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琳蘭

【摘要】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提出“會認、會寫”兩種要求。低年級學生在認字方面是個難點,傳統的教學,一般都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而新的教學模式要求讓學生自己學,勤思考,勤記憶,多分析字形,培養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易疲勞。所以我認為,教學時要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邊玩邊學。提高趣味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我結合了我們班的教學工作總結了以下幾點。
【關鍵詞】趣味識字;共同進步;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一、細致觀察,研究對策
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孩子,在上學之前就已經掌握了大量的詞匯,有的是父母教的,有的是在看動畫片時學的。這些固然是好事,然而這卻給我的教學帶來了一些麻煩,第一,學生覺得已經會了,對老師講的就不認真聽了。第二,有的學得不規范,讀音不準。根據這種情況,我覺得既要糾正他們的錯誤,又不能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上課時,我故意讓認字多的學生來教其他的學生。如果讀對了,我就讓全班同學為他鼓掌,表揚他,讓他有自豪感,學習更積極。如果讀錯了,我及時糾正,并提醒其他學生不要犯同一個錯誤,反復強調加深印象。
在寫字教學時,我們不能只關注學生最后寫得怎么樣,而忽視了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如果對寫字的過程絲毫不過問,只看結果,學生寫得不好看了、寫錯了,就讓他們擦掉再寫,再錯就再寫,循環往復,結果肯定是:學生對寫字產生厭煩、畏難的情緒,不愿再寫。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寫字的要求和地位大為提高,特別強調寫字能力的培養。第一學段的寫字要求突出一個“好”字,要求學生做到“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要達到這個要求,并不容易。要想提高學生寫字的質量,就必須要堅持一個“少”字。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字不在多,而在于精。教字的時候不能一味地強調“多”,而是要堅持“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好”。正確的寫字姿勢是寫好字的前提,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很重視對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的指導。每次寫字之前,我就會教小朋友念寫字歌:拇指食指對對齊,中間留出一條縫,雙指抵在筆下邊,還有兩指往里縮。筆桿靠在關節處,雙手按在筆尖旁。兩腳放平,與肩同寬。身體坐正,肩膀放松。通過朗朗上口的小兒歌,孩子們的寫字興趣大大提高。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有助于把字寫端正,而且有助于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保護學生的視力。 識字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重要任務。常言道“人生識字聰明始”, 也印證了識字的重要性。
二、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為人化,教育總是互相感化。孩子們在向我們學習,我們也要向孩子們學習。我們要學習他們用孩童的心去感知教育,體會教育。抓住孩子們愿意當“小老師”的心理,我把課堂交給孩子們。為了當好“老師”,孩子們在家里做足了準備,課堂上孩子們教得可帶勁了,學得也特別認真,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真正做到自主學習。
比如說,在教學《小公雞和小鴨子》一課時,課文后面的生字中有“他”“也”“地”。這讓我想到了我們在識字3《小青蛙》中,筆者是用兒歌形式,將母體字“青”變換不同的偏旁,來讓學生在趣味中識記“晴”“睛”“請”“清”“情”。這讓我有了一個好主意,在教學“他、也、地”時,我利用生字大轉盤的小游戲,先出示青,讓學生回憶,青字加不同的偏旁會變成什么新字呢?達到鞏固舊知的目的。再出示第二個大轉盤的中心,母體字“也”。讓學生開動腦筋,想一想也還能加哪些偏旁變成新字呢?玩了游戲,孩子們熱情高漲,接著,就自然而然地進入寫字教學。我先教了一個“也”字,“他”和“地”就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長分工:1號,讀準字音。2號,認清字形(比如說:“他”字怎樣寫?左右結構單人旁,右邊一個也)。3號,說對筆順(“他”字怎樣寫)。4號,找好朋友(給他字組組詞),最后上臺展示交流。(如圖1、圖2所示)
通過這樣的學習,改變了單一的教學策略,激發了孩子們的識字興趣,契合了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同時,在教學的時候,我也在不斷地思考,不斷進步,和孩子們一同成長。
三、運用情境,激發興趣
識字教學不能是孤立的,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充分運用情境。如:在教《荷葉圓圓》這一課時,我創設了小荷塘的情境,整節課圍繞著荷葉姑娘來展開。荷葉姑娘給我們送來許多的蓮蓬,生字寶寶就躲在這些蓮蓬上呢,讓我們來摘一摘可愛的蓮蓬吧。荷葉姑娘的好朋友小青蛙來啦,它跳到哪片荷葉上就讀哪個詞語,形成了一種闖關的情景。同時,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
小水珠說:“荷葉是我的搖籃。”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著亮晶晶的眼睛。小青蛙說:“荷葉是我的歌臺。”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地放聲歌唱。小魚兒說:“荷葉是我的涼傘。”小魚兒在荷葉下笑嘻嘻地游來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師:多么美麗的荷塘啊!荷葉姑娘正是有了這些小伙伴,才使小荷塘更加生動、有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找出這些疊詞,再進行分類和補充。反復強調,并在以后的教學中出現時重新強調,以此來達到不斷積累。同時根據這些事物的特點讓孩子小組合作,分角色扮演,讓課堂更有趣,更生動,讓學生也用這樣的詞編一句話。教給學生方法,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創造者。
四、寓教于樂,巧用心思
剛入學的孩子,記憶力好是優點,但是記得快也忘得快。不打好扎實的基礎就會影響以后的學習,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變換方法來提高課堂的生氣和活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變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猜謎語。我找來了一些謎語讓他們猜,如“只”字差點點,謎底是口,幾點來相會謎底是“凡”。“聞”不用“耳”,謎底是門。這種游戲似的方式很受大家的喜愛。
(2)編兒歌。為了讓學生注意這幾個字的不同,方便記憶,編兒歌是個不錯的方法。比如說:“伸伸手,來做操。放好水,來洗澡。小心火,天干燥。生氣了,別跺腳,脾氣不要太急躁。”我還運用了歸類法、象形字等,讓學生感受漢字的魅力。
小學語文教學是為今后的學習打基礎的。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充分利用趣味教學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游戲、猜謎等活動讓學生身處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運用兒歌等輔助教學,讓學生形成深刻記憶,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何杰.淺談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J].學周刊,2016(5).
[2]林金香.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