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留下了豐厚的物質和文化遺產,民族舞就是其中一個,民族舞是一種源自民間的舞蹈,由歷代人民在不斷的生活中積累而來。在我國,民族舞蹈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各種各樣的形式。基本功是民族舞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基本功扎實,才能夠表演得更加豐滿真實。在本文中,針對民族舞蹈表演的藝術性進行論述,將其重要性突出表現出來,并針對基本功的訓練提出了幾點建議,幫助民族舞蹈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民間舞蹈;表演基本功;訓練
【中圖分類號】J72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想要做成一件事,通過量的積累產生質的突破。民族舞蹈的學習過程也是如此,要想將民族舞蹈的風格和各種細節性神態表現出來,需要不斷的練習,不斷鞏固基本功,最終實現舞蹈的神韻化。民族舞蹈最終的呈現場合是舞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民族舞蹈表演者需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同時要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突出的表現力。民族舞蹈演員想將民族舞蹈以一種優美的形式展現出來,就需要不斷地對基本功進行練習。
一、民間舞蹈概述
民族舞蹈來自于民間,通過不斷的發展形成了具體的舞蹈形式,具有著很強的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有著各種各樣的舞蹈姿勢,大部分都是以集體的形式展現出來,體現出一種團體美。民族舞蹈的內容很豐富,既包含現代的娛樂生活,同時也包括古代的各種生活狀態:打獵、祭祀、戰爭等,是在對生活的真實反映基礎上,進行美化和修飾。觀眾能夠在民族舞蹈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濃烈的地方特色以及民族特色,這是因為在演出過程中其能夠通過演員的穿著、所表演出的生活習慣等展現出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各民族正在不斷融合,趨于統一,但是不同民族所具有的特點和生活方式卻在民族舞蹈中繼續保持下來。國際性和社會性是民族舞蹈的特點,不會因為地域和國家的限制而失去其特有的魅力,始終保持著自身的優勢。民族舞蹈是我國重要的珍寶,展現了大量歷史和人文內容,凝結了中國人民的智慧。通常將民族舞蹈分為兩個種類:現代民間舞蹈、傳統民間舞蹈,在本文中主要針對傳統民間舞蹈進行論述,主要包含的內容是:舞蹈模式,動作姿勢,發展的歷史性。民族舞蹈可以成為民族之間進行交流的工具,幫助人們互相了解彼此,增進感情,是一種百看不厭的舞蹈類型,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
民族舞蹈具有很多特點:(1)自娛性,民族舞蹈的來源主要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在工作之余,通過舞蹈來享受生活,通過舞蹈的方式進行娛樂,經過不斷的發展,最終服務于人們,這就使得民族舞蹈在形式上不能過于復雜,能夠方便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認知。這種自娛性主要體現在人們的參與程度上,民族舞蹈不僅僅是為了呈獻給觀眾一種欣賞和美感,同時各民族、地方人民進行民族舞蹈的表演過程中能夠獲得極大的快樂和滿足。(2)即興性,民族舞蹈要求簡單,沒有過多復雜的形式和動作,當場景需要或者人們興致正濃時,就可以隨時隨地跳一段民族舞蹈,展示本民族的特點和風格,為別人帶來美的欣賞,還能夠讓自身享受其中;(3)穩定性,任何舞蹈元素添加到民族舞蹈中,都不會影響民族舞蹈的地方特點和民族特點,能幫助民族舞蹈越來越豐富。
二、基本功訓練對于民間舞蹈表演的重要性
對中國民間舞來講,基本功的訓練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基本功的訓練,能夠幫助民間舞演員更好的進行其他方面訓練。同時為了能夠提升民間舞蹈演員的表演能力,同時還要兼顧體態動律、風格韻味的訓練,使得演員能夠從整體上把握住民間舞的精髓。高爾基曾經指出:技巧對藝術家有著重要的作用,技巧的掌握不是情感所能夠體現出來的。因此在藝術的創作過程中,技巧的合理運用能夠幫助演員實現演技的升華,技巧幫助藝術進行更好的展示,沒有技巧的藝術是沒有靈魂的乏味的表現。對一個演員來說,想要獲得成功,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作為保障。在任何風格的舞蹈中,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只有掌握了扎實的基本功,在舞蹈的展示過程中才能夠將其中的神韻傳達出來,通過肢體和神態展示出民族民間舞蹈的美感和特點。訓練是民間舞蹈演員增強基本功的最有效方式,主要在下面幾個方面體現出來:(1)在對演員進行基本功訓練的過程中,需要一套科學的方法,能夠使得演員少走彎路,更快的向著成功的方向發展,同時正確的訓練方法能夠幫助演員降低受傷的機率;(2)有效提升舞蹈演員的身體協調性,使學習各項舞蹈樣式變得更加容易;(3)能夠滿足舞臺表演的需求,增強演員們的舞感,對各種各樣的民間舞蹈大體上進行掌握;(4)在不斷的訓練過程中能夠使得動作更加熟練和生動。
三、民間舞蹈表演基本功的訓練
民族舞蹈對表演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舞姿上由于民族特點,具有很大的難度,舞蹈演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同時要求表演者對民族文化和特色有深入了解,在表演中將形、神都體現出來,因此要求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科學性。對民間舞演員進行基本功訓練的時候可從下面幾個方向出發:(1)柔韌性,身體素質是民間舞表演過程中重要的一個因素,具有優秀的身體素質,演員能夠擺出各種有難度的姿勢,同時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很流暢地將動作展現得優美、舒展。首先進行的是腰、腿部的練習,接著對身體的各個細微部位進行柔韌性練習,在科學方法的指導下能夠完成各種有難度的動作,才能使舞蹈者較好的刻畫出喜、怒、哀、樂的人物形象,才能掌握更多的技巧。(2)穩定性,在舞蹈中穩定性的練習主要就是通過對重心的控制實現身體的平衡,在民族舞蹈表演過程中,很多動作的完成都需要身體的平衡,即穩定性,在動作的練習過程中要時刻保持身體的平衡,這樣動作才能夠優美流暢、賞心悅目。這種控制能力對身體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同時需要演員在平時進行大量的訓練來增強。要想實現通過“中段”進行身體穩定性的控制,需要不斷進行小踢腿、環動、單腿蹲等基本功的練習。
民間舞表演主要有下面幾種訓練方法:(1)人文知識的熏陶,對各民族的風土人情、特色等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和把握,通過不斷的感悟和體會,在表演時才能夠發自內在的將舞蹈神韻表現出來;(2)音樂的熏陶,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應該有相應的音樂伴奏,這樣演員的情緒能夠得到感染,通過獨具民俗特色的音樂播放能夠幫助演員更好的融入舞蹈表演中;(3)舞蹈老師的示范,在對演員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老師的言傳身教將會發揮重要作用,演員們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
四、結語
為了幫助舞蹈表演者掌握扎實的基本功,需要對民間舞蹈演員進行一系列基本功的培訓。在舞蹈表演中,最根本的練習就是對基本功進行訓練,演員只有將基本功掌握扎實,在進行學習和模仿動作的時候才能夠得心應手,更加輕松,使得舞蹈能夠展現出連續性,體現出舞蹈的美。同時幫助民間舞蹈演員提升身體的柔韌性和可塑性,幫助其適應各種不同的舞蹈形式和內容。在人們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將民族特點融入到日常的舞蹈中最終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舞,對民間舞蹈演員要開展民族文化的教育工作,在對民族有充分了解之后才能夠更加真切的體會到民族舞的內涵,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能夠發自內心的將舞蹈表演得更加真切。為了將民族民間舞蹈的核心思想表現出來,需要舞蹈表演人才練好基本功的同時更好的理解民族特色更好的理解。
參考文獻
[1]何佳.淺談蒙古舞基本功技能訓練教學應把握的特點和內容[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
作者簡介:王心怡(1989—),女,山西,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表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