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課程改革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效果。過去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了主導地位,師生之間缺乏互動?,F在我國大力推行新型課堂,在新型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有大量的互動,為學生們將來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必要性,介紹了師生互動的現狀,分析了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間有效互動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方法;課堂互動;學習效果
一、 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必要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較少,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在我國大力提倡的新型課堂中,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學生展開。語文這門功課中尤其需要推行這種新型課堂,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想要學好這門功課,僅僅是在課堂上聽老師講授還不足以幫助學生得到滿意的成績,它還需要一定的閱讀量作為支撐。但是小學的孩子們很多還沒有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加以引導。這個引導的過程應當是潛移默化的,主要是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來實現。新型課堂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高效互動,只有通過這種有效的互動,教師才能更加清楚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以便于更好地規劃學生的學習計劃,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培養也要通過這種課堂上的互動來實現。在過去的課堂上,學生們扮演了一個被動接受的角色,在那種情況下,教師是有著絕對權威的,有些孩子在學習中面臨困難時不敢和教師交流,不懂得向教師表達出自己的困惑,非常不利于獲得進步。在新型的課堂模式中,教師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得到了有效的加強,改善了之前教育模式中的不足之處,得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收獲了更好的反響。
二、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師生互動的現狀分析
(一) 部分語文教師的專業基本能力存在一定缺陷
在我國當前的環境下,一些小學的語文教師并不是真正地從師范類學校中文系或者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雖然這些非本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但是缺乏相對的教學理論知識支撐,他們可能會對教育改革措施領會不夠,不能實現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變,在他們的教學過程中,新型課堂沒有得到有效的推廣,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還不夠充分?,F代的小學教學方法之中,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受到了廣泛的推崇,尤其是多媒體的應用。在課堂上應用多媒體設備,可以給孩子們帶來趣味性,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孩子們往往就更加愿意和教師互動??墒窃谛W語文教學中,常常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多媒體教學并不一定能夠得到普遍應用,給課堂上的師生互動造成了影響。
(二) 剛參加工作的教師缺少一定的教學經驗
小學階段的教師有很多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師,這些教師中間甚至還有不少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這些年輕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一定的優勢,年輕教師更加樂于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他們的感情往往更加充沛,也更愿意接受一些新興的思想。但是教師是一個比較注重經驗的工作,年輕教師缺乏足夠的教學經驗,實際的教學效果還有待提升。年輕教師往往對孩子們太過于放縱,在該嚴厲的時候不嚴厲,在孩子們面前缺乏一定的威嚴,也就使得孩子們在年輕教師面前不是特別聽話,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些年輕語文教師的感情雖然充沛,但是他們還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個人感情和多媒體教學模式中不能實現高效的配合,無法讓個人情感以及多媒體教學在語文課堂上發揮出真正的效果來。
(三) 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容樂觀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國進入了網絡時代,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得到了很大的便利,但這些情況也帶來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在網絡上接觸到了太多在他們這個年齡段本不應該接觸到的東西,孩子們還沒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他們太容易受到網絡流行文化的影響。根據幾項小學階段的相關研究,小學生們的詞匯掌握情況逐年下降,網絡流行語在孩子們的作文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而很多網絡用語都是很不規范的,長此以往,就給孩子們的語文學習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孩子們有時候自己還不能意識到這方面的影響,就在語文學習中面臨了無形之中的障礙。從教師的角度來說,現在課堂上分配的學時逐漸變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也就面臨一定的阻礙,這對于提升學習效率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一) 師生互動方式靈活性欠缺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為了實現新型課堂的效果,這個模式中教師與學生應當是一種平等的關系。但是如果教師只是為了互動而互動,就會破壞這種效果,有些教師在課堂上頻頻發問,但是問題過于簡單,這就很可能會使得一部分學生失去回答的興趣。真正的互動并不僅僅是教師提問而學生回答,事實上,在僅僅是教師提問而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反而是教師的主導地位又一次得到了加強,學生們又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合理的互動應當還包括了學生對教師的提問,提出的問題可能包括了自己的疑惑,對課堂知識的質疑等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互動。還有部分教師在提問學生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提問是有選擇性的,沒有做到對所有學生的一視同仁,這就使得情況沒有得到好轉。
(二) 師生互動時機把握不到位
師生之間的互動對孩子們來說會讓教師顯得更加親切,孩子們也就更加愿意向教師表達自己的感觸,但是這種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要講究時機的,如果能夠把握好時機,教師與學生之間就能夠和諧共處,從中受益很多,但是在不合適的時候強行互動,就會對課堂效果產生副作用。例如在學生們進行課堂討論的時候,孩子們正在進行激烈的討論,還沒有得出最后的結果,教師在這個時候突然插進來,給討論進行定論,這就很可能會招致學生們的反感。
(三) 師生互動方式盲目運用
教師與學生孩子之間的互動雖然有利于教師實時掌握孩子們的學習情況,但這并不意味著在每個學科的任何一個學習階段都要增加很多的互動環節。就語文教學中來說,古詩詞背誦的環節就不必添加互動環節,在教學過程中過多的互動不僅不會有利于教學,還會顯得畫蛇添足,教學方法呆板。
(四) 大班教學對師生互動的制約
在我國現在的國情下,大班教學模式還是不可避免的,雖然在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一二線城市已經減少了很多的大班教學,但是在我國的一些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大班教學模式還是廣泛存在的。大班教學對師生之間的互動并不友好,每一個教師的精力是一定的,他需要負責的學生越多,相應來說每一個學生得到的關注度就會越少,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就會大大減少,這對新型課堂的開展顯然是不利的,但是受到基礎條件的制約,這個問題只能慢慢改善。
四、 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方法
(一)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應當是十分靈活的,在面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時應當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在一些古詩詞例如《靜夜思》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些詩詞背后的濃烈感情講解給學生,并且鼓勵學生主動對這些詩詞進行朗誦,試著將自己體會到的感情融入詩詞中去,在學習《少年閏土》中故事性比較強的文章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重現故事情景,幫助學生們理解這些文章背后的細節。通過這種形式,在不同的內容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使孩子們愛上語文這門課程。
(二) 增強師生之間的語言溝通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使通過多種形式實現的,其中語言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上的提問幫助學生們集中注意力,掌握學生們的學習程度,但是這種語言交流并不一定是一本正經的提問,教師們可以采用更加口語化的語言和學生們進行互動。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問問孩子們有誰見過小蝌蚪或者青蛙,這樣就可以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講到《秋天的圖畫》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問孩子們有誰會背誦有關秋天的詩句,幫助孩子們鞏固過去學習過的內容。同時,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并不應當局限于教師向學生提出,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隨時可以舉手提問,在認為老師說的不對時也可以及時提出質疑。
(三) 對學習效果做出正確評價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教師的評價十分敏感,如果能夠在完成某項任務或者獲得了一定的進步之后及時獲得來自于教師的正反饋,孩子們就會感到由衷的高興,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對學生做出口頭表揚對于教師來說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卻是可以讓他高興一整天的事情,因此教師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夸獎,多多鼓勵學生,這樣的行為有助于幫助孩子們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但是當孩子們犯錯誤時,教師也要及時加以糾正,避免孩子們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習慣養成,糾正可能要花費更大的功夫。綜上所述,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出評價,有利于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五、 結語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階段的課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有了較大的改變,更加適合孩子們的天性,在教學效果上有了較大的提升。在我國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況不容樂觀,課堂教學仍然是以教師為主,學生們只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學習效率較差,積極性也不高。教師們要著力打造一種新型的課堂氛圍,在這個課堂氛圍之中,教師不再是課堂上唯一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們是處于一種平等的地位,教師不僅僅是傳授者,更多的是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常常與學生們進行有效的互動,引導學生們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盧俊霞.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才智,2014(8).
[2]韓雪佳.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科學與財富,2014(8):439.
[3]肖偉東.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4(19).
[4]包日娥.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探析[J].亞太教育,2016(28):33.
[5]張洪江,韓占文.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探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5(8):178.
作者簡介:
潘小平,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文樹川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