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丹
摘要: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我國的幼兒教育事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學前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初始階段,對于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提升幼兒素質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是一種重要的形式。音樂是一種優美的藝術,通過富有變化的節奏和優美的聲音吸引幼兒的關注,讓幼兒在音樂教育中能夠不斷實現智力開發,提升幼兒的情商,同時也能夠培養幼兒對于美的感知力,因此學前音樂教育對幼兒素質的培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學前音樂教學對幼兒素質培養的作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學前音樂教育;幼兒素質;培養;作用
幼兒時期是創造力發展最快速的時期,所以在這期間要充分利用有利的環境,開發幼兒的創造能力。從專業領域的角度來看,創造能力的發展在本質上是認知能力的一個方面。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動作和心理及語言的發育日趨完善,創造力發展又主要表現在創造想象力及好奇心方面。隨著好奇心的日漸增強,幼兒會大膽嘗試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創造力。
1 幼兒教師可以促進幼兒的社會發展
音樂學習和身體律動往往需要幼兒們共同合作來完成,這是幼兒參加集體活動的初始階段,完美的配合能夠養成幼兒的團隊合作能力,為將來幼兒步入社會融入集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幼兒教師應正確引導幼兒合力完成集體活動,正確積極地教育不配合或鬧情緒的幼兒,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促進幼兒未來的社會發展。總之,如果說音樂是幫助幼兒全面發展的工具,那么幼兒教師則是工具的主宰者,如何正確有效地使用工具教育和引導幼兒則是對幼兒教師的考驗,具有良好的藝術素養的幼兒教師一定能夠正確地使用音樂引導幼兒全面的成長和發展。
2 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養成
0-6歲幼兒比較貪玩,活潑好動,在學前音樂教育中,音樂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這一特點,為幼兒舉辦一些積極有趣的音樂活動,通過這些趣味音樂活動讓幼兒在短時間內產生音樂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團隊合作的意識。比如舉辦一些幼兒歌曲合唱比賽,每一個幼兒都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歌曲的合唱練習當中,會不自覺地提升幼兒的合作意識。健全的人格除了團隊合作意識以外,還包括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學前音樂教學中,音樂老師可以向幼兒講述一些音樂方面的勵志故事,比如一些音樂家小時候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學習音樂從而成功的故事,這樣就可以給幼兒以積極向上的引導作用,為他們樹立學習榜樣,同時也鼓勵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面對困難,努力提升自己。學前音樂老師應該對幼兒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使他們變得越來越自信。老師也要對幼兒的學習進行積極評價,讓幼兒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動力,樹立較強的自信心。
3 構建和諧統一的家校關系
家庭是幼兒的另一所“學校”,父母是幼兒的兩位“老師”。首先,家長要不斷培養自身的音樂興趣,熱愛音樂,經常參加相關的音樂活動,為孩子創造音樂學習環境與氛圍。其次,教師提出引導思路與內容;最后,家長要與教師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雙方增加溝通。
4 音樂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要不斷地重復教育,重復策略也成為心理暗示。幼兒的心神還處于發育期,很難集中注意力一蹴而就,這就需要幼兒教師不斷地重復音樂行為,加深幼兒對音律的把握。幼兒教師應將音樂融入到生活,音樂本身來源于生活,但鑒于幼兒對事認知還處于萌芽階段,應該將音樂融人生活,以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比如,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吃飯歌、穿衣歌、排隊歌等。幼兒教師可以將生活處處的感悟改編成音樂,這種教育手法不僅能培養幼兒熱愛音樂的初衷,更能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只有將音樂學習當成興趣愛好.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才能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此更好地達成音樂教育的目的。鼓勵幼兒自主創作,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所見所聞自行改編成音樂,不要求音樂多么完美無瑕,只需要幼兒能夠對探索生活探索未知的向往記錄在所創作的音樂中即可。幼兒能在音樂創作中充分體會音樂的魔力,從而能夠很大程度提升幼兒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幼兒教師應隨時保持平和的心態,耐心地和幼兒溝通,溝通能力是教師的基本功,良好的溝通才能真正使用音樂教育和引導幼兒成長。
5 結語
幼兒學前音樂教育包括了感受、想象、理解和創造等思維階段,對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強調音樂活動中的合作能力,讓幼兒積極參加一些集體歌曲、集體舞蹈和小樂隊等,這樣讓個人和集體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既要尊重個體的發展,也要注重群體的發展,這樣能夠發掘每一個幼兒的潛能,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胡爽,學前音樂教育對幼兒素質培養的重要性探析[J].北方音樂,2019 (9):220.
[2]習若思.學前音樂教育對幼兒素質培養的影響研究[J].科技風,2018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