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近幾年,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對教育的需求尤其對音樂教育的需求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為了滿足多方面的需求,音樂課堂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除了傳統的音樂教學法外,國外的各種教學法的運用也使得國內課堂與國際接軌。筆者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分析了戈登音樂教學法在小學一二年級課堂上的運用。
【關鍵詞】戈登教學法;實踐;思考;模仿;audiate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中國現如今主流的教學法主要有奧爾夫,達克羅茲, 柯達伊以及鈴木音樂教學法,今天主要討論和研究的是美國Edwin.Gordon的音樂理論在6-7歲學生上的應用以及科學嚴謹的學習順序的可行性。
我在Greenvale小學二年級進行了5個月的教學實踐。我花了將近兩個月16節課的時間,每堂課的前10分鐘的時間,因此一共160分鐘的課堂時間,學生掌握了三拍子與一拍附點的任意組合的四拍節奏。(例如)最后的測驗是我用康佳鼓上拍打出4個節奏型為一組的節奏,小朋友可以迅速的在四個多向選擇里選擇出正確的節奏組合,班級整體正確率高達90%。(圖1)。
圖1
任何事物的學習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音樂也是。戈登的理論結合了兒童的各個階段的心理與生理,總結出音樂學習順序。在戈登的理論里面,一共分為兩個階段的步驟的學習;辨別學習以及推理學習。
辨別性學習階段又分為聽、唱,字匯聯結,部分綜合,符號關聯,綜合分析五個層次。推理學習包括概括、創作與即興、理論理解。
于我的課堂,結合戈登的理論與學生實際情況,總結了里面的主要步驟。主要采用四個大塊,模仿性學習階段,理解性學習階段,創作型學習階段以及運用學習階段。
一、模仿性學習階段
在模仿性學習階段,學生主要是機械性地模仿老師發出的聲音。一開始,主要采用教師念唱與學生模仿跟唱的方法。教師使用韻律性很強且約110每拍的速度來念唱 “DUDADI”與“DU”,四個一組的節奏小朋友完全模仿老師跟唱。每節課大約花5分鐘的時間念唱。之后可以讓學生逐一念唱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正確模仿老師念唱的節奏。當第四節課的時間,用康加鼓拍打節奏,他們就能夠迅速反應出來,并采用“DUDADI”與“DU”的方式念唱出節奏。康加鼓階段的學習,老師仍舊需要逐一檢驗是否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根據老師的鼓聲,正確地念唱出節奏韻律。
二、理解性學習階段
當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正確地念唱康加鼓的節奏之后,直接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了四個節奏型為一組的圖片,令人驚奇的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可以迅速讀出來。這個階段屬于理解性的階段。他們能夠將自己念唱的節奏與抽象的節奏符號想結合。于是展示了其他的組合,他們也能夠一一讀出來。 這個時候大概已經經歷了12節課的時間。
三、創作型學習階段
當檢驗到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正確的念唱PPT上所展示的節奏組合后,學生們就正式進入了創作的階段。 雖然是創作,但是音樂創作也是有一定的規則在的。正如索耶爾所言“創造性教學應被視為訓練有素的即興創作,因為它總是發生在廣泛的結構和現有的框架內?!币虼宋矣盟母种父麄円幎?,每一根手指只可以放一個我們學過的節奏型。 我會給他們舉一個例子,給了預備拍以后,我創作出我的節奏。之后,給預備拍,學生集體開始創作。當小朋友開始熟練創作之后,老師開始對學生開始逐一檢驗其創作。
四、運用型學習階段
老師在康加鼓上擊打節奏后,小朋友需要根據所聽到的節奏,做出相應判斷,然后再在答題紙上寫出正確的答案或者在選項里圈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如上圖四選一所示)。學生們都已經理解并能正確選擇出來。最終的目的不僅僅是聽到鼓聲做出判斷而已,而是讓7-8歲小朋友在聽到一段大約為6-8個樂句組成的旋律或兒謠之后,作出判斷寫下或念唱出其節奏。
戈登先生的音樂教學法在美國中小學以及幼兒教育中有廣泛的運用,其已經形成非常成熟的模式。戈登的音樂理論是一套非常富有邏輯性的理論。他根據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發展的順序與規律,研究出一套音樂教學理論,為音樂教育領域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思考方向。因為其他的教學法大部分都是從教學從教師出發,戈登的理論是從學生本身出發。通俗上說,戈登音樂學習的順序非常類似于我們學習一門語言的順序。主要是運用聽,說,讀,寫,思考以及創作。
第一階段的“聽”,在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人們便開始收集各種各樣的聲音,其中最特別的就是說話的聲音,因而在成長中逐漸累計了很多生活中的大小詞匯。音樂其實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是由音調以及節奏組成的。因此,學習音樂的時候可以將其拆分成兩部分進行學習。從聽一些簡單的短節奏或是短旋律開始。如之前課堂上,我是讓學生聽到的是四個具體節奏組成的短節奏。學習音調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聽到由幾個音符(通常是三個音符)組成的的短旋律。
而從“說”這個層面來思考,“說”通常是與聽連在一起使用的。學習語言的時候也會模仿父母的短詞句。如“雞,鴨,魚,蛋或者爸爸媽媽“等短詞。與之相對應的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學生也一樣開始模仿老師的各種短節奏或者短旋律。
第三階段“讀”,當詞匯豐富起來的時候,人們也就進入了認圖片又或者是簡單的字的階段。這個時候,也就把所說的與所看見的具體文字或者圖片之間產生了聯結。而放在學習音樂過程中,學生在成功模仿老師念唱的短節奏與短旋律之后,也就進入了將具體音樂符號與所念出來的的節奏以及旋律相對應。
而在“寫”的階段,學習語言的時候,不僅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寫下來,而且要學會聽到什么就寫下來什么。這個就是小學階段經歷的“報聽寫”。聽寫這個階段的學習也就代表掌握了如何將文字與讀音相對應并能夠在用文字表達出來。在學習音樂的時候,同樣存在“報聽寫”。只不過,老師是用樂器來發出聲音,學生則是用音樂的語言也就是節奏音符或者旋律音符來完成整個聽寫。
第四個階段——“思考”。思考這個階段有助于孩子將“讀”與“寫”的內容與文字或者圖片聯系在一起。這個階段的聯結與“讀”這個階段的聯結不太一樣。因為“讀”這個階段沒有加入“寫”的這個過程以及運用的過程,所以說這個階段的思考是對學生提出了更加深層次的要求。特別是在戈登音樂術語里,有一項“音樂思考音樂的動作”稱之為“audiate”。即“在思維意識中聆聽和理解聲音的能力,音樂的聲音不再以物理聲響的形式出現。”具體在課堂運用時,當學生已經知道如何讀或者唱相應的節奏和音調的短句的時候,老師可以在白板或者多媒體上顯示一個完整的節奏片段,給一個起拍或是I-IV-V-I的方式給出調性以及第一個音,學生用大腦去念唱出節奏或者旋律。這個過程非常有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內心聽覺”,也為學生今后的創作打下強而有力的基礎。
第五個階段——“創作”。21世紀是充滿挑戰的一個時代。學生不僅被要求需要擁有運用知識的能力,更需要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音樂創作不僅可以鞏固學生所學到的音樂理論的知識,還可以開發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想象力與創造力的開發也為創新能力打下基礎。學習一門語言的時候,去聽,去說,去讀,去寫,去思考,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去使用這門語言。類比到學習音樂,學習去聽節奏(旋律),去念唱節奏(旋律),去讀節奏(旋律),去寫節奏(旋律),去思考節奏(旋律),也是為了“使用”音樂或者是學會去鑒賞品位音樂。
五、結論
9歲在兒童音樂形象的發展中是一個分界點。因此,如果9歲以前(包含九歲)的學生有機會進行這樣科學系統的訓練或學習,他們未來都可以迅速聽辨出節奏以及旋律,因而大部分人都可以具備基本的音樂素養,在將來接觸任何音樂的時候,他們都可以運用自己敏銳的耳朵去欣賞,這對他們都是終身受益匪淺的。王安國先生在中國教育雜志上一篇標題為《歷史現狀問題以活躍學科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回顧與思考》“中國教育從來不是封閉的,而是在繼承民族文化傳統的同時,不斷借鑒,吸收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創作的教育-文化成果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彪m然,美國的戈登教學法在中國運用目前還不是非常廣泛,但是我認為我們需要借鑒美國或者其他國家的科學先進的音樂教學法,然后以我們本土的音樂作為教學素材,來發展符合我們國情的音樂教學法。中華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自古以來有屬于自己的教學形式分為師徒制(口傳心授)、教演評式、“沙龍式”以及集體教學式。教授方法則以“口傳心授”為主,個別授課為輔,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理論來指引學習,因而很多優秀的作品或者器樂亦或是演奏方法逐漸流失了。音樂是一門抽象的藝術形式,學習音樂基礎理論知識是可以借鑒西方的教學法,但是如果想要表演出最具有中華底蘊的作品,仍然少不了民族“口傳心授”的這種學習形式。只可惜“口傳心授”這種方式過于局限,如果有更多的大師可以總結自己的教學方法并運用當今發達的網絡視頻錄制保存下來,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可能會有另一番景象吧。
參考文獻
[1]許冰.埃德溫·戈登音樂教學理論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2.
[2]胡曉凇.美國戈登音樂教學法在校外實踐之心得——結合小學低年級校外音樂課堂談戈登之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9):11.
[3]王安國.歷史·現狀·問題——中小學音樂學科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回顧與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19(1):9-14.
[4]吳珍.埃德溫·戈登音樂學習理論研究[J].中國音樂, 2009(1):220-223.
[5]張藝菲.中國古代音樂教育組織形式綜述[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7):248-249.
作者簡介:趙靜潔(1992—),女,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現供職于武昌職業學院,音樂教育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學音樂教育、戈登音樂教學法、學前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