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教育是小學班主任的重要教學工作,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其教學主體年齡較少,身心正處于發育階段,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會直接影響小學生后期的發展。因此,在現代小學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教師首先應當強調幸福教育,并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幸福的理念,讓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獲得幸福感。本文主要從幸福教育的概述出發,淺析小學班主任如何以幸福教育為理念開展德育工作。
關鍵詞:德育工作;方法策略;幸福感
幸福教育就是在開展德育工作過程中關注小學生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利用人性化的教育方式開展德育工作,從而更加高效地達到增強學生道德意識、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質量的目的,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德育工作致力于培養小學生的優秀品質,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養,讓低年級的學生能夠明辨是非,以便為其終身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將幸福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中,既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升級,也是現代教育發展進步的重要標注,利用幸福教育可以讓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可以給予小學生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因此幸福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 幸福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表現
幸福不僅是人們生活所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是德育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德育教育不僅要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養,還要提升小學生的幸福感。因此幸福教育的融入,對小學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就從以下三個方面簡述幸福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表現。
(一) 理解小學生
幸福教育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要理解小學生,小學生的內心世界比較單純,其思維也與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小學生的很多行為以及思考方式班主任都很難理解。因此要想貫徹幸福教育、增強德育的效果,班主任就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內心想法,進一步理解小學生的行為,找到小學生幸福的起點。教師要想理解小學生不僅需要與小學生多交流,多相處,還要提升自身的教學知識,比如學習小學生心理學等課程,提升自身的德育工作水平。同時小學班主任在解決問題時不能用成人的態度去看待問題,而是要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此前提下針對小學生幸福源點開展德育教育,就能夠賦予德育教育新的內涵,促使學生以更加輕松、有效的方式獲得德育的啟發和引導,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 關懷小學生
關懷小學生不同于理解小學生,理解小學生致力于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小學生的想法,但是關懷則是從行為出發去關懷小學生,了解小學生。比如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數量,班級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等,并針對不同學生給出不同的德育方案,堅持以愛育人、以德感人,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和認可,不斷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同時教師在關懷小學生的同時可以采用詢問、分享的方式,根據小學生的回應和想法來了解小學生的需求。班主任可以進行簡單的學習提問,比如“學習成績如何?在學習過程中面對什么問題等”。教師在詢問的過程中就拉近了與小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小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給予的溫暖,同時讓小學生放下心中的戒備,當小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把班主任作為知心朋友,主動與班主任分享,并聽取班主任的意見。同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還要積極分享自身的所見所聞,最好分享一些貼近小學生日常生活的事情,比如最近天氣寒冷,小學生要注意增添衣物。通過日常的分享和關懷可以讓小學生感受到班主任不僅是學習的伙伴同時也是生活的伙伴。
(三) 利用非正式的方式提高小學生的幸福感
在傳統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主要將完成德育教學的目標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大多采用正式教學的方式,但是這種德育方式較為死板,雖然達到了德育教學的目的,但是小學生的幸福體驗較差,甚至還出現逆反心理,因此在引入幸福教育理念之后,教師可以多采用一些非正式的方式進行教育,比如班主任可以在學生春游的過程中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告訴小學生在春游過程中不要亂扔垃圾,要體恤環衛工人的工作,在扔垃圾的過程中要對垃圾進行分類,順便班主任再給小學生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通過這種非正式交談的方式能夠更加靈活地完成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同時在開展德育工作過程中,讓德育工作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德育工作的效率會更高。非正式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充足的時間,使其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并主動配合教師的指導完成德育學習的任務,進一步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二、 在幸福教育中開展德育工作的方法
(一) 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
小學生日常活動范圍比較小,并且在學校停留的時間較長,所以小學生的情緒以及幸福感主要來源于小學生的生活情況。影響小學生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與伙伴之間相處的不融洽,在課上舉手任課教師沒有讓其回答問題,考試成績不好等,這些細小的因素都是影響小學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長此以往這些因素就會導致小學生缺乏自信,進而小學生的幸福感就會更低。因此要想提升小學生的幸福感,班主任就應該多觀察小學生的行為,從細節出發,從小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出發,采取措施,提升小學生的自信心,合理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第一,班主任要與其他任課教師及時溝通,了解小學生在課上的表現,比如他們回答問題的情況、上課的積極性、課堂表現等,在詢問過程中尋找不自信的小學生,并與其進行溝通,通過鼓勵、表揚來幫助學生重塑自信。第二,班主任在平時上課以及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比如,在開展德育工作過程中,班主任一旦發現有些小學生上課不敢回答問題,或是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總是遭受其他小學生的惡作劇以及“嘲笑”等情況,就要及時給予溝通和心理輔導,為他們做良好的心理建設。在課堂以及班級活動中,班主任要經常提問比較羞澀的小學生,并鼓勵其積極回答問題,讓其樹立自信心,每次小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班主任要及時給予肯定,比如對其點一下頭并給予肯定的目光,或者及時進行語言鼓勵,告訴他“你真棒”,并帶動全班學生為其鼓掌等,在鼓勵以及肯定中讓小學生勇于表現自己,提升自身的自信心。當小學生在樹立自信心后就會更樂觀地面對日常的生活。班主任既達到了德育工作的目標,同時也增加了小學生的幸福感。
(二) 培養小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小學生更加喜歡群居生活,喜歡一起做事,一起學習,如果班主任只是讓小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獨立學習,那么小學生就體會不到同伴的意義,同時也會阻礙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開展。因此在幸福教育理念下,班主任要積極培養小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團隊合作過程中開展德育教育提高小學生的幸福體驗。比如,班主任可以在開展班級活動時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讓小學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和優勢。尤其是在團體活動過程中,班主任要盡可能抓住機會給小學生創建團隊合作的平臺,并且促進小學生團隊合作能夠順利完成,讓小學生在團隊合作過程中感受到團隊合作的樂趣,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幸福。第一,團隊合作可以培養小學生互幫互助的能力。小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時,會遇到比較多的問題,此時小學生就會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幫助其他小伙伴解決問題,并在合作過程中互相交流想法、建立深厚的友誼,在該種積極情感的引導下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比如在秋游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布置秋游任務,讓小學生利用落葉設計出一座小房子。此時團隊合作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些小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創新意識較強,能夠設計出房子的類型,有些小學生對于色彩比較敏感,通過色彩搭配可以增加房子的美感。因此小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與其他學生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并且受到班主任的認可,此時小學生就會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幸福感。第二,在團隊合作過程中可以讓小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小組成員將任務分解為各個部分,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營造出比較輕松的學習氣氛,在愉快的交流過中完成任務。通過利用小組方式開展德育工作,不僅培養了小學生互幫互助的品質,同時還可以讓小學生意識到伙伴的重要性,使其在群體活動中產生安全感和歸屬感,充分意識到團隊合作的樂趣,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吸收借鑒他人身上的優秀品質,進一步完善自身的道德素養。
(三) 實現小學生的個性發展
小學生雖然年紀較小,但是其自我認識已經逐漸成熟,并且開始重視自身的發展,想要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自身的價值。但是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以及教學背景下,小學生難以充分實現個人發展,在開展德育工作過程中發現,許多小學生缺乏幸福感,主要是有部分班主任沒有平等對待小學生。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以及其他工作時總是關注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對于其他學生的關注度比較少,因此小學生在心理就會產生不滿,甚至會排斥班主任工作,認為班主任偏心,最終導致小學生幸福感下降。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小學生的閃光點,努力挖掘小學生的潛力,實現小學生的個性發展,如,班主任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用來記錄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具體表現,著重突出其優點,并定期在班內分享,讓學生對自我的積極面形成清晰的認知,進而學會約束和管理自己,不斷改善自身的言行舉止。同時,小學班主任不能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心理比較敏感,同時心理也比較脆弱,對于班主任的“不平等”學生很快就會意識到,并且在內心中也會萌生不平等的思想,為了改善這一弊端,班主任必須堅持以生為本、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待全體學生,進而不斷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其在長期的積累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開展德育工作班主任要充分意識到每位學生的優點,推動小學生的積極發展。
三、 結束語
幸福教育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學生的發展需求和個人感受為主要依據的一種教育手段,能夠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內心的積極情感,促進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完成。鑒于此,小學班主任教師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要努力提高小學生的幸福感,通過多觀察、多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在日常德育工作中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讓小學生在享受德育教育時也能有更好的幸福體驗。
參考文獻:
[1]王艷紅,陳忠.淺論幸福教育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與策略[J].學周刊,2018(4):171-172.
[2]邵玲.淺論幸福教育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與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185-186.
[3]肖鳳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須注重幸福教育[J].考試周刊,2018(20):187.
[4]侯賓.幸福教育德育人文關懷的實現維度與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18):23-24.
作者簡介:
陳金鋒,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新城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