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的發展為教學領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創新出了更多的教學方法,使教育和科技逐漸地相互交集。在當代教育領域,微課的應用可以說是科技創新帶來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技術輔助教學。在小學語文拼音課堂中,使用微課進行教學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拼音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8-0033-02
引? ? 言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環節作為整個課堂教學的初始環節,承擔著激發學生樂趣、調動學生思考的責任,因為它處在整堂課最開始的階段。課堂導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堂課的教學氛圍,如果課堂導入生動有趣,又切合知識點,那么學生對接下來的課堂教學環節就會有比較高的參與度;如果課堂導入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態度就可能會變得消極,這充分說明了課堂導入環節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拼音課堂導入時,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方法,而利用微課的手段,可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的效果[1]。
一、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現狀
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時,一定不能打壓學生的天性,而是要借助學生的天性來提高教學質量。也就是說,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設置相關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多采用單一的教學形式,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導致學生覺得漢語拼音教學是無趣、枯燥的,由此很難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對于漢語拼音的記憶也只是瞬時記憶,在實際應用中經常出現錯誤,這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微課對語文拼音課堂導入的意義
在小學階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這種動力是主觀的,并非來自外界的客觀因素限制,因此,如果能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讓學生保持這種熱情,他們就會進入自主學習狀態,自己去探究語文問題,這是一種理想的學習狀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印象是復雜、困難、枯燥,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也大多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把語文的概念和知識點一味地灌輸給學生,這樣很容易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但是微課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種現狀。
通過微課,教師可以把語文知識生動、立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在課堂導入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呈現出的課堂氛圍會相對輕松。微課課堂導入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很大幫助,并且比傳統的課堂導入方式增加了很多趣味性[2]。
三、微課在語文拼音教學課堂遵循的原則
在運用微課對小學語文拼音課堂進行導入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微課運用的實效性。所謂實效性,就是指微課在拼音課堂導入環節中發揮的實際效果,教師應該以追求高效的課堂導入為目的。為此,教師首先要對這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判斷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適不適合使用微課來進行課堂導入,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使用新媒體,不管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都使用微課,而應該找到微課和教學內容最適宜的結合點。
其次,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媒體資源,網絡相當于一個天然的資源庫,教師可以在網絡中得到各種各樣的資源,因此,教師需要從龐大的資源中挑選出最適合課堂教學的素材,對素材做出一些處理,再進行課堂導入。與教學內容貼合的導入素材有時需要教師制作,這就需要教師對微課技術有深入的了解,能夠自己動手制作一些課件。
最后,對于微課的課堂導入,教師需要完善自己的能力,加強對微課技術的應用,微課的素材可以是靈活多變的,教師要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表現這些素材。部分教師在運用微課的過程中只是完成一種形式,采用微課技術手段去播放一些枯燥的課堂的導入,如一味地使用PPT展示語文概念和詞句,這樣微課的功能就跟黑板一樣。使用微課的目的是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僵硬的展示起不到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完善自身對微課技術的應用能力,與時俱進,讓微課豐富的畫面、觀影、聲音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另外,對于立體三維的動畫技術,教師也應熟練掌握,這對提高小學語文拼音課堂導入效果有積極作用[3]。
四、微課在語文拼音課堂導入的應用策略
1.設置懸念,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懸念是常見的課堂導入手段,即在課堂開始前,教師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思考后,師生共同解答,引出這堂課的教學內容。在微課的小學語文拼音課堂導入中,設置懸念的策略依舊奏效,但是微課的表現形式比單純提問設疑更有效果。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的生字和生詞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設置疑問,開場使用動畫的表現方式(畫面上出現猴子和桃子等動畫),通過故事的形式去演繹一段動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插入新詞的拼音,讓學生將拼音與新詞的連線,之后教師告訴學生正確的拼音答案,鞏固學生的拼音知識,糾正學生的拼音發音。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師通過動畫與設置疑問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新詞的拼音,這就是這堂課的中心教學內容,因此,微課要切合教學的主題,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的中心知識點隱藏在微課導入素材中,不著痕跡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這種方法比起生硬地向學生灌輸語文概念效果要好得多。
2.創設情境導入策略
在小學語文拼音課堂中,微課的導入應用策略有很多,其中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就是動畫故事的創設情境導入,因為小學生對動畫故事都抱有好奇心,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來利用微課創設情境。例如,為了讓學生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這兩種圖形的拼音,教師可以做一個微課導入動畫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設定情境為“小兔子找舅舅家”:有一次,小兔子的爸爸有事要出遠門,小兔子需要到鎮上去找舅舅,在小兔子出發前,小兔子的爸爸叮囑他:“舅舅家和外婆家的房子很像,但是略有不同,舅舅家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外婆家的房子是長方形的。”粗心的小兔子沒有聽清就出發了,到了鎮上,看見了形狀差不多的房子后變得不知所措。這時,學生就進入了教師用微課創設的情境中,他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幫助小兔子分辨房子,但是學生也分不清正方形和長方形,此時教師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教學效果也事半功倍。
3.引導觀察導入
在小學語文拼音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觀察實物往往比他們僅聽教師講解的學習效果更好。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三角形”的拼音時,可以用微課進行課堂導入,在微課投影上,可以展示一個鮮艷的三角形旗幟,并告訴學生這個旗幟是三角形的,在給學生建立初步的概念后,讓學生自己舉例并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其得出很多三角形的實物例子,以加深其對三角形拼音的理解。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師讓學生通過觀察后自己舉例,能夠加深其對拼音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對語文拼音學習的興趣,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時刻練習拼音的習慣,使其做到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練習,以加強對拼音的應用能力。
4.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視頻
小學語文二年級的拼音教學主要在于通過拼音進行識字和對漢字進行正音,使學生正確地書寫拼音和音調。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視頻,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拼音,夯實應用基礎。微課既可以成為教師的課堂導入方法,也可以成為課堂重難點的介紹手段。微課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的模式有很大的區別,微課的靈活性高,可以隨時暫停、循環、播放等,能夠幫助教師及時地調整教學方式和順序,提高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結? ? 語
綜上所述,微課在小學語文拼音課堂導入中的應用是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的,也符合教育領域革新教學手段的要求,能夠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合理地運用微課技術,在小學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環節,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楊伯軍.興趣驅動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8,101(03):132-133+142.
裴富麗.微課支持下的小學語文拼音課堂導入[J].中華少年,2018(08):96.
倪春怡.導入有方,方能導入有效——淺析小學語文課堂的導入藝術[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8(01):75.
作者簡介:康學謙(1969.12—),男,甘肅定西人,大專學歷,小學一級語文教師,榮獲安定區公園路小學優秀班主任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