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術可以強身健體,可以培養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也可以在生活上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基于此,本文對武術教學中動作組合單元及課時教學設計進行了研究,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武術;動作組合;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0-013.9?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8-0058-02
引? ? 言
武術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一種傳統技術,匯聚了民族的智慧,內容博大精深,具有健身、防病、防身自衛等多種功能,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實用性[1]。學生學習武術不僅是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對自身也頗為有益。學生從小學習武術可以培養愛國精神,鍛煉意志,對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發展有很大幫助。
一、指導思想
武術教學主要是學習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基本手型,包括拳、掌、鉤等;(2)基本功,包括正壓腿、側壓腿、后壓腿、正踢腿、側踢腿等;(3)基本動作,包括沖拳、推掌、彈踢、蹬腿、擺掌、撩掌、弓步、馬步、仆步等;(4)簡單的動作組合。許多數影視劇對中國功夫有很好的展示,青少年通過看影視劇能對武術產生極大的興趣。武術動作展現了男子氣概及中國精神。武術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同時能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培養學生的抗壓能力,為其今后更好地學習知識奠定基礎。
二、單元教學目標
第一,讓學生了解武術帶來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和熱情。
第二,學生能夠掌握武術的基本手型和步型等技術動作,了解刀術的基本技法,如纏頭、裹腦、刺、扎、劈、撩、砍等,做出簡單的刀術組合動作。
第三,學生通過練習能掌握動作要點,從而間接培養其靈活度、柔韌性和反應能力等。
第四,加強學生武術運動中的道德的修養,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以及自尊、自信、自愛的品質,激發其對傳統文化的熱情。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青少年時期會在心理和生理上發生較大變化,要想讓學生更好地度過該時期,教師需要增加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武術學習中接受自身心理和生理上的變化。學生學習武術的過程中可以樹立公平公正的競爭意識,同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教師可以結合武術傳統,借鑒新的技術與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針對學生特點,組織學生學習簡單的武術動作,讓學生了解武術的動作要點,并鼓勵學生進行展示,進而使其樹立參與練習自信心。
四、教材分析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形式,可以磨煉人的意志,讓人在面對困難時有一個健康的發泄方式[2]。學生在學習武術時,能培養對體育運動的熱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健康的品質,提高綜合素質能力。由于武術學習有一定的危險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規定安全距離,強調學生之間不能用武術動作進行攻擊,嚴格要求課堂紀律,保證教學過程的安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分組展示、分組練習、集體練習、集體展示的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尋找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不同的武術動作教學。同時,教師要積極地培養學生的興趣,不能讓武術成為一種學習負擔,還可以鼓勵學生向同學父母展示成果,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五、設計思路
武術課程的設計需要結合學生的差異,并以學生的健康發展為目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武術動作,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課程設計也以學生的心理狀況和身體素質為標準,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到規范的武術動作,也要科學設置教學、練習、展示、評價、糾正錯誤等環節,從而在不斷的糾正中規范學生的武術動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逐步增加練習難度,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針對學生容易犯的錯誤,教師要及時進行糾正,對學生進行要點分析,分步進行展示,以提高學生動作的規范性。針對教學過程中有難度的動作,教師應給予學生較長的練習時間,對動作思路進行詳細講解,采用小組長口令領做和教師巡視指導、領做的方法,提高學生動作的連貫性。
六、教學策略
1.教學方法
第一,教師示范動作,講解動作要領,幫助學生模仿直觀的動作表象,明確技術要點。
第二,分組探究學習,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第三,集體糾錯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提高學生的技術動作質量。
第四,分組和集體展示練習成果,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勇于表現的能力。
第五,優秀學生展示動作,發揮體育骨干的示范作用,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與自信。
2.教學手段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根據學生不同的武術基礎,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例如,對于男生,教師應較為嚴格,教一些有難度的動作,培養學生的男子氣概,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對于女生,教師應進行簡單的教學,培養女孩子的柔軟度。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習成果的好壞進行展示,并對學生的動作進行糾正。
七、教學過程
1.課的導入
教師示范基本動作組合練習,激發學生參與練習的興趣。
2.熱身階段
教師把武術的基本功(弓步、仆步、踢腿、蹬腿、彈腿等)練習滲透于熱身練習階段,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靈敏度等身體素質,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運動機能和武術基本功,讓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為學習刀術動作做好準備。
3.學練階段
教師對單個動作進行教學后,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使其在練習中掌握技巧。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規范彼此的武術動作,這不僅能讓學生的武術動作更加規范,也能讓學生更好地交流,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除此之外,教師應告訴學生規范的動作所帶來的優勢,如可以強身健體,并讓學生明白不規范的動作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在武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注重規范動作之外,還應對學生的品質進行培養,讓他們進行分組學習,進而提高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武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培養了他們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識,促進了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結? ? 語
學習武術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規范武術動作有助于學生對武術產生更深的認識。在武術訓練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潛能,讓學生在學習理論課程的同時放松身心,提高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蔡仲林,周之華.武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韓雪著.中州武術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姚峰(1977.2—),男,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