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作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核心構成,加強小學習作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新時代基礎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圭臬,結合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以內涵、訴求和生成為邏輯點,從三方面入手積極尋求習作教學的突破路徑,具有一定的理論借鑒性和實踐指導性。
【關鍵詞】核心素養;習作教學;內涵價值;實施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能力能夠讓小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下真實想法和觀點,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中的關鍵能力,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更是處于基礎地位,在激活學生語文思維、想象思維、創新思維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發揮習作教學的正面效能,進一步提高語文核心素養養成的滲透力,就成了當前小學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出發點。
一、內涵:語文核心素養與小學習作教學
以核心素養為圭臬的習作教學,就是以整合積累學科知識點為基礎,以拓展習作思路為重點,以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為目標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其根本落腳點就是核心素養的四大維度。簡單來講,習作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激活學生語文思維,培養學生人生智慧,改善學生生活狀態。更具體一些來講,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扮演好指導者角色,重點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大膽聯想和深刻感悟中,拓展習作思路,激活創新思維,進而加深對知識、文化的理解。
但需要指出的是,以核心素養為圭臬的小學習作教學,既是一個逐步建構的過程,又是一個創新生成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完成知識的內化遷移和現實應用,將語文核心素養融于學生的骨子里,使其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驅動與支柱。
二、訴求: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價值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既符合時代發展之要義,又符合基礎教育改革之邏輯,同時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發展之規律。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具有非常鮮明的價值訴求,并集中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有利于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以核心素養為圭臬的小學習作教學,將完全打破傳統單向性、局限性的課堂模式,構建雙向性、動態性的知識流通機制。簡單來講,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放飛自我的過程中高效獲取和掌握語文知識技能,并逐步養成開放性思維和評判性思維。基于核心素養的習作教學,將形成不同于以往的動態化評價機制,教師需要將教學目標整合到教學指導和課堂評價中,在豐富多樣、靈活多變的課堂評價中,促進師生多維互動,以及知識系統的鞏固完善??梢哉f,以核心素養為圭臬的習作教學,不僅將找到習作教學的全新突破,而且將實現語文教學改革的全新突破。
二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語文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在全面掌握語文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學會將其應用到人際交往場景和現實生活場景中,真正做到傾聽、判斷、閱讀、鑒賞,促進自身綜合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把握相關知識概念和文化內涵,在培養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的同時,重點提升文化品格、思維品質等素養,以“德心”“文心”為訴求點,促進健全人格的養成??梢哉f,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習作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思考的深度和廣度,而且能夠強化學生審美鑒賞意識。
三、生成: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實施
在明確語文核心素養與習作教學內在邏輯,把握相關內涵、訴求與原則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轉變思維理念,在全面把握兩者契合點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教學措施進行高效教學實施,以確保正面效能的全面生成。
(一)轉變思想理念,注重思路拓展
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外在能力和內在品質,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實踐中逐步實現各種能力的養成與提升,逐步形成開放動態的教學觀,提高學生整體素養。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習作二”習作教學時,許多小學生因各種因素的限制,并沒有對家鄉形成全面的認知與了解,因此教師可事先為學生制作一個有關家鄉歷史文化、風俗民俗、自然特點等方面的微視頻,并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家長手機進行自主觀看,這樣不僅能夠以新穎的學習方式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強化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為他們提供更多寫作素材,并最終產生書寫家鄉的欲望。然后教師利用更多的課上時間,集中進行方法指導和啟發引導,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激活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主題,而且能夠深化學生情感體驗,增強寫作靈動性與自然性。
(二)注重素材積累,激活想象思維
在高年級小學生習作中,普遍存在著細節把握不精準的問題,這與學生寫作素材積累不夠、想象思維能力欠缺有著直接關聯。簡單來講,如果學生寫作素材積累過少,就無法形成完整而動態的畫面,這樣就造成寫作內容平淡無奇、枯燥乏味。因此,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豐富學生的語言素材和生活素材積累,引導學生在自我想象中去捕捉細節,提高內容可讀性,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習作二”中“童年趣事”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放大童年趣事中的某個細節,激發想象思維,寫出翔實、有趣的作文。而在童年生活中,游戲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構成,對此,教師可邀請幾位學生到講臺前進行穿衣服“PK”,而在游戲過程中,學生會有不同的表現,或快速規范,或笨拙緩慢,或滑稽搞笑,有許多令人不禁莞爾的細節行為;或者要求學生跟隨教師口令進行“大西瓜,小西瓜”游戲,當教師喊大西瓜時,學生要快速做出雙手合攏形成小圓圈的動作,而當教師喊小西瓜時,學生要快速做出雙手舉過頭頂合攏形成大圓形的動作。一開始學生還記得游戲規則,動作標準,口令幾次過后有的學生已記不住了,有的在猶豫時動作就變換了幾遍,他們表演的動作、神態引來滿堂大笑。這些細節的呈現,不僅能夠增強習作教學趣味性,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增強寫作內容真實性和可讀性。
教師還可要求學生在暑假期間,用語言記錄家庭生活場景,因為是自己親身經歷和感知的生活場景,描寫也更為自然真實,這是積累寫作素材、培養良好寫作習慣的重要路徑。
(三)優化評價機制,發展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評價作為課堂核心環節,在發展學生思維、鞏固課堂成果、激發學生主體作用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結合語文核心素養內涵與新課標要求,加強課堂評價機制的優化,積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六年級最后一次習作教學中,由于沒有主題限定,許多學生選擇了自然描寫,其中一名女同學寫校園圍墻旁的相思樹時寫道:相思樹的葉子彎彎的像小船,秋風一起,葉子就會不由自主地跳躍到空中翩翩起舞,舞累了就停靠到媽媽腳下與其他伙伴聊天;還有些喜歡嬉戲玩鬧的葉子,會飄香更遠處,與溪水中的魚兒玩鬧,他們一高興就會沉入溪水底下與小魚兒捉迷藏。此時教師可通過啟發性評價對其他學生展開引導:在寫景物時,可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讓句子形象具體,生動活潑。還有一名學生在描寫雞冠花時,用了“倒置的女裙”,此時教師可通過啟發性評價對其他學生展開引導:為什么要這樣描述雞冠花?兩者之間有哪些共同處?這樣既是對學生的一種變相肯定和鼓勵,又是對學生思維的一種發散引導。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作用,積極探索基于微信或QQ平臺的移動化、互動化作文評價模式,在多維互動、集體分享、自我反思等活動中,完成對學生習作的過程性指導,在打破傳統終結性評價單一局面的同時,逐步幫助學生建立習作信心,全面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教師要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圭臬,通過針對性教學對策,積極尋求習作教學的突破發展。具體來講,教師不僅要轉變思想理念,注重學生思路拓展,而且要注重素材積累,激活學生想象思維,同時要優化評價機制,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將語文核心素養全面滲透于習作教學中,才能找到更多習作教學改革的突破點,才能進一步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縱深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如瑩.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應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9(2).
[2]呂麗紅.新課程理念下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
[3]李巧鋒.習作教學中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現代教育,2018(9).
[4]吳月圓,鐘曉杰.桎梏、追問與消釋:核心素養背景下習作狀態開發探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3).
[5]張曉東.重建習作教學新生態——“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小學習作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8(3).
作者簡介:王小平,女,1975年生,廣東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任教于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旗新小學,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習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