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徽
【摘要】隨著初中語文教學的不斷改革,社會對語文教學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其中重要一點是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所以,教師要注重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
【關鍵詞】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將其滲透到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優勢作用明顯,利于實現高質量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文化素養提升、豐富文化積淀等。教師要在有效思考、探究中將中國傳統文化巧妙滲透到語文教學各環節,深度銜接“教”與“學”,展現語文時代特色的同時促進各層次學生全面發展。
一、深挖語文教材,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初中語文具有鮮明的文學性與工具性特征,對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發展語文實用能力等起到重要促進作用。教師要在立足生本教育理念基礎上深挖語文教材,多層次有效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創設良好教學情境,引領學生走進語文教學課堂,在認識、了解中深刻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以“《論語》十二章”為例,教師要在落實生本教育理念過程中深挖語文教材“《論語》十二章”課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基礎上,將《論語》中相關的“為學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等語錄引入語文課堂,在滲透傳統文化元素中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針對班級各層次學生語文水平、學習能力等,在深挖語文教材基礎上合理化設置課堂思考問題,在銜接知識講解、課堂提問、課堂互動等環節中不斷滲透傳統文化,促使各層次學生輕松理解、掌握“《論語》十二章”課文知識點的同時深刻體會蘊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在了解“為學之道”“君子之道”等過程中明白當下學習《論語》的現實意義,在感受傳統文化之美中學會辯證地擇取其中的精華。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情境角色表演引入課中,讓班級學生自由組合,深挖“《論語》十二章”課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以及主要內容、思想情感,聯系當下相關的社會熱點與焦點,編排情境對話的同時分角色進行表演,在詮釋不同角色中將剛掌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重要的技能,深刻感受傳統文化之美的同時順利激發語文學習興趣,強化主動學習意識,在學習文化知識中更好地傳承、弘揚我國優秀文化,順利提高“《論語》十二章”課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分析寫作背景,豐富傳統文化積淀
初中語文教材中部分文章寫作時間離學生現在生活時間比較遠,理解文章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時存在一定困難。教師可以通過分析文章寫作背景有效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在輕松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主題思想過程中深化理解相關的傳統文化,拓寬視野的同時不斷豐富傳統文化積淀。
以《岳陽樓記》為例,是范仲淹筆下的一篇文章,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教師要在正確解讀 《岳陽樓記》這篇課文基礎上分析課文寫作背景,深入把握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傳統文化元素,以學生為中心,明確課文教學目標以及要求,深化梳理課文基礎知識、重難點內容。隨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動靜結合畫面作用下,直觀、生動呈現《岳陽樓記》課文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主動融入語文課堂。教師可以針對課文段落內容,設置多樣化的思考問題,引領學生通讀全文、精讀段落的同時進行有效思考、探討、分析,在層層問題解決中不斷融入課文情境,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重修岳陽樓的背景、盛況以及感知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色,遷客騷人登樓覽物時油然而生的悲喜之情。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深入把握《岳陽樓記》課文的內容、情感以及傳統文化元素基礎上合理設置課文探索問題的同時有機滲透傳統文化,講解文本知識的同時和各層次學生進行良好互動、交流,共同探討、思考、分析《岳陽樓記》課文寫作背景,和課文及其作者近距離接觸,有效突破課文重難點內容以及體會字里行間流露的思想情感,深刻感知課文作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曠達胸襟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與此同時,學習其身上高貴的品質,盡管遭遇迫害、身居江湖,仍然心憂國事、堅定心中理想信念,還鼓勵、安慰被貶的友人,學會正確對待學習乃至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保持一個謙虛的心以及具備憂患意識,在走進古代文人內心情感世界中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遠大的理想抱負,在培養愛國情感、良好品質中豐富傳統文化積淀,高效積累語言文字知識的同時有效提升語文知識層次,促使《岳陽樓記》課文課堂教學目標在傳統文化元素滲透中順利實現。
三、延伸拓展課內,發掘傳統文化精髓
教師要在思考初中語文課內教學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科學化延伸拓展,在銜接課堂內外中有機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促使各層次學生在課外語文實踐中活用課內掌握的語文知識,有效發掘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在塑造健全人格、文化素養過程中更好地弘揚傳統文化。
以“劉姥姥進大觀園”為例,是初中語文教材“人物百態”單元主題下的課文,選自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紅樓夢》。該單元下的“智取生辰綱”“三顧茅廬”分別選自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中的《水滸傳》《三國演義》。在學習完該單元之后,教師要對課內教學進行反思、總結,開展走進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實踐活動,有效延伸拓展課內選自《紅樓夢》《水滸傳》與《三國演義》章節教學的同時巧妙引入《西游記》,從語文聽、說、讀、寫四大層面入手,分層設置多樣化的實踐任務,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巧妙滲透到課外實踐環節,在課堂內外銜接中實現高質量教學。班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隨意選取這四大古典文學名著,巧用課內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多樣化語文實踐,在概述古典文學名著章節主要內容、賞析不同人物形象、情境話劇表演、微小說創作等過程中不斷發掘古典文學名著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在完成課后實踐任務中全方位、深層次認識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發展知識整合、合作探究、語文實踐等能力中培養良好思維品質、文化素養,在豐富內心情感世界中促進綜合素質發展,客觀展現傳統文化滲透到初中語文課堂的現實意義。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在深化把握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基礎上科學解讀中國傳統文化,在理論聯系實際過程中高效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點亮語文教學課堂,促使各層次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中和傳統文化近距離接觸,夯實語文基礎的同時有效培養文化品味、審美情趣、核心素養,在塑造健全人格中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甘素娥.怎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新課程(中學),2018(5).
[2]申國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中華少年,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