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眾多學科中,語文這一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人文性,因此語文學科的教學是合作探索并實現縱向發展的過程。語文的教學在實質上就是學生、教師以及課本之間的對話與互動,但是如何提高這種對話的效率成了關鍵。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改進之中,這種互動的效果也在不斷增強,趣味教學法正是經過分析實踐總結出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教學效率的方法。在本文中,將以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為主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趣味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分析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理念沒有正確的認識,使得教學效率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而后趣味教學法的應用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趣味教學法的教學效率之所以好于傳統教學法,是因為前者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并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法,教學思想與方式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調整,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能夠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下面將從四個角度分析趣味教學法的應用。
一、在教學過程中添加趣聞,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學生在小學這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對外界的好奇心格外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形象生動的人物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根據文章主題介紹故事背景和相關的人物與人物的重要生平事跡,當然最好在其中穿插一些與作者有關的趣味性故事,讓教師充分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蘇軾的詩,例如題西林壁,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講述一些蘇軾、蘇洵以及蘇澈共同趕考的趣事,當年的考官歐陽修看見了蘇軾的文章,認為蘇軾的文章非常有氣勢,十分喜歡這篇文章,不過他認為那篇文章是由曾鞏所作,而曾鞏是他的學生,歐陽修為了避嫌就把這篇文章評定為第二名,不過最后才發現這篇文章是蘇軾所作,這讓歐陽修十分懊悔,但蘇軾并未因此而埋怨。通過講解這樣的小故事可以讓學生先對蘇軾的人品有所了解,并能根據蘇軾的故事讓自己有所感悟,進而增加學習的興趣。又例如,教師在講解教材課文后的漢字時可以編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謠,每天在課前進行集體背誦,提高學生的記憶,或者是一些難度適中的謎語,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教學生學習并區分漢字泡、炮、跑、抱、胞、刨、苞、袍,教師可以利用這樣的口訣:有水冒氣泡,有火放鞭炮,有足才能跑,有友穿長袍,有食才能飽,有月是同胞,有手才擁抱,有刀來把木板刨,草頭在上是花苞。學生在熟讀并背誦后就能達到對于文字區分的目的?;蛘呤墙處熅幊觥斑M門歌”的簡單歌謠:木字進門正清閑,日字進門坐中間,馬字進門往里闖,才字進門緊閉眼,耳字進門聽新聞,兌字進門閱報刊,心字進門說新聞,口字進門說為啥?一字進門上門栓。這樣的歌謠不僅容易背誦,還能讓學生正確地區分字形相近漢字之間的不同。字謎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一只黑狗不叫不吼,答案是“默”等等。正因為這樣趣味教學,才讓原本枯燥的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最大限度地激發。
二、建立有趣的教學情境,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
小學教材中內容的選取都是社會的教育學家精挑細選從大量的材料中選出最具有代表性、難度適中適合學生發展的內容,為了讓小學生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體會到教材中文章所具有的美感以及內涵,最關鍵的是要讓學生主動閱讀學習教材,同時教師為學生營造適宜的學習環境為輔。例如在學習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用投影通過文字、圖片以及聲音先為學生展示興安嶺美麗的景色,讓學生即便身在課堂也能感受到興安嶺的美色,通過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總體來講,教師要想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不同的心理發展的特點,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和興趣。
其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小學生對于游戲的抵抗力幾乎為零。若是小學語文的課文中內容與科學自然的小知識有關,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游戲。例如在講解《飛向藍天的恐龍》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對文章進行泛讀,然后教師將恐龍的每個階段的進化過程制作成卡片,然后打亂順序,讓學生自行排列,然后對排列正確的學生給予獎勵,對排列錯誤的學生給予小懲罰,懲罰的內容可以是為同學講一個笑話等多種形式。
三、重視啟發學生思維,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若是教師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采用啟發式教學,那么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僅實現了學生的學習,沒有讓學生達到學懂學精的狀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會有顯著的提高。例如,《燕子飛回來了》這篇文章,其中曾經出現了多次“飛過”這一詞語,但理解后就會發現其所代表的含義完全不同。若是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基本上會用一句話帶過或者直接寫成板書,而不帶領學生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探討。這樣就使得學生機械地學習,單純地成了裝知識的容器,最后造成的就是對于知識的“消化不良”。而現階段應用趣味教學法的教師所用的方法與前者有著本質性的差別,當課文中第一次出現了飛過一詞,教師就對其進行簡單的點撥,然后在閱讀后教師就可以提問:“為什么這個詞語出現了多次?其代表的含義是否相同?在文中找出這樣的句子并仔細體會?!边@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是讓學生自己將知識裝到心里,并在思考的過程中充分地消化知識,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具有啟發性質的趣味教學法與課堂提問聯系緊密,也在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的互動過程中得以體現。不過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把握好尺度,在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心理和能力為出發點,從客觀的角度進行預測,同時還要綜合以前教學過程中學生反饋出來的信息和教師本身豐富的教學經驗及時地對教學計劃作出調整。
四、重視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的趣味性
在小學語文趣味教學中,不僅有以上三種方法,還應重視課外實踐活動的重要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發展階段、教學內容定期舉辦課外活動。例如,在學習與科學知識有關的課文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舉辦科學知識小競賽,同學們所收集的科技知識不應太難,要盡量貼近生活,以自己的能力為基礎,注重實用性。在學習成語后可以舉辦成語接龍大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查詢成語的時候要自己完成,不能求助于家長,但可以讓家長在一旁進行指導,學生不僅要認識成語,還要真正地弄懂成語所代表的含義,注意是弄懂即可,不要求深刻理解。同時在舉辦過程中,應該充分地考慮到不同學生的長處,保證課外實踐活動的全面性,也可以舉辦朗誦大會、手抄報展覽,盡量讓學生的特長都得到發揮。
五、結語
總的來講,趣味教學法經過大量的實踐證明了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勢和教學效果,由于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還較弱,利用趣味教學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也與學生的學習取向相符,進而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最后,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所有教師充分地認識到趣味教學法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運用,并將其不斷完善與發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 許慶蘭,許士松.關于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策略的探究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6).
[2] 朱龍杰.淺談趣味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4).
[3] 楊琴.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
[4] 袁衛紅.趣味教學法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6).
[5] 滕洪俠.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新課程(綜合版),2018(9).
[6] 張金玲.思維導圖,換個角度來閱讀——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科普童話,2014(35).
作者簡介:丁華玲,女,1978年生,重慶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