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鵬
摘要:現代課堂教育教學工作中,采用符合學生性格特點的現代化教育教學方法遠比傳統的粗暴式教育教學方法要有效許多。隨著課堂教育教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許多的小學教師正在積極探索“激勵策略”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綜合應用。本文將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繼續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對其他小學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小學教學;激勵策略;有效運用策略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小激勵往往會引發大變化,因為小學生本身心智發育尚未成熟,教師說什么做什么他們都會當真,甚至會把教師的話當成至理名言,只要教師能給予其一定的激勵,都能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行為形成強大而持續的影響。既然教師的激勵作用對學生的影響如此巨大,那么,如何才能在課堂教育教學中正確的運用激勵,教師應如何運用激勵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行為呢?筆者認為,激勵策略的實施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時針對使用者和使用環境的不同,還需要注意一些必要的問題,如此才能更好的發揮激勵策略的教學作用和價值。
1 激勵策略實施的策略
1.1 自然的激勵語言
教師只有讓激勵語言變得自然,才不會給學生虛假空乏之感,如此才能深入學生內心,對其學習思想產生正向的引導作用。
那么,什么樣的激勵語言才是自然的呢?我們來做一個教學實例的對比,例如在教學時,教師發現A學生在自己指導做題的情況下可以做對,但是讓他自己獨立做題就會出錯,這種情況下,有些教師會說:“其實這道題你剛才的時候已經做對了,只是你自己不確定,又改成了錯誤答案。—而有些教師會說:“你自己獨立做題的時候是不是有點緊張呢,沒關系,其他同學也會這樣,你要冷靜下來,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對。”我們對比這兩種說法,其實都是在讓學生認同自己,但前者的說法明顯是比較牽強的,缺乏現實的情感和事實依據。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就會發現,自然的激勵語言首先就要真誠可信,至少教師的激勵語言在學生看來是可信的,例如后一位老師說:“其他學生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到底存不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認為它應該是存在的,所以會認為教師的話很真誠,自己按照教師說的去做也一定能做好。
1.2個性的激勵語言
個性化的激勵語言指的是教師要形成具有自我特點的激勵語言特點,這種特點要適應于學生,同時也讓學生感覺到教師與眾不同,從而會認為教師的激勵語言更加權威可信。一種激勵語言有揚有抑,還略帶一點趣味化的調侃,學生自然更容易接受,經過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個性的激勵語言必須要充滿藝術化和趣味性,即教師要合理組織自己的語言,按照欲揚先抑,調侃有度的方式進行激勵,這樣才能在不失語言個性的前提下讓學生更好的接受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2 激勵策略的使用環境
2.1 學生提出質疑時
激勵策略作用于學生,而且要在學生提出質疑之后才能使用,原因是學生只有在對自己的能力、學習方式感到困惑時才需要教師的指導,如果學生思路清晰而教師從旁指導,那只能將這種激勵稱作“指手畫腳”,絲毫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必須要抓準時機,當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提出質疑,認為自己不可能戰勝困難的時候,教師就要及時鼓勵他們。
2.2 學生遇到困難時
激勵策略除了要運用在學生提出質疑之后,還運用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這個時候教師必須及時激勵,千萬不能等待,因為越等待學生只會越恐懼,學習情況只會越糟糕。所以教師在運用激勵策略的時候必須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當他們出現抓耳撓腮、啃手指、神情恍惚、交頭接耳的情況時就說明他們遭遇了學習困難,此時教師就可以視情況及時運用激勵策略。
3 使用時候的注意事項
激勵策略的運用需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教師必須遵循“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承認并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培養其自主思考和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教師的激勵策略才能真正作用于學生個體,不會出現“教師常說而學生不聽”的情況。其次,教師必須要明白激勵對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有些教師認為激勵學生就是要無視學生的錯誤而對其進行正強化,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只要教師能正視激勵并深入了解激勵語言的藝術化表現形式,就可以發現激勵的妙用所在,為此,各位小學教師應加強學習,不可懈怠。
4 結語
綜上所述,小激勵引發的大變化是基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并借由學生的情感理解和表達來完成。可以說,激勵是師生交流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上述中提到的三項內容只是筆者的個人淺見,仍有很多有效的激勵應用策略本文尚未提升,希望各位小學教師能基于本文的分析研究繼續進行探討,文中的不足之處也請各位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胡才偉,試析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 7(9):48- 50.
[2]李世貴,有效教學策略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教育,2016(4):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