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形成的關鍵階段,在該階段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培養,有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意識,不斷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好教學方法的創新,并采取合理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細化分析與探究,促進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從而能夠推動學生學習效果的全面提升。同時,通過反思能力培養,還能夠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形成認真思考、主動探究的思維意識,這就能夠為學生更好地學習以及成長帶來有利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數學教學中反思能力培養的意義,然后提出反思能力培養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反思能力;學習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8-0185-02
1.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意義
1.1?是適應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狀況下,各個學校教師都逐漸開始注重綜合素質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創新性等有了更高要求,因此傳統死記硬背、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教學。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反思能力培養,有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進行深入分析與探究,這就能夠促進學生思想創新,優化學生的思維,推動學生學習效率的全面提升,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相適應的。
1.2?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在教與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雙方是一種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結合學生的需求來,更好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如此才能夠推動師生共同融合,促進教與學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化的引導,并給予學生足夠多的時間對知識進行分析與探究,這就能推動學生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從而能夠將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凸顯出來。
1.3?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反思能力培養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需要教師做好教學方法的選擇,并對學生進行科學化引導。具體來看,教師在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時候會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對學生進行學習安排,比如會采用小組探究合作學習方法、情景教學方法等,推動學生相互之間進行合作學習,并對知識進行討論,如此能夠讓學生在相互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還能夠對別人的觀點進行分析,拓寬知識面,為創新能力的提升營造了有利條件。
2.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2.1?有效采取合作式教學方法,推動學生主動探究與反思。為了提升學生的反思能力,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更加全面地學習,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究與討論,促進反思能力的全面提升。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方面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分組對軸對稱圖形知識進行探討,并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最終看哪個小組尋找到地多,即為勝利,可以獲得相關的獎勵。通過這種方法,一方面學生能夠對軸對稱知識進行深刻分析與探究,提升學習的深度,促進反思能力得以有效培養,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對于學生長遠發展帶來有利作用。
2.2?合理設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反思。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情境,能夠培養學生數學反思的能力,讓學生在真實或者模擬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推動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不斷提升。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好情景的設定,合理分析教學內容,并科學化對教學情境進行呈現,為學生更好地進行情景運用和知識分析做好基礎。
比如,在學習“三角形”方面知識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三角形的性質進行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師可以設定生活化的情景。讓學生分析生活中哪種幾何圖形是最牢固的,并為學生列舉一些物體,如衣架、自行車等,讓學生分析這些物體的結構以及形狀,并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對三角形進行理解,如此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對知識進行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知識點,加深學習印象。再比如,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定模擬化的情景,為學生播放一些三角形結構的物體,讓學生分析這些物體是否較為牢固,以及這些物體的特點等,并引導學生主動反思與探究,推動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
2.3?有效運用習題舉一反三,幫助學生反思。初中數學課程中的習題類型是比較多的,教師可以合理對習題進行利用,引導學生將習題作為基礎進行舉一反三,幫助學生更好地反思。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將某個習題作為案例,引導學生一題多解,讓學生換個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促進學生更好地探索與反思,提升探索能力以及反思能力。
比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方面知識的時候,教師在講授完課程內容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對課后習題進行練習,有很多全等證明題,證明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嘗試用某種方法進行證明,然后在學生解答出來以后,要對全班學生的思路進行總結,并為學生分析不同解題思路的優劣之處,引導學生總結與反思。如此一方面能夠拓寬學生的思路,另一方面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推動學生學習效果的不斷提升。
2.4?引導學生預習,逐漸培養反思能力。初中數學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預習引導,在課前為學生說明下節課要講授的內容,并為學生畫好重點內容、難點內容等,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推動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進行反思和總結,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通過預習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全面分析,一方面能夠為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反思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培養主動探究意識。
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能力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思維習慣的重要手段,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為反思能力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波.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培養探討[J].成功(教育),2012.05.
[2]?李萍.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J].才智,2018.06.
[3]?馬建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03.
[4]?史娜娜.七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反思能力的培養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04.
作者簡介:李維金(1985-),女,漢族,碩士研究生,甘肅白銀人,工作單位:白銀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