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陽
摘 ?要:該文將從現今人才培養和利用的角度來探討校企合作培養酒店服務與管理人才的模式,通過分析現在遇到的實際狀況與問題,進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和建議,制定相對應的培養方案,搭建好一個全方位、多元化的平臺,為今后校企合作培養酒店的服務與管理人才提供一些參考意見,也為五年制相關專業的學生就業提供幫助。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人才 ?校企合作 ?酒店管理和服務人才
中圖分類號:F719-4;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c)-0062-02
通過招收初中畢業生,實行五年一貫制或者三二分段教學的高等職業教育稱為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其優勢和特點在于,它通過將中等和高等職業的教育貫通,使得學生繼續教育的成本較低,緩解了貧困家庭的負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社會也有較高的教育效益和回報。5年的高職教育體系中,以經濟和社會的需求為導向,通過將學生的知識、素質結構和能力進行整合,既保證了高職教育文化要求,也達到了社會乃至國際上培養相類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包括機電一體化、電子商務、旅游管理、汽車營銷與售后服務等相關專業,充分迎合了時代的發展,滿足了現代社會和市場的需求,體現了新興、復合、現代等特征,就業形勢很好,為祖國的各行各業輸送人才,也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校企合作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一個以市場和社會的需求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學校和企業共同來培養人才,學校為企業提供人才,企業給予學校反饋,學校適當地調整教學模式來適應社會的變化,兩者相互作用,才構建了一個龐大的人才培養模式。當前我國酒店行業仍舊存在著很大的人才缺口,這主要是現今學校培養的學生滿足不了酒店的要求,人才的質量和數量跟不上,才導致人才匱乏。
1 ?培養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困難
1.1 教師方面
主要體現在教師隊伍的力量不夠強大,實踐水平不高。因為現在許多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老師大部分都是由其他專業轉型過來的,無論是專業水平還是其他方面的綜合素質都不夠高,這自然而然地就影響到學生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師資力量不強,畢業出來的學生自然跟不上社會的要求。另外,就算是相關專業的管理專業老師,由于大多缺乏實踐經驗,跟不上市場和社會的發展,所以學生就更學不到相對應的理論知識,只能停留在舊的教材上。
1.2 學生方面
由于現在中國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優越的環境導致許多孩子沒怎么吃過苦,所以在學生剛剛走出社會,面對社會的時候,難以適應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特別是酒店管理與服務這一行,每天都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工作上,包括與不同類型的客人打交道,處理好同事與同事之間的關系,這對于剛走出社會的獨生子女來說是一項新的挑戰。
1.3 學校方面
對于現在很多高等職業學校來說,在管理上存在著問題由來已久,沒有一個嚴格的管理體系是很難保證其質量,因為沒有相對應的機構能夠對其教學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管,這就導致了學校在監管老師的教學任務和質量上出現問題,以至于教學效果不佳,并且即使是因為學生沒有參加實習或者沒有達到課程上的任務時,仍然能順利畢業,這在學生中會慢慢產生惡性循環,使得畢業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要求。
1.4 酒店企業方面
對于酒店來說,有大型的星級酒店,也有小型的商務旅館,大小不一,這也導致了酒店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沒有統一規范化的管理模式,而且很多酒店存在著管理方面的問題,包括在學生進入酒店實習或者工作后,因為與管理者在經營理念、管理水平、管理方式上存在著差異,可能會導致學生對酒店的不認可,進而酒店會失去這方面的人才,對雙方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另外,許多酒店在面對來自普通高職畢業的實習生時都會帶著歧視的心態,僅僅是為了滿足國家政策的需要才接受實習要求,所以往往會將實習生安排到最辛苦的崗位上執勤,毫不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從長遠角度來說,這是酒店的損失,這也導致酒店從始至終都停留在一套僵化的管理體系上,最終都將會被社會所淘汰。
2 ?校企合作培養管理型高職人才的建議
2.1 構建不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方案
不同級別的高等職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對社會的定位都不盡相同,高職院校比較傾向于對初級應用型的員工培養,而大學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更傾向于為中高層酒店培養相對應的人才,所以不同的院校在培養管理型人才時應當有明確的定位,結合現今社會酒店的用人需求來調整自己的定位,而且校企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制定一個長期的計劃,既能夠滿足酒店未來發展的需要,也能讓高等職校為更多的學生創造更好、更多的就業機會,是高校管理型專業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相結合的有效的方式之一。
2.2 設立監督機構并增設新的課程
在課程方面,學校可以根據企業的要求,增設一些相對應并且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課程,建立并完善教學體系,淘汰過去陳舊的教材內容,推陳出新,不斷與時俱進;在教師方面,可以設立相關的機構來確保新課程的實施,通過將教師的教學成績和教師職稱評定、工資定級相掛鉤,完善績效的評估模式與監督機制,讓更多的教師在教學中感到壓力,這樣才能有動力去學習新的知識,進而教給學生,促進兩者不斷進步,從而達到良性循環的效果。
2.3 開展開放式教育,加強實習
結合現實中酒店的實際需要,高校負責培養相對應的人才,建立管理型人才培養基地。對學生來說,校企之間可通過互派教師或者酒店有經驗的管理者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既可以學習理論知識,也能夠學習到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具體該如何應用,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深入課堂貼切實際地進行教學,將他們豐富的工作經驗傳授給學生,更加完善了學生的理論知識體系,同時也能促進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專業知識的學習上,讓其認識到不足,通過讓教師在酒店中實習不同崗位的管理經驗,提升其教學能力,回到學校再“反哺”給學生,推動教師隊伍不斷走向強大。學生也可以通過在企業中實習,通過更早地融入到企業中,感受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管理制度和模式才能夠更好地了解,更早地融入到社會的生活中,為今后畢業更好地適應社會打好基礎,也降低了學生流失于專業或者地域外的可能性。
3 ?酒店管理型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案
3.1 五年制高職管理型人才教學方案
初中畢業生剛畢業之后進入高職院校學習酒店管理的第一、二年應當以學習文化課、職業素養、職業生涯規劃和專業技能的內容為主,到三、四年級之后,主要以學習專業課、選修課和專業崗位技能實習等的內容為主,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等綜合素質;到后面的兩年主要以實習為主,經過3~4年的理論學習,應當在畢業之前安排學生到酒店等企業進行實習培養,以便學生更早地對崗位職責和專業技能有了更好的了解,讓學生更早、更快地融入到該專業的工作當中。
3.2 校企合作培養管理型人才的培養方案
為了讓學生在未來更好地適應現在快速發展的社會,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相對應的理論知識之外,還應當更早地接觸到酒店企業的文化。在就讀的第一學期當中,除了學習管理方面的知識之外,還應當學習酒店的服務禮儀知識,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也能讓學生更早地認識到個人形象和禮儀規范的培養是多么的重要;在第二、三學期學習的過程中,應當安排學生學習一些酒店基本的服務情境英語口語表達,因為隨著國家在經濟的快速發展,面對世界我們中國人也越來越開放,這也就使得很多酒店都需要復合型的人才,特別是英語表達和溝通能力;在第四學期中,學校可安排學生適當地學習一些房地產企業、旅游業或者交通運輸業的知識,以便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今后其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專業領域的知識,還要面對各行各業不同的挑戰,因為現在每個行業都是彼此相關的,所以通過這樣的培養可以讓學生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和思想準備。
在第五到第七學期中,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實習,通過跟酒店合作,讓學生在酒店崗位見習,并采取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酒店文化、酒店的管理模式和運作方法,開拓視野,對其今后的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最后的一個學期中,采取學生與酒店雙向選擇的方式,雙方都有意向的就可簽訂就業協議,因為之前學期的實習讓雙方在很早之前的合作中對彼此都互相了解,所以在畢業的時候學生就可以直接投入到工作當中,跳過了適應期階段。酒店方面也能夠放心地交予學生相對應的任務,這對雙方來說都是皆大歡喜的結果,省去了時間成本,縮短了磨合期。通過以上的五年制高職管理型人才教學方案和校企合作培養管理型人才的培養方案,為培養酒店管理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學生早日踏上職場,為學生能夠走向國際酒店的領域搭建了完美的平臺。
4 ?結語
高職教育的目標就是提升我國勞動力的價值,將“人口紅利”轉變為“人才紅利”,為企業提供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人才,加快我國經濟的建設速度。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屬于應用性很強的服務業,不僅需要的人才數量多,更對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它需要的人才既要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又要有很強的工作實踐能力,校企合作的模式正好是培養這類型人才的“工廠”,滿足了學校對人才培養目標和行業、社會的用人要求。
參考文獻
[1] 陳君奇,歐陽莉.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0-52.
[2] 趙文歡.“走出去,請進來”的高職教學培養新模式——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心得[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12):86,88.
[3] 劉華,曾九江.高職校企合作質量與人才培養效用問題探析——以旅游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4):80-84.
[4] 馬茜.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培養模式實證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
[5] 譚欣.基于校企合作的酒店管理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質量研究[J].廣西教育,2015(15):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