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鳴
摘? ? 要: 隨著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人們對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愈發(fā)重視。本文著眼于閱讀教學,聚焦圖片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并結合三個英語閱讀教學實例,具體從圖片導入、輔助預測;圖文結合、促進理解及圖片復用、升華思想三方面分析如何利用圖片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 英語閱讀教學? ? 思維品質? ? 圖片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總目標由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上升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教育部,2018)。該《課標》作為指導英語教學的綱領性文件,立足于頂層設計,從四個方面對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作了明確規(guī)約,成為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jù)。從這四方面的構成及內涵看,以語言能力為學科基礎,以文化品格為價值取向,以學習能力為發(fā)展條件,不斷挖掘語言內涵,獲取信息并比較異同,鍛煉學生的邏輯分析、批判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和提升思維品質(王薔,2017)。
在此背景下,為切實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更好地促進學生思維品質提升,英語閱讀教學需要首先得到改進和優(yōu)化(蔣京麗,2018)。閱讀之于英語教學,如水之于魚也(蘇霍姆林斯基,1984),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發(fā)展思維、啟迪智慧是英語閱讀教學的核心,因此,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升思維品質是關鍵。很多學者從活動設計、提問策略等入手探討二者關系,本文將聚焦圖片,重點分析其在閱讀教學中如何發(fā)揮作用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圖片的作用與使用現(xiàn)狀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多模態(tài)教學的重要性,主張將圖片、聲音及情態(tài)等多符號應用于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劉東燕,2018)。其中,圖片被大家廣泛使用。心理學研究表明,越是直觀、形象的內容越能引起學習者的注意,使學習者的注意力更加持久,學習效果更好(施良方,2011)。圖片作為一種直觀的視覺信息和教學媒體,是英語教學的有效輔助工具。合適的圖片能夠創(chuàng)設語境,有助于引導學生在有意義的語境中開展語言學習,發(fā)散思維,收到較好的效果(劉媛,2016)。所以,科學地利用這些圖片不僅使教師授課直觀可感、深入淺出,還能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難度,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興趣,促使閱讀教學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然而,教學中一些教師對圖片輔助英語閱讀教學的認識不夠全面,導致在具體操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如選擇的圖片欠合適,使用的時機欠合理,使用的方法欠妥當?shù)?,圖片的使用效率及質量不高,對英語閱讀學習的促進作用未發(fā)揮到極致。因此,以下將結合實際課例的設計,具體分析圖片如何融入英語閱讀教學并全面發(fā)揮作用,以期得出教學啟示。
三、結合圖片閱讀教學實例分析
1.圖片導入,輔助預測。
在閱讀教學中,圖片導入較為常見。但設計之前,是否有教師思考過其目的。只有琢磨過這個問題,才能更好地選擇圖片,達到應有的效果。針對某一閱讀語篇的教學,一般來說,導入屬于讀前階段,呈現(xiàn)的圖片能輔助學生預測,此處可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是預示主題,通過對所給圖片的觀察、分析和討論,學生對所學文本的主題進行一個鋪墊;主題是語篇討論的核心議題,融入、貫穿語篇的全部內容,體現(xiàn)作者寫作的主要意圖及對文章中反映的客觀事物的基本認識和態(tài)度(王薔,2016)。因此主題鋪設這一設計必不可少。二是預測內容,學生結合圖片和標題猜測文本大致內容。此安排重點突出培養(yǎng)思維品質中的批判性能力,批判性思維技能包括判斷推理、質疑解疑、求同辨異、評價預測(陽程,2018)。教師在研讀文本、確定主題之后選定的圖片可首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對圖片的感想,教師可適當?shù)赝A設主題引導。然后根據(jù)情況適當結合標題,讓大家預測文章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背景知識,更好地進入內容學習。Anderson(2009)表示導入階段的“背景知識”實質上是“讀者為理解文本內容而調動起來的所有相關經歷及相關知識”。充分激活和利用學生的背景知識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陸鋒,2017),這里圖片導入的設計達到此效果。
【案例1】
以人教版《英語》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的閱讀課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為例。文章主要講述了唐山大地震事件,分別對震前、震中和震后進行了描述。作者在前幾段花不少筆墨刻畫了地震的恐怖及帶來的可怕后果和極大危害,但是最后一段話鋒一轉,說道“然而不是所有希望都破滅了……慢慢地,這座城市又開始出現(xiàn)了生機”。所以有教師抓住這一點確定主題為“希望”。在確定這一主題之后,結合文章內容,教師選擇以下圖片要求學生首先自由發(fā)表對圖片的看法,然后讓大家聯(lián)系標題對內容進行預測。所選圖片展現(xiàn)了大家眾志成城、竭盡全力守護生命的一面。雖然在走上坡路,十分艱難,卻朝著“希望”邁進。當這幅圖片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大家暢所欲言的時候,會有不同層次的回答。有學生根據(jù)表面信息說道圖片有醫(yī)生、消防員和軍人等一同抬著一個傷員艱難地往上走;或說可能發(fā)生了重大災害,腳下都是一片廢墟等。也有學生表示大家團結一致?lián)尵葌麊T,竭盡全力拯救每一個生命,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等。答案沒有對錯,老師只需要盡可能地調動大家的已有知識,并牽引著他們往設定主題上靠,讓大家心中有一個主題層面的鋪墊即可。接著,學生根據(jù)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這一標題猜到之后的內容有關地震,以及震后搶救重建等工作。
來源于新浪博客之100張記錄汶川地震的照片第45張
【意圖】該圖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是地震的場面,也沒有顯示地震帶來的巨大災難。但是能幫助學生根據(jù)圖片進行正確的理解和預測,因為他們能在此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經驗不斷思考,進行聯(lián)想與想象,合理地判斷推理,展開預測,運用批判性思維能力,實現(xiàn)自身思維品質的提升,這正是圖片導入的最終意圖。
2.圖文結合,促進理解。
此處所謂的圖文結合,筆者意在分析讀中階段圖片所起的作用。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做很多事情,如對重點單詞的處理,教師可通過配圖形象地表達生詞的意思,加深學生對單詞的理解記憶;如一篇故事性的閱讀材料,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梳理故事主線,幫助學生理解故事情節(jié);又如給某些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配圖,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內在的文化含義等。若教師能在這一操作層面選擇合適的圖片并加以利用,對學生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圖與文產生的聯(lián)系,使學生主動結合二者,對比分析,促進自身理解,在很大程度上發(fā)展他們的邏輯性思維。邏輯性思維技能包括分析綜合、整合比較、歸納演繹、抽象概括等(陽程,2018),因此,讀中階段恰當?shù)厥褂脠D片能更好實現(xiàn)邏輯思維中的分析、歸納和比較等能力提高。
【案例2】
以人教版《英語》必修三Unit 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的閱讀課How Life Begins on the Earth為例。這篇閱讀文章講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主要通過對宇宙大爆炸理論進行科學性分析,推斷出地球上生命的由來及生物進化的過程。單詞層面,文章涉及較多生詞,例如一些表示動物類群的詞匯: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兩棲動物等,教師在分析文章時就提供了相關圖片供學生自行參考,促進理解。內容層面,文章出現(xiàn)了很多不同時間段。為了更清晰直觀地表現(xiàn)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結合地球生物的進化圖,并要求學生先觀察圖片,然后根據(jù)所給圖片閱讀文章。在之后講解過程中不斷讓學生根據(jù)文章內容在圖片中找出對應部分,并嘗試自己提煉出框架。這樣一個互為補充的過程能夠持續(xù)地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意圖】一方面,為一些重點詞匯搭配了圖片,可以從多模態(tài)角度為學生解釋單詞,使單詞的學習不再沉悶。另一方面,運用一張生物進化圖將文章的主線反映在圖中,使學生在腦海里有一個清晰的框架,培養(yǎng)他們的整體比較歸納能力,進而讓他們的思維品質更進一步。
3.圖片復用,升華思想。
圖片復用,何為復用?為何復用?如何復用?很多時候教師花大把時間尋找一些合適的圖片,但往往在PPT上只呈現(xiàn)一次,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沒有讓圖片的功能最大化。因此,復用在這里指的是讀后階段再次呈現(xiàn)導入階段所給圖片,在分析完文本后,讓學生們結合文本內容對圖片進行深度挖掘,體會更高層次更進一步的含義。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對自己的思維進行概括總結。另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技能,在自己理解加深的基礎上產生更新穎的答案。
【案例3】以一節(jié)課外文學閱讀課為例,閱讀材料為Isaac Bashevis Singer的作品The Washwoman節(jié)選,主要講述一個年近八旬、瘦骨嶙峋的老婦人不愿增加兒子和社會的負擔,頑強地靠為他人洗衣維持生活。經她洗熨過的衣服干凈又平整,一旦收了活,即使大病一場也要完成自己的職責,冒著大雪嚴寒也要把衣服物歸原主。這堂課老師希望學生領悟的主題是無論是什么人,哪怕是社會底層人士,只要為人正直就能贏得尊重,責任心和敬業(yè)心能給最卑下的工作帶來尊嚴。在這一主題指引下,授課老師選擇一張有關白方禮老人的照片,并重復利用。該老師的設計是一開始就給出圖片,讓大家對圖片上的老人進行外貌和行為上的描述。此時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出在外貌方面,老人有著“花白的頭發(fā)和胡須,粗糙的雙手,破舊的衣服,瘦骨嶙峋的身材”等;在行為方面,老人“用衣服的一角擦汗,吃勁地踩著三輪車”等。經過一系列文本解讀后,再次呈現(xiàn)圖片。此時,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對文章的理解達到新高度,所以老師“趁熱打鐵”,讓學生二次描述。學生這時的回答會更精彩,答案涵蓋面更廣,程度更深,將圖片與老人的社會地位、生活背景相結合,把圖片里的老人與閱讀文章中的老婦人進行對比,也有學生聯(lián)系身邊的真人真事表達看法,還有學生表示對之前的問題“Why didnt the author give the washwoman a name?”有更深的理解,因為“the washwoman”不單指一個人,而是代表一類人,他們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平凡之人,力所能及地做著偉大的事。很明顯,圖片對于此階段的學生們來說已經賦予了新的內涵。
【意圖】一首一尾、前后呼應的圖片呈現(xiàn)方式讓學生將圖片與文章內容再三結合,深度挖掘內在含義,從第一次的外貌層面到之后精神層面的轉變,意味著學生們在這一節(jié)課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設計能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探討,結合身邊的事談感想,能在這個過程中實現(xiàn)思維品質的鍛煉與提升。
四、結合圖片閱讀教學啟示總結
經過上文對圖片在英語閱讀教學不同階段的價值進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后,筆者得出兩點啟示,即對上文具體分析進行宏觀層面的總結。以下筆者從選擇圖片和使用圖片兩個角度進行闡述。
1.合理選擇圖片,發(fā)展思維能力。
閱讀教學中,如何才能讓圖片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扮演重要角色,首先要做到的是選擇一張正確的圖片。不論是導入部分的圖片,還是解讀內容時的圖片,教師都需要根據(jù)文本合理地選擇,必須對文本進行深入分析和解讀,確定一個主題,提煉出內在邏輯。然后依照自己的需要廣泛利用身邊的資源、教材、網(wǎng)絡資源等。呈現(xiàn)給學生的圖片一旦適用,他們在圖片的輔助下思維更加擴散,能更大程度按照教師的預想發(fā)展,結合教師的精心設計逐步發(fā)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2.恰當使用圖片,提升思想層次。
選擇合適的圖片之后,需要考慮如何使用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它們的價值。本文突出說明的就是關于圖片的重復利用。教師要懂得“珍惜”自己千辛萬苦找來的資料,一定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價值。在很多情況下,讀前供大家討論的圖片可以在讀后再次呈現(xiàn),讓學生再次討論對圖片的感想。不僅可以檢測學生們對這堂課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而且可以促進他們的深度學習,提升思維層次,響應核心素養(yǎng)。
五、結語
本文主要分析圖片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升思維品質的價值,發(fā)現(xiàn)圖片在選擇合適、使用得當?shù)那疤嵯拢谧x前、讀中和讀后階段都能發(fā)揮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邏輯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但是,筆者對如何選擇和使用的圖片分析還有待完善,希望在之后研究和實踐中能有更多發(fā)現(xiàn)。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薔.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原則、目標與路徑[J].英語學習,2017(2下).
[3]蔣京麗.優(yōu)化英語閱讀教學設計,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J].英語學習,2018(3下):43-46.
[4]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88.
[5]劉東燕.“多模態(tài)”英語閱讀教學的價值及實現(xiàn)[J].教學與管理,2018(27):106-108.
[6]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7]劉媛.圖片輔助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英語教師,2016,16(23):75-77+81.
[8][10]張秋會,王薔.淺析文本解讀的五個角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11):11-16.
[9]陽程.基于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03).
[11]Anderson N. J..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Issues and strategi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9.
[12]陸鋒.ACTIVE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