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佩君
摘要:談心工作是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目前在高校輔導員談心工作中存在一些顯著問題。本文分析與總結了目前高校輔導員在談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使輔導員及時、準確、全面了解學生的現實思想動態,從而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新時期 ? 高校輔導員 ? 談心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是科技日益創新的時代。隨著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發生了質的變化。學校作為社會的一部分,也必然受到社會的影響和沖擊,致使學生的思想更具有內隱性、多變性、復雜性,如何全面、準確、及時了解學生的現實思想動態,是新時期高校輔導員需要認真思索和亟待解決的難題,而解決這項難題的好途徑就是開展好談心工作。
一、高校輔導員與學生談心工作的現狀
談心工作是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之間溝通的紐帶,是開展經常性思想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手段,是確保學生思想穩定的重要法寶。然而隨著互聯網、智能手機的普及,導致學生與老師談心次數日趨減少,心靈距離不斷拉大。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輔導員與學生談心工作開展不主動。《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要求“高校輔導員要掌握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思想政治狀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思想認識、價值取向、學習生活、擇業交友等方面的具體問題”。①然而經調查研究發現當前高校輔導員對于開展學生談心工作并不重視、工作制度并未落實、執行標準不嚴格等現象十分明顯。對于“輔導員經常找你交流談心嗎?”這個問題,在隨機抽樣的500名學生當中有38.9%的受訪學生選擇了“經常”,而剩下的23.6%、30.3%和7.2%的學生分別選擇了“很少”、“偶爾”和“從不”這三個選項。學生沒有問題不談、班級沒有出事不談、學校沒有大型活動不談、學工部門沒有工作任務不談;或者是找重點關注的學生談得多、找學生骨干談的少、找個別容易違紀的學生談的多,找守紀的學生談的少,找經常接觸的學生談的多、找接觸較少的學生談的少,成為高校輔導員談心工作不主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輔導員與學生談心工作不作為。部分高校輔導員學習意識不強,自我加壓不夠,致使談心工作不作為、慢作為,對待談心工作更是出現不分對象談、抓到誰就和誰談;不分時間談、不管課間遇到還是活動期間遇到,想什么時候談就什么時候談;不分話題談、不提前了解情況,不預先想好內容,想談什么就談什么,把談心當做聊天,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把談心當作任務,敷衍了事。有些輔導員在談心過程中接電話,或者有事抽身離去終止談話,給學生造成不被尊重和工作不負責任的印象。更有甚者從來不下班級不下寢室,學生打電話也無法接通。經常一兩個月見不到輔導員,有事情找輔導員談也找不到人。在500名隨機受訪學生中,對于“你對輔導員談心工作態度的評價是?”34%的學生選擇了“很喜歡,受益匪淺”,25.2的學生選擇了“還行,談話較為愉悅”,22.8%的學生選擇了“無所謂,談了好像沒談”,10%的學生選擇了“說教主義,很反感”,還有8%的學生表示“從來沒談過”。在調查的過程中,不少學生都表示,輔導員在面對學生時如果能表現出積極善意的態度,往往會讓自己心情愉悅并產生積極的力量戰勝困難;反之,不善意的態度,則會使自己感到落寞并變得消極。
三是輔導員與學生談心工作技巧欠佳。“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同樣一句話,說的好讓人如沐春風,說的不好讓人心煩氣躁。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一個公式:7%的語言+38%的聲音+55%的表情=一個人的表達或獲取信息的全部,這個公式充分說明談心的技巧對現實最終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問卷調查發現高校輔導員對于談心技巧的認知應用存在嚴重的不足,主要表現在談心之前沒有了解學生的情況,不分性格特點“一刀切”,在談心過程中存在我是老師我說的算、我說你聽、我是老師你應該聽我的;我學歷比你高,我領導你,你就應該服從我,老師說什么都是對的;你我不同頻、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我不知道你說什么,你不清楚我講什么;表面認同、心理否定,你說你的我想我的,談心結束以后是怎么樣就是怎么樣,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針對“你對于目前輔導員談心工作的滿意度是?”在500名隨機受訪學生中,僅有10.3%的學生選擇了“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一般滿意”分別占35.4%和33%,而“不滿意”者占21.3%,幾乎是“非常滿意”的一倍。這說明高校輔導員談心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二、高校輔導員與學生談心工作實效不高的原因
成功的談心,能夠達到交流思想、化解矛盾、溝通情感、增進團結的目的,雖然輔導員有經常談心,但真正談到心里沒有,學生交底了沒有,問題解決了沒有,恐怕要打折扣,造成這種折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輔導員把談心工作看輕看淡。盡管高校已經把輔導員談心工作納入績效考核中,可是實際情況卻不太理想,談心工作只是流于形式。由于高校輔導員工作任務較為繁瑣,不僅工作任務多,承擔的角色也多。在一人充當政治思想領航者、學習成才指導者、人生發展引導者、事務工作管理者等多種角色的工作中,部分高校輔導員只能把談心工作擱淺。講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弱化、淡化、虛化了談心工作。大部分輔導員為了省時省力,直接從任課老師或者班干那里直接了解學生情況,但是這些情況往往全面性不夠,真實性也有待考察。
二是輔導員與學生之間接觸較少。高校輔導員一般不擔任學生的基本課程,與學生接觸的途徑一般在課外。再加上學生課外有各種社團活動、或者上自習、玩電腦和手機,導致輔導員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有限,對學生了解有限。特別是很多學生是電腦加手機,輔導員也有很多“低頭族”,不愛下班級和寢室,可能雙方一個學期都是零交流。
三是輔導員自身綜合素質不高,談心技巧不夠。高校輔導員隊伍參差不齊,專業學歷各有不同,導致有些輔導員自身綜合素質、人生經歷都不夠豐富。在談話過程中,難以應付學生現實中層出不窮的問題。談心過程主要還是以下幾種:問問家庭情況、了解最近學習情況、談談未來打算,對于談心的技巧基本沒有,特別是對于當前心理學知識的掌握基本處于零狀態,在遇到有心理問題學生的時候,無法有效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
三、提升高校輔導員與學生談心技能的對策
談心貴在及時經常、坦誠相待。說到底,還是態度的問題。如果能付出真心、態度坦誠,出了成績鼓勵好、有了煩惱寬心好、發現問題解決好、犯了錯誤提醒好,就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帶班工作也會更加深入細致、扎實有效。
一是輔導員要以心換心。新形式下,學生的成分結構、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和師生關系具有新情況、新特點,輔導員要做好談心工作就需要做到:掌握主動要知心,輔導員要放下架子,真正走到學生中間,增加輔導員與學生的親近感,真正知道學生需要什么;贏得信任要換心,輔導員要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多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多從被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多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多從被管理者的角度考慮承受力;拉近距離要細心,輔導員要善于發現問題,多看、多講、多走,密切關注細枝末節,堅持抓好小病即醫、未雨綢繆。
二是輔導員要端正態度。增加談心工作的有效性,輔導員就要用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真正解決好對待新時期大學生的態度問題:觀察學生要與時俱進,正視新時代學生身上的時代特點,不能總是拿自己當年的表現、狀態、性格、愛好來要求現在的學生;看待學生要滿懷深情,一切有效的談心技巧和管理方法,都源于對學生的無比熱愛,輔導員只有滿懷深情地看待學生,才能從本質和主流上發現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才能從細微之處看到學生的進步和成長,才能投入最大的熱情把學生帶好;對待學生要情真意切,“感人心者,莫過于情。”情感是產生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重要因素,輔導員要想談心工作取得實效就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意換取學生的真心實話。
三是輔導員要增強談心技巧。談心是人際溝通的互動過程。如何使談心過程取得成果,這主要依靠互動過程中使用的技巧,借鑒心理咨詢會談中的傾聽、共感、提問、反饋四個技術,可以使得談心過程取得最大的實效。用傾聽搭建溝通橋梁,專注傾聽,防止關鍵信息的丟失,拉近輔導員與學生的心理距離;耐心傾聽,平等對待學生,寬容學生中存在的偏差,充分尊重學生,用共同感增進彼此理解,轉換角色,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讓認同機制弱化學生心理防御;用提問把控談心節奏,學生在談心過程中可能思路發散偏離主題,或浮于表面深不下去,也可能糾結于一處自拔,輔導員在談心過程中就是要使用提問進行引導,確保沿著正確方向不斷深入;用反饋強化談心影響力,不碑不立,回避解決不了矛盾問題,部分學生在面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時就是想法設法進行逃避,通過反饋幫助學生看到言行不一致的地方,讓其充分認識自身的問題根源。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3號)《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
參考文獻:
[1]黃蔚.高校輔導員談心工作方法運用時效性研究[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6,(02).
[2]李棟樺.高校輔導員有效開展談心教育策略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07).
[3]高娜.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的談心教育及工作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0:23.
[4]李斌,張維佳.高校輔導員談心教育工作淺析[J].才智,2017,(06).
(作者單位:江西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