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智慧校園 高職院校 黨建工作 創新研究
基金項目:人文社科一般項目 ?《新時期高職院校推進黨建教育信息化的策略研究》(項目編號:YS2019004)。
作者簡介:溫愛華,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技術。
中圖分類號:D26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326
黨的十九報告提出要加快教育現代化,做好網絡教育的倡導和要求。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教育領域普及應用,互聯網和教育的結合融合成為我國教育領域改革、創新以及發展的一條新途徑。智慧教育更是將教育的現代化和信息化提升到了新高度。在此形勢下,緊密結合高職院校教育特點和黨員教育管理實際,改革創新工作方法,開展推進線上線下結合的黨員教育模式和線上線下協同推進的黨員日常管理,切實推進黨建工作的信息化、規范化和一體化。
2019年6月,《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實施工作的根本保證,由此可見,高職院校中黨建工作的創新和推進尤顯迫切。實現黨員管理和黨員教育的信息化是高職院校培養德才兼備優秀人才的迫切需要,當前,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絡的普及和應用,推動了高職院校智慧校園的建設,這對推進黨建工作創新,提升黨員管理水平和拓展黨員教育職能有著重要的保障和推進作用。高職院校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不斷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推行現代學徒制等多種育人模式,學生的學習場所呈現不固定的特征,常在學校和企業之間交替,校內教師和企業教師共同培養人才的格局已經形成。高職院校黨管教學的落實,需要實時處處予以領導和監督,突破地域限制和時間限制的實時領導和監督,就需要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辟黨建管理模塊,豐富線上黨課資源,實施線上線下黨員培養與教育,切實提升黨建工作的信息化、可視化、一體化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
(一)黨員的培養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滿足高職教育發展的需求
高職院校在校生均為九零后和零零后,他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途徑呈現多樣化,學生黨員的培養和再教育需要充分考慮這一需求,多方位為其提供學習的平臺、資源及迎合其喜好的學習模式和方式。
當前來看,傳統的黨課面授還是黨員培養和教育的主要形式,此種教育模式存存內容體系不一,實踐性和實時性不強,受黨課教師師資水平和數量的制約,呈現出很大的局限性。雖然,隨著學習強國的推行應用,線上豐富的資源得以充實,但由于學習內容不易控制、黨建知識體系不易形成,黨建實踐能力培養力度不足,不能很好地實現異地學習、實時學習的需求,對于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工作的深入推進還呈現黨建教育功能有待進一步拓展完善的現狀。
(二)黨建工作模式傳統單一,線上管理應用不廣泛不深入,限制了黨組織作用的有效發揮
隨著智慧校園的建設和應用,黨建信息化在高校中越來越被重視,并對相關工作做了深入的研究。但在調查中發現,大多高校并未實現黨建工作的可視化和一體化。線下管理模式占主導,線上管理呈現輔助地位。在智慧辦公平臺中,黨員教育管理模塊、黨員發展模塊等呈現功能不齊全、相互間信息不共享、過程性資料留存、評價功能欠缺和不完善等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
(三)符合新時期教育需求的黨員教育課程體系還需構建和完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資源和教育模式有待進一步充實和推進
高職教育將立德樹人作為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這一任務的實施,需要相應的素質教育知識體系作支撐。將黨史國史納入學生素質教育的知識體系,體現了育人的新指向。黨員教育更應加重黨史國史的宣傳和教育,進一步構建、充實和完善其相關教育內容成為重要的課程建設方向。
另外,在黨員教育課程體系中,理論知識的學習占比大,黨建實踐方面的課程內容偏少或欠缺,呈現重理念認知提高,實踐教育力度不夠的問題。
智慧校園在線辦公大廳的應用和智慧職教的推廣,為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創新構建了平臺,創造了條件。基于當前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創新途徑和方法,旨在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推進黨建工作的創新發展。
(一)創新黨建工作方法
在智慧校園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需要不斷總結創新黨建的新方法,推進黨建工作方法機制的創新,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和需求,需要做到方面:
首先,黨建工作應該重視引領性。高職院校需充分利用智慧校園建設的大數據技術和設備對黨建工作進行實時動態化的分析,及時關注監督網絡中的輿情變化,重視社會熱點問題,并從中搜集和整理出典型的熱點事件,從而實現預警和實時監控的職能。
其次,黨建工作需要提升針對性。高職院校需要充分利用智慧校園建設的成果對黨員信息及黨建工作進展實施有針性地分析,為學生及黨員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服務。
最后,黨建工作需要突出有效性。高職院校需要充分利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互聯網技術,對高校內部進行相關性分析,并以此為基礎來分析黨建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從而對黨建工作做出預判,找到有效的解決對策,提升黨建工作的工作水平。
(二)創新黨建工作機制
首先,高職院校需要建立大數據平臺:要想更好的進行黨建工作,就必須要建立一個互聯網平臺,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黨建工作的進行。同時還需要以此互聯網平臺為基礎來整合黨建工作中的各個業務系統、信息系統以及各個部門中的數據,形成基礎的數據平臺。數據平臺信息涵蓋教育信息數據、管理信息數據、組織信息數據以及業務信息數據等。
另外,高職院校還需要建立起實名制,將內部的信息和外界有關主流媒體、主流網站建立聯系,形成個人信息數據庫和關系數據庫。
其次,黨建工作管理者需要開放自身的思想,提升整個互聯網數據的開放性,促使數據能夠進行更好的流轉,實現信息更加有序地更新和流通。
(三)創新黨建工作思維
首先,明確整體的指導思想:在智慧校園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黨建工作需要開放,其管理者需要打破傳統的限制,構建引入黨建工作管理模塊,實現將業務系統、黨建系統以及信息系統等進行貫通,以有效提升黨建工作的綜合性。
其次,要完善黨建工作的運行機制:保障黨建工作運行效率,同時提升黨建工作整體的工作水平和質量。需要完善運行機制,使黨建工作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順利有序進行。
再次,需要制定出詳細的標準:黨建工作涉及的范圍廣,因此,在工作進行的過程中需要建立一定的標準,使黨建工作能夠依照標準順利進行。
最后,建立高水平的團隊:任何工作的進行都需要有專業團隊的支持,在智慧校園建設的背景下,更需有精通黨務業務能力的人才進行專業化管理,強化黨務工作隊伍的業務培訓和信息化水平培訓,是提升黨建管理隊伍的重要途徑。
(四)創新黨員教育模式
結合高職院校接受教育的師生特點,結合個人學習喜好創新教育的形式和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黨員教育活動。拓寬挖掘優質教育資源,構建融黨史、國史為一體的與素質修養能力提升、與黨員實踐教育相結合的在線黨員教育課程體系。加大大學生黨員教育課程資源庫建設,開辟相應的SPOC、MOOC等形式豐富的教育資源,并推廣其廣泛應用,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異地學習和實時學習的培養需求。
綜上所述,智慧校園建設對高職院校的工作推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推進黨建工作創新進步,不僅能夠為黨建工作帶來更好工作方式和便利,還能夠有效地拓展黨建工作的工作范圍,推進黨組織職能的很好發揮,從而有效促進高職院校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戚燕.高職院校黨建工作中創新理念的重要性和實施策略分析[J].納稅,2017(33):170+173.
[2]王建霞.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6):8-10.
[3]溫志超.互聯網+視閾下高職學生黨建工作創新[J].現代交際,2017(9):45.
[4]莊堅泉,林小棉,李桂鋒.高職院校“互聯網+”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探析[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2):60-62.
[5]譚建華,任思博.高職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評述——基于文獻計量法的分析[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2):90-94.
[6]馮萍,潘旭.以網絡黨建促進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創新與發展[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