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苑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改革所積極倡導的學習方法之一,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可,并積極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會拘泥于形式,優等生可能會因此打開思維,但學困生卻難以融入,脫離小組反而一無所獲,這就偏離了素質教育的初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實際教學中總結發現: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明確學習小組的分工、激發學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才能夠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最大化、最優化,同時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有效性;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課程改革步步深化的今天,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改革所積極倡導的學習方法之一,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可和推崇,并積極運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相比于傳統較為封閉的“滿堂灌”講授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呈現出“以學生為主”的特征,不僅能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有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思想碰撞,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敢想敢說,深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以小組合作的能力輻射帶動每一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小組合作學習,是根據學生和班級的實際情況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通常以4—6人為一組比較合適。小組合作活動時以任務為基點,小組是基本單位,通過生生或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來實現教學目標。小組合作學習要想有成效,分組是關鍵。劃分學習小組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等多方面的因素。建議一個小組中應有優秀生、中層生和學困生的組合,以便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完善各自學習的不足,從而實現組內學生的共同進步和發展。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我國最早的教育學專著《學記》中也指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小組合作學習有異于傳統的講授式課堂,主要通過學生之間自主交流探討,去自主理解課文,自主領悟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再通過討論交流進行思考表達。在講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受限于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平衡,講授的內容往往較為呆板和單一,以致不同水平線上的學生會受到束縛和限制,思路也只能跟著教師規定好的路線走。如此的課堂會讓有些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學習效果低下。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發揮各自的優勢,供他人學習或從他人身上學,在完成小組合作的任務過程中,同時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從而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自主學習能力。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語文課堂,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通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自主的學習動機,然后自發地調動內在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如地展示自我,發展個性。
然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會拘泥于形式,發揮不出其最大的功效,偏離了合作學習的初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要注意什么問題?如何實施才能有效到位呢?筆者認為關鍵在于以下幾點策略。
一、教師發揮引領和指導作用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數:該項任務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如何在合作中引導學生更好地打開思維,理解課文?什么時候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應該怎么拋出?大約用時多少?會有哪些意外狀況?……諸如此類的問題,教師都必須考慮周全,精備課,細琢磨,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教師在課堂中應巧妙點撥和引導,使全班講授、小組合作、個人自學這三種教學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發令者,而是小組的引路人,也要把自己融入每一個合作小組之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合作進程及討論的焦點,適時在小組討論陷入瓶頸或出現明顯偏差的時候進行指導,全程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保駕護航。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里教師擔負起了引導和調控職責,也同時給予小組評價和學生鼓勵,盡可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學《貓》一課時,我拋出了以下問題:作者說貓性格古怪,從哪幾方面寫貓的性格古怪?可以畫一畫,可以作批注,還可以讀一讀,再說說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問題由淺至深,讓學生慢慢深入文章。其實把這幾個問題解決完其實這一篇課文的中心大意學生也就能掌握得差不多了,教師再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進行歸納,幫助學生將討論的結果理順并總結,這篇課文的教學難點也能迎刃而解了。
二、小組分工合理和互補原則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小組成員既要自己完成學習目標,又要促進或幫助小組內其他成員的學習。這是一個不斷調和和改進的過程,教師要堅持不懈地教育學生以提高他們的合作和團隊意識。在分組時,教師就要充分考慮組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等因素的差異,均衡分配,使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學習、互相合作、互相促進,最終達到共同進步。如在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我先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然后分小組討論、交流,最后進行匯報表演,讓沒有表演的同學仔細觀察別人的語態,揣摩別人的語言表達,不斷學習。學生個人進行表演時,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合作式學習的過程中去。
三、團隊合作意識和方法培養
每個合作小組的成員都具備個體差異,或性格不同,或學習能力有別,所以在面對共同的小組學習目標時,需要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指導他們有效合作的方法。小組合作完成的任務除了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承擔的任務外,還要教師指導性分配適合學生水平的任務,以促進他們更好地合作出成效。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過程中,給予每個成員的學習指導尤為重要,更要引導學生發揮各自特長來實現合作的有效性。學生團隊意識和合作方法的培養不但能夠提高整個小組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學生的自身潛力,讓學生在互助和競爭中積極參與課堂,彰顯個性發展,從而為高效的語文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四、學生參與廣度和深度加強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容易游走于課堂學習外,因為傳統性的閱讀教學常常顯得枯燥無味,教師采用的“開火車讀”“自讀”等呆板的方式已經讓學生陷入了被動學習狀態,學生容易產生學習倦怠感。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生生間、師生間交流互動不夠,課堂氣氛就會沉悶無聊,學生學習起來就味同嚼蠟了。但合作式的學習模式卻可以打破這樣的僵局,小組內和小組間的交流可以直接改變之前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讓他們成為課堂中的“主人翁”,從而促使他們的學習行為變得自覺。教師設定課堂教學目標,各小組將圍繞著目標而進行主體閱讀,進行探究、討論和交流,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自主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的課堂教學實踐中,表現為小組交流、討論,共同解決老師或小組拋出的問題和任務。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促發學生更多的學習體驗和理解,讓語文的課堂變得更為生動多彩,讓學生更加自主地進行語文學習,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積極學習狀態,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就會呈現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特征了。然而,正是這不同思維之間的交流和碰撞,才真正促進了學生知識的增長,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每一個人的學習行為變得更為主動,使語文的學習效果不斷加強。
參考文獻
[1]郭洪.郭洪與自主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王卓,楊建云.合作學習——一種教學策略的研究[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