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月琴
[摘 要]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有著極大的推進作用,而建立一支專業化水平高的師資隊伍是現代學徒制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之一。文章在通過分析德國學徒制下教師成長歷程,結合我國高職教師現狀,分別從高職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素養、專業技能等核心構成要素進行研究,為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注入新的內涵和意義,探尋我國高職教師走出職業發展困境的路徑。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專業精神;專業素養;專業技能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2012年,國務院頒發了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明確了要完善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要大力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自2015年到現在,隨著“現代學徒制”在我國高職院校的試點和推廣,高職教師的專業水平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因此,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高職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是目前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1 德國職業教師來源與培訓體系
德國職教師資來源渠道具有多元化特征,師資來源包括以下四種類型:一是來自公立教師進修培訓學校。這類培訓學校把教師分為專業、普通和新學科三種類型的教師,采用不同的培訓計劃和評估標準開展培訓。二是來自教師繼續教育項目,該項目由職教師資聯合會設立。各州職教師資聯合會設計并且實施教師培訓項目。三是來自企業培訓。教師根據自身專業發展需要,要到對應的企業調研或實習。四為教師自主研修,教師們每周安排固定時間,一起進行教學研討。德國職教師資培訓遵循行動導向思想,使教師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得以展現。通過創設培訓教師與學習者之間互動交往的教學情境,把培訓教與學的過程視為一種社會交往的過程,在培訓中靈活采用項目教學、頭腦風暴、模擬、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引導文法等教學方法培養職教師資的教學智慧和實踐能力。
2 我國高職教師現狀
2.1 師資來源參差不齊
高職教育近十幾年在我國得到了大力發展,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18年,高職院校1418所,其中普通專科在校生1133.70萬人,占普通本專科人數的40.05%。目前,高職教育已經快占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院校的教師,基本來自兩個渠道。一部分師資來自普通全日制院校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們從全日制院校畢業后,經過短短的幾周崗前培訓,就站在職業院校的講臺;還有一部分來自于企業,前幾年國家要求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于是很多高職院校就招聘了一批來自企業的人員。在這種情形下,就出現了“門進門”這一部分職業教師不熟悉企業情況,其授課方式基本是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模式再現,不能體現高職教育職業性的特點。教學內容也不能很好地體現高職教育的“職業”屬性;其中一部分來自企業的教師,由于高職薪酬的原因,很難吸引到企業真正的精英,這些來自企業的人員,很多是企業變化后不能適應的人員,他們被高職院校作為“雙師型”教師引入,但實際這些人員對職業教育不甚了解,不能嚴謹的組織課堂。由于以上原因,現在高職教師的職業能力受到社會嚴重質疑,再加上高職教育具有職業性和實踐性的本質特征,高職教師專業化本來就復雜。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社會需求與現實情況的矛盾逐漸顯現,高職教師面臨職業發展的困境。
對以上情形,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公開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第十二條部署“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這個新方案中明確地指出了,教師專業全屬性形成的應然過程應該是先大學學習再企業實踐,最后到職業院校從事教育工作。相信這個新政策的推出,將引領高職師資隊伍建設跨上一個新臺階。
2.2 師資培訓系統尚不完善
一名教師要符合教師從業資格要求,必須要經過接受專業化的系統培訓。教師專業化成長歷程包括三個階段,分別是職前培訓、入職教育實習及職后進修培訓。
在職前培訓階段,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同于初等教育教師,對于初等教育,我國有很多公立師范院校對中小學教師進行了系統職前培訓。然后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公立的培養職教老師的師范院校。2002年教育部和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共同投資建設的全國高職高專師資培訓基地,由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獨家承辦。針對當前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寧波師資培訓基地規劃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師資培訓項目,然而杯水車薪,這個師資培訓基地遠遠不能滿足我國高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要求。
職后進修培訓對教師專業化發展影響甚為重要,因為該階段可以說持續教師整個職業生涯。2010年之前,高職教師基本沒有相關的培訓機會,教師只能通過自主學習,對日常工作的經驗總結與反思獲得能力提升。近些年,每年暑期,政府就會推出院校和企業合作的“省培”和“國培”項目,以此提升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然而,這些措施雖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部分教師的專業能力,但是,對于我國龐大的高職教師隊伍來說,這些可謂“杯水車薪”。再加上由于企業參與教師培訓的熱情不高,出現企業培訓內容陳舊,培訓設備老舊等問題,使得有些“省培”和“國培”不能滿足職業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
3 現代學徒制視角下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思考
3.1 激發職業教師職業情感
專業精神是教師工作的內驅動力。在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下,高職教師工作強度加大,因為他們需要走進行業企業一線從而耗費更多精力和時間;此外,由于高職學生的來源屬于傳統教育受挫者,學生的學習興趣欠缺,這些情形很大程度上會弱化甚至是喪失高職教師敬業奉獻的精神,從而抑制其對專業化發展的追求。另一方面,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實施,一些企業行業的一線人員進入高職教師隊伍,其中很多人并非因熱愛教師工作,而是考慮到工作環境、社會收入等原因。在這種情形之下,激發高職教師的職業情感顯得更為重要。
3.2 深廣延展的教育技能
目前,高職教師屬于師范類專業的甚少,僅僅通過短短幾周的崗前培訓所獲得的教育教學知識和技能是不夠的。作為教師,首先要站穩教室的講臺,如何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探尋教學技能從而把技術訣竅傳授給學生,這是現代學徒制背景下,每位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難題。教學技能的廣度和深度專業化發展,需要高職教師自身有很強的自覺意識和更高的視野,特別是當前的高職教師受傳統學科型教育影響深重,如何讓自己擺脫學科型教育思維模式的束縛,需要高職教師潛心研究高職教學的特點,探尋適合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3.3 提升教師實踐技能
在現代學徒制的背景下,高職教師專業化成長面臨更大的挑戰:高職教師不僅要站穩講臺,還要站穩實驗室、實訓室、實習場地的操作臺。
高職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和技能,是其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師不能及時地更新自己的實踐知識和提升自己的實踐技能,將無法滿足當下學生的學習要求,從而降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影響教學效果。然而實踐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體悟、反思,才能達到提升,當下高職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很少有時間停下來進行體悟、反思,甚至有些專業教師是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實踐技術,這種“教”滯后于“學”的現象在高職院校尤為普遍。因此,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一方面高職學校要給教師一定的時間進行學習思考,從而提升教師實踐技能;另一方面教師自身也要不斷地學習,讓自己站穩實驗室、實訓室、實習場地的操作臺。
4 結語
在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是必然也是必須。每一位高職教師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不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精神,要對學校乃至高職教育事業具有主人翁精神,還要讓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更加過硬,同時高職教師更應該積極參與到學校實訓基地建設、專業社會調研、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等教育教學相關工作中。
[參考文獻]
[1] 楊玉東.面向未來 教師如何專業化發展[N].中國教育報,2018-5-24(6).
[2] 劉慧英,周思旭,宋荷英.職教師資繼續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03(05).
[3] 盧寧寧.芻議“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下的行為導向教學法[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08).
[4] 楊林生,徐丹琦,胡堅達.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若干思考[J].職教通訊,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