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姬
摘要:品德教育的過程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品德課的學習,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并教育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付諸行動,提高思想認識。只重講授不重內化,只重形式不重實效的德育是不可行的。
關鍵詞:品德教育;集體活動;班級文化;家校共育
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對小學生進行社會生活常識、政治法律常識、日常行為規范或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過程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并教育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付諸行動,提高思想認識。這是一個長期、反復、逐步提高的過程。
本人就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談一談在班級中如何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如何讓孩子的道德認識真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道德行為?
1 通過班會、晨會開展德育活動
學校每周召開主題班會,班會的內容一方面是根據學校的安排來進行。比如學校開展“文明小乘客”評比活動,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做一個文明的小乘客?讓學生觀看相關的視頻讓學生了解乘車的安全規范及禮儀。再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教會學生做一個文明的乘車人,將文明之花傳播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最后在班上開展總結評價活動,肯定積極的言行,指正不好的言行。另一方面是立足本班實際,當我發現班內存在一些不良的現象的時候,便有針對性地召開主題班會。比如很多學生缺乏責任心,我在班級開展了“我為班級添光彩”、“我愛我的家”主題活動;學生之間不夠團結友愛就在班上開展“真情你我他”活動。通過有針對性地教育活動,深化學生的道德認識,引導學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另外還結合我國的一些傳統文化開展活動,帶領學生去了解和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引領學生追根溯源,挖掘傳統文化里的德育因素,教導學生做一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人。
2 通過集體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學校的集體活動更能彰顯一個班集體的凝聚力。學校組織的兩操呀,集會呀,運動會呀,小學生一般都很喜歡,老師要從小在他們心目中樹立“集體”這個觀念,讓他們懂得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讓他們從小就有集體榮譽感。在各種班級活動中都要為班級爭光,不要為班級抹黑,讓他們為了班級的榮譽而不斷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日常行為中做起,激勵全班學生向著集體的共同目標奮進。
3 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課堂是我們教師對學生教育的主戰場。語文課上對課文內容進行引申,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大家的討論,把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歸納出來,可以是為人的,處事的。比如,學習了《畫家和牧童》,讓學生明白一個人做錯了事要勇于承認和改正,而《三個兒子》的學習更讓學生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語文課文的學習實際上就是優良品德的熏陶和教育。體育課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拼搏的信心與勇氣。總之各學科的教育教學都可挖掘德育的素材。
4 通過班級文化布置進行德育教育
班級文化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班主任組織全班學生對教室進行精心“包裝”,讓教室的每面墻壁、每個角落都富有教育意義。班級教室的布置,要體現出班集體的奮斗目標與特色。課桌、座椅、講桌按規定的位置擺放整齊,地面、墻壁干凈。門窗明亮、清潔用具擺放有序,名人名言、標語牌、等齊全無灰塵。給學生營造一個干凈、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學生身在其中身心舒暢。另外在教室的墻壁上開辟一些欄目,讓學生在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表現進行展示。充分開發了班級環境的隱性教育功能。
5 通過家校評議活動來開展德育活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環境,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更能反映學生的原始狀態。所以,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配合和支持下才會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因此,我們學校積極開辦家長學校,定期開展家長會、每月都要開展家校評議活動。月初向家長提出本月的德育目標,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孩子的行為,月底由學校發放評價表,讓家長對照各項目標進行評價,并反饋回學校。另外,班主任還通過各種形式加強與家長的聯系,除了通過傳統的家訪指導外,還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實時指導家教工作。比如建立了班級QQ群、班級博客,班級校訊通平臺,教師定期在上面發表一些關于孩子良好品德養成教育的方法。并與班級的家長們家長的實時互動、現場指導,更有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總之,學生的道德品質是從無到有,從外部調節到內心自覺,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起來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班級中有效地開展品德教育,使品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張茂聰,李成泉, 《品德與社會》倡導新的課程理念 學習《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體會[J].學科教育,2005,(11):14-18.
[2]姜建成,首都師范大學《科學教育》輔修專業《現代科學技術》課程的開發[D].首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