠而導致課程無法正常開展或授課效果不佳的情況也經常出現。第二,教師缺乏強烈的校企合作意識。部分長期奮斗在一線的教職員工不重視、不珍惜到企業接受培訓的機會,甚至將之當成是學校安排的任務來看待,應付心態自然造成實踐效果不佳。學生參與實習時,盡管一些企業安排專人進行相關指導,然而普遍將重心放在了管理學生方面,未能基于相關知識和技術進行系統指導。
4.高職美術教師師資隊伍不夠穩定
根據調查統計結果,高職美術教師隊伍來源比較單一,近幾年主要依靠直接接收應屆畢業生緩解教師需求量。其實高職院校應當有占一大部分比例來白企事業單位的“雙師型”教師,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應用技能。目前由于國家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制變性等原因,不少企業停產、關閉和破產,大量優秀的生產技術人員流入人才市場中,他們有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因此可以成為高職院校教師的來源。但是由于教師招聘要求的一些限制,讓一些愿意從事職業教育的人無法如愿。這些現象都充分說明師資隊伍不夠穩定,影響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影響了高職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高影響高職美術教師隊伍穩定的主要原因是高職院校經濟待遇較低。一般來說,衡量一個職業的社會地位,通常是以經濟待遇、社會公平和職業聲望3個方面作為評價標準。三者之中,第一重要的是經濟待遇。近年來,盡管增加高職院校教師工資,但與政府機構、科研院所和一些壟斷行業工資差距仍然很大。
5.高職美術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相對缺乏
高職美術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不能經常更新教學內容、方法,不能及時把最新行業技術用于實踐教學中,科研課題以及和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數量相對較少。
教師方面的原因有:不少教師缺乏入企業實踐的動機。教師們習慣于在課堂上講授知識,而不愿意到企業生產第一線去實踐,因為目前實踐能力測評在教師的各種考核中都不起重要作用。從馬斯洛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看來,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還處于“尊重需要”的層次,他們更愿意用時間提升自己的學歷和科研水平,如此才能在考核、評價、職稱晉升等方面取得成績,給自身帶來直接的收益。
學校方面的原因有:很多高職院校美術教育專業教師的教學任務飽和,學院只能安排其在寒暑假期間到企業頂崗實踐。但是由于相應制度制定比較簡單,教師到企業實踐的保障到和企業聯系的相關步驟都不夠細致。具體實施中出現了教師不愿在假期頂崗實踐的情況。
企業方面的原因有:出于生產技術保密問題,教師在企業頂崗實習只能在一些不重要的部門,工作內容與高職美術教學需求關聯較少。另外企業管理人員擔心生產安全問題,通常會禁止教師直接接觸一些諸如陶藝設備等的美術器材生產設備。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沒有構建好與企業機構的長期合作,從而導致一些企業不大愿意接收高職美術教師去企業頂崗實習。
三、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美術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對策
(一)師資隊伍建設融合
分析師資隊伍建設可知,其主要涉及兩大內容。首先,企業人才需成為教師隊伍的一份子,組建專兼職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的教師隊伍。引入兼職教師時應制定相應規則,除了具備扎實的實踐能力之外,還應當具備一顆投身教育事業的熱心。在整個教學隊伍之中,兼職教師同樣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要求和鼓勵他們真正地參與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去,特別是實踐教學。
其次,持續強化專職教師的實踐能力,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的教學質量。高校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安排教師定期深入企業一線,調研實際工作崗位對人才的具體要求,然后在此基礎上有目的地開展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素質的提升。
(二)提高教師政策保障,穩定教師隊伍
1.高職院校要多渠道為“雙師型”教師的發展籌集經費
高職院校可以設立一個特別的基金會機構,為高職美術師資隊伍的建設籌集經費。同時高職院校應爭取與各企事業單位的合作,進行橫向的課題研究和項目開發,費用由企事業機構承擔,高職院校充當一定的輔助作用。
2.完善教師薪酬制度,提高“雙師型”教師的專業待遇
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工作者可享受休假待遇以及學術研究所創造的效益。無論是對于兼職教師,還是對于專職教師,學校均應向其提供必要的支持政策,以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對于高職院校而言,雙師型教師是寶貴資源,發揮著重要作用,應適當提升他們的收入水平,擴大“雙師型”教師的工資福利。除此之外,還要重視和做好在工作、晉升、住房以及醫療等領域的改革工作,在條件許可的條件下,盡可能地“雙師型”教師提供更好的待遇,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使其全身心地投身教育事業。
3.政府拓寬經費來源,改善撥款制度
政府需要相應增加投資,提供足夠的資金,改善高職美術教育的撥款制度。學校還可以拓寬經費來源,積極爭取社會捐贈以及相關部門、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健全多元投入機制。
(三)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1.加強學院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
學校實訓基地建設,主要是指高職院校通過電腦輔助教學,建立行業培訓室。該仿真系統既可以進行技能培訓,根據行業培訓計劃,讓學生去體驗、了解生產過程的現代化進程。
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保證。高職院校應該建立起相關專業教師的定期輪換制度,支持公司及其他用人單位教師工作實踐,提高教師本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聘請技術人員、技師和高級技師擔任兼職教師,加強教師實踐指導,努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并通過借貸、租賃和購買先進的設備,增強培訓基地的基礎設施,建立起獨特的、功能齊全的和適度超前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
2.學校和企業合作,實行聯合辦學
高職院校和企業合作,是現代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是職業教育的擴張的必然結果。聯合辦學是學校與企業在領導、經費、學校建設、管理和經營等方面的合作。學校與企業合作,可以改善辦學條件;企業與學校合作,可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以達到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高職院校教師,大都深受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很難超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施校企合作,使教師加強教學改革意識,按照行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通過實踐活動,使教師了解生產和科研的內容,為教師開展科研項目提供了條件。
結語
高職院校應認清白身具有的優勢,合理規劃資源投入,借助制定和實施企業人才引進方案之類的做法,積極聘用專業技能過硬的企業人才擔任專職教師,并通過增加兼職酬勞的做法,來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從而提升教育教學效果。
綜上,在深化產教融合發展不斷深化的大環境下,高職院校有必要立足自身實際,積極構建起“教師深入企業實踐,而企業人才參與學校教學”的這種有益的雙向流動機制。高職院校在建設教師隊伍時,應加強產教融合,如此才能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保障,最終為學校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郭靜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背景下行業、企業辦學研究[J]教育研究,2014
[2]邢賽鵬,陶梅生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師資隊伍體系構建研究——基于“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視角[J].職教論壇,2014(29)
[3]李愛英.高等院?!靶F蠛献?、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創新科技,2015( 10)
[4]王淑漲,呂一軍產教融合市場化背景下的現代高職教育體系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 04)
[5]曹丹.從“校企合作”劍“產教融合”——應用型本科高校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的困惑與思考[J].天中學刊,2015(01).
[6]柳友榮,項桂娥,王劍程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模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 05).
[7]邢賽鵬,陳琴弦應用型本科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二元結構模式構建研究——基于“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視角[J].教師教育論壇,2015( 09)
[8]朱翠苗,鄭廣成現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師資培養的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7( 12)
[9]李勤.高職院校深化產教融合的對策探析[J]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 04)
[10]王軍德新疆高職院校“產教融合、集團化辦學”模式優化策略[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