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坤
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項旨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就是學校和企業參與準員工培養的全過程。它既有現代職業教育的衣缽,又有傳統師傅帶徒弟的影子,其中最核心的便是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一體化育人。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校企聯合培養;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
0 ? 前言
現代學徒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項旨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是職業學校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現代學徒制,可以有效較深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不再是停留在浮于表面的合作,推廣現代學徒制,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視的是與企業的無縫接軌,使得學生能夠接觸到最先進的師資與設備,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為全面。現代學徒制,就是學校和企業參與準員工培養的全過程。它既有現代職業教育的衣缽,又有傳統師傅帶徒弟的影子,其中最核心的便是招生招工一體化、校企一體化育人。
現代學徒制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
1 ? 多角度分析企業需求,實現來自企業員工的生源“雙重”身份
“學校、政府熱,企業冷”現象在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長期存在,現代學徒制作為校企合作的一種形式,也會面臨“企業冷”的困境。 造成“企業冷”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職業院校能夠闡述一系列合作需求,卻無法準確地描述合作供給,沒找到企業的興趣點。 長期以來,企業的需求未被高等職業院校充分了解。早期校企合作中推動企業的因素包括:政府主導、學校提供場地等物力資源支持和協助提供畢業生人力資源支持,上述因素企業均可以選擇淡化或低成本替代。時至今日,高等職業院校拿什么來吸引企業談合作,必須來自對企業需求更細致準確的把握。高職院校辦學不僅需要遵循人才培養的教學規律,還需要遵循經濟社會發展的市場規律,應使市場在高等職業教育的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現代學徒制實施的難點在于讓企業自覺主動參與,關鍵在于要建立互利互惠的共贏機制。實施現代學徒制對學校不唯經濟指標,但需要算經濟賬。沒有預算分析,校企間就沒有談判基礎;沒有利益的透明和分配相對公平,沒有可觀的利益回報,企業就不會持續投入現代學徒制的實踐中。因此,在高等職業院校管理中引入市場機制,不應盲目樂觀,也不能困守校園,要營造將市場機制引入高等職業院校管理的制度環境,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讓政府調控力量、市場調節力量、企業利益驅動和學校自主發展相融相促。高等職業院校要與技術鏈上游企業合作建公共技術綜合服平臺,為下游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人力資源服務。
2 ? 現代學徒制協同育人機制保障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隨著現代學徒制的深入推進,其實施的主體、形式、管理、制度等對學校原有管理制度都必將形成巨大的沖擊,試點院校也必然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管理上的改革和制度上的創新,從而全面推動校企深度融合。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是實現產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制度載體,更是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合作企業大力的支持與保障是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先決基礎和條件。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建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就業體系互動發展,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選擇。現代學徒制是職業學校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現代學徒制,可以有效較深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不再是停留在浮于表面的合作,推廣現代學徒制,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視的是與企業的無縫接軌,使得學生能夠接觸到最先進的師資與設別,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為全面。
人才培養的基礎在于專業建設,專業建設的基礎在于課程體系的構建。隨著時代的變革,新生代勞動力在思想和思維上都較為開放和活躍,在職業選擇上存在較大的遷移性,不愿意接受在某一企業長期工作的“終身制”制度,喜歡更換企業和工作環境。因此,課程體系的構建不能限定在某一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需求,而是要建立起行業系統共同的培養目標。設
置符合合作企業崗位能力的課程模塊,提高合作企業參與課程開發的意愿,推動企業師傅完成“師帶徒”的教學任務。課程考核以崗位工作業績為基礎,實現企業生產過程與教學過程的對接,實現企業與學校同育人的全過程。由“校企雙室”教學團隊依據校企聯合培養的共同任務,共同完成“師帶徒”同育人的培養目標。在課程設置中要充分考慮學徒的個性發展,設置拓展課程模塊,提高學徒自我規劃和自主選擇能力,依據專業職業能力分析,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在課程實施前期開展專業崗位、企業工作任務、工作流程及從業人員素質要求分析,使課程體系結構來源于聯盟企業崗位,體現崗位工作、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培養相融,在校企間找準專業教學結合點,搭建能力與培養的平臺,引企入校,共同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共同構建職業公共必修和選修課、職業核心和特色課、職業綜合實訓課、職業限選和拓展課、“師帶徒”頂崗實習等組成的課程體系。
3 ? 結論
現代學徒制與傳統學徒制在教學方式、培養對象、內容與傳授方式、地點與時間節點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性。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教學模式,要結合區域經濟、行業企業的特點,從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招生與招工、學習與工作、教學與實踐中系統地設計培養目標、課程模塊體系、教學環境與策略、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與企業評價機制、學歷與資格認證等教學環節,積極探索切合區域特點的人才培養教學形式。校企合作是現代學徒制教育的核心問題,同時現代學徒制是促進校企融合的戰略行動,實踐現代學徒制就要改革傳統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建立起符合區域行業企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通過改革教學模式,推進現代學徒制教學,在試點中促進學生發展。豐富課堂內容,將學生在企業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問題在課堂上予以指導和解答,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實現閉環控制。制定考核目標,改革考核模式,企業培訓師對學生的考評將全方位參與,注重過程評價,并占有主導地位。實現課程內容與實踐內容的有機對接,是學校的師資和設備得到充分的應用,解決教學資源緊缺的問題,通過現代學徒制,實現優勢互補,在共同發展過程中,實現校企雙贏。
參考文獻:
[1]周武杰.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中職學校烹飪專業教學評價的實踐與思考[J].職教通訊,2017,0(36).
[2]石浩然.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汽車車身維修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研究[J]. 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8.
[3]陳勇,陳林山.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汽車車身維修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設計[J]. 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7,7(3):32-40.
[4]陳康.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國際商務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 對外經貿,2019,(1):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