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主要研究自然界各物種的形態生理及生命規律,是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生物學習和研究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及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高中階段,高中生學習生物知識,不僅僅是為了參加高考,更重要的是因為生物知識與我們自身及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每個人都需要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學規律,才能理解生命的意義,更好地生活。但由于當前生物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很多高中生感覺學習生物非常困難,對生物學習無法提起興趣。對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如何讓高中生更有效地學習生物,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有效學習;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8-0079-02
引? ? 言
在課堂中,“教”與“學”相互促進,教師作為“教”的主體,其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同樣,學生在“學”的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性越高,教師得到的反饋也就越強烈,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師的“教”。高中生的認知力及思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強于初中生,但仍無法積極主動地開展自主學習,探索好的學習方法,仍需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
很多學生喜歡把生物歸類為介于文理之間的學科,因為要學習好生物,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推理、邏輯思維、計算能力,還需要掌握一定的記憶方法,生物學中很多知識點及概念,學生只有清楚地記憶下來,才能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中游刃有余。從當前的生物課堂教學反饋來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除了學生自身因素外,教師也需要進行反思,從而對癥下藥,提高教學效率。
一、生物課堂教學的反思
1.對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組合重視不夠
當前生物課堂教學實施方式過于單一,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組合重視不夠,基本是先讓學生對課本知識點、概念有基本的了解,之后讓學生不斷進行試題練習,以求鞏固知識點,整個過程學生被動接受,沒有真正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定探究,思維沒有得到有效培養。不同的教學方法對提升學生某種技能具有不同的促進作用,如引導發現法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活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談論法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更全面地掌握信息。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
2.沒有將知識與實際運用結合探討
生物是一門實際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與我們的飲食生活、健康、環境保護等多方面有著重要聯系[1]。但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緊張,很多教師容易忽視將生物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導致學生在枯燥的概念講解和習題練習中逐漸喪失學習樂趣,并錯誤地認為生物學習沒有實際意義。因為他們無法體驗到生物科技的發展給生活帶來的重要益處。學生的學習內動力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激發,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意義。
二、讓學生有效學習生物的教學方法
1.注重多種方式結合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簡單的記憶式學習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今更強調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這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就能夠體現出來。因此,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革新教學理念,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轉變為多形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清楚地把握學科內的知識聯系,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例如,在講解“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這一章節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圍繞這個主題講解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以及染色體變異,學生容易感到茫然,因為“基因、染色體”等概念較抽象。此時教師應把這種單一的講解與直觀的演示結合起來,應用染色體模型或通過信息技術展示基因或染色體,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基因、染色體的結構及其作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思維。
2.利用多媒體技術,加大課堂信息量,拓寬學生視野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領域借助信息技術平臺優化工作流程,使工作效率得到快速提升。如今很多學校都完善了多媒體設備,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優化。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更直觀的演示。因此,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以豐富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捕捉宏觀生物現象,介紹動物的各種捕食、運動、攻擊、防御、繁殖行為等。再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放大展示微觀生物形象,介紹“轉基因動植物”“基因治療”“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克隆技術”等知識。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材料,加大信息容量,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熱愛生物學、獻身生物科學研究的情感,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知識信息。
3.把學科知識與生活問題結合探討,引發學生共鳴與思考
生物是一門自然科學學科,研究我們生活的環境及人體的功能及構造,涉及生物學、分子學及生態學等[2]。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能在某些領域創造一些價值。教師在教授生物知識時,需要讓學生形成“學以致用”的理念,帶領學生走出“知識無用論”的誤區。因此,把學科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結合探討,可以很好地引發學生的共鳴與思考。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清晨到公園做運動,鍛煉身體,他們認為早上的空氣很新鮮,對人體有益,大家覺得這個觀點對不對?在學習光合作用后學生就會明白,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會產生大量氧氣,但如果清晨沒有陽光,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公園的氧氣含量少,而在運動過程中,人體所需要的氧氣會更大,所以在沒有陽光時,是不適合運動的。
結? ? 語
總之,要想使學生更有效地學習生物,教師需要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改變、創新教學方法,采取多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思考的方式開展教學,在內外動力的共同引導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學科。
[參考文獻]
秦琴.有效實驗提升高中生生物學習素養[J].中學生數理化(學習研究),2014(07):95.
趙巧.淺談高中生物如何進行有效教學[J].新課程,2017(33):176.
作者簡介:陸生付(1974.7—),男,廣西南寧人,中學一級教師,任學校生物組教研組長,所帶班級獲市優秀班集體,個人獲城區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黨員、“十佳”班主任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