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海兵
摘要: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音樂欣賞課教學,首先要關注備課,其次才是教學實踐,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反思、實踐中才能總結出具有針對性的欣賞課教學對策和方法,促進音樂欣賞課教學水平。
關鍵詞:核心素養;審美教育;備課;反思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立德樹人是它的根本任務。音樂教育,屬于審美教育,那么,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如何在審美體驗中滲透立德樹人,是當前音樂教育持續關注的焦點。長期教學實踐證明:要想有效組織和實施教學,要做到四備、二思、一實踐。
一、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的過程。
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是它的天職。教師作為一個職業,它服務的對象是學生,學生作為教學對象,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想更好地服務于他的“客戶”——學生,就必須要做到“有備”而戰,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有備”而為呢?
首先,備學生,了解學情。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結合學生已有知識儲備,做到有備而為,因材施教。
其次,備教材,駕馭新知。備教材考驗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把控和駕馭能力。教師只有掌握了學生的基本情況,熟悉了教材,才能按照新課標要求,因地制宜,選擇適合學情、校情的教學內容。
接著,備技能,激發興趣。俗話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必須要有支撐起課堂相對應的專業技能和學識,作為專業音樂教師只有具備了優良的專業技能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才能讓學生“信其道”,提高教學效率。
最后,備方法,塑造情境。孫子兵法云:上兵伐謀。教師,作為課堂引導者,要善于分析課堂形式,要善于從課堂實際出發,結合教學目標、重難點來塑造巧妙的課堂教學情境并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策略,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尤其音樂欣賞課,有些內容較抽象化,難以用語言來表達,那么欣賞時如能輔以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將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興趣和激情,提高欣賞課堂效率。
二、思: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那么教師怎么才能在不斷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呢?教學反思可以分課前反思和課后反思。
課前反思(縱向反思),就是對上課之前的準備工作的反思,這里指備完課后的反思,也就是對整個教學設計每個環節的反思。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反思:
(一)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否合理
教學目標(基于學的學習目標)是整節課的導向標,它給教師“教”和學生“學”指明了方向。新課改以來,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目標一般分知識、技能和情感三方面。那怎樣才能判斷教學(學習)目標的設定是否合理?教學目標的設計依據又是什么呢?
首先,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基于學情,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目標的設計不是教師隨心所欲的,它必須符合現階段學生的需要、興趣、知識水平和文化積淀等要素。對比教材要求,找出其中差異,從而確定符合學情的教學目標。
其次,教學目標的構建是否立足于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而定;課程標準不會對某一教學具體內容做出規定,只是對一個階段教學提出一定的要求,是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從課程標準出發,以本為例,樹立正確教材觀,合理利用教材,因材施教、活學活用。
最后,教學目標要求是否具體明確。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描述性詞語要分別指向認知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體驗性學習目標,且行為動詞的選用很重要。目標設計要有明確的結果期待,讓學生一看就明白本課所要達到的要求。如:記住……,說出……,學會……,認識……,感受……等等。
(二)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解決是否到位
教學重難點是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統稱,“重點”,音樂學科的重點一般是指學生完成審美體驗過程中遇到的音樂學科或者教學內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難點”一般指審美體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包含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技術上的難點,如:歌唱中的音準問題、節奏問題;二是情感上的難點,如: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高亢的西北腔》一文,情感難點就是怎樣在現代學生與“土氣”的民歌間架起興趣的橋梁呢?這一難點這需要教師在解決技術難點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塑造情境,讓學生探究西北音樂產生的原因的同時,掌握西北音樂的風格特點。這屬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文化理解范疇。一堂課的成敗,整節教學的得失,關鍵就看教學是否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教學過程各環節內容、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
教學過程,是指師生在共同實現教學任務中的活動狀態變換及時間流程。教與學的過程,相互依存,相輔相成。課前應及時的反思“教”與“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方法的運用和學習策略的設置是否合理,對教學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課后反思,是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是對經驗和教訓的總結。課后反思最主要的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測,一看教學過程是否達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二看教學進行中是否有效解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問題;三看教育教學方法和策略是否恰當適宜;四看教學過程是否有所突破,有生成。
三、實踐: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一節課設計的好壞需要課堂實踐來檢驗。課堂實踐一般指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通常指以班級為單位的課堂教學活動。綜合來說,課堂教學活動就是施教者在一定教學情境中通過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恰當的教學方法對受教者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過程。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模式有很多,但新課改以來主張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該模式旨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問題為載體,通過自主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主動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能力。
(一)創設情境,塑造自主學習氛圍
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師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善意的夸贊、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是學生成長路上最美的風景。課堂上,我們要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更多的表現,讓他們相信:我能行、我肯定行。這樣學生才更愿意主動去學。音樂課堂中,不同的課型,不同的題材,適合不同的情境,這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具有情境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
(二)激發興趣,提高自主學習意識
新課標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才能主動參與合作探究中去。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引導者,要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時尚新鮮的話題、貼近生活的實踐,來提高學生想學、要學、樂學的意識,促進每位孩子的進步與快樂成長。
(三)合作探究,提升自主學習效率
泰戈爾曾說:唯有具有強烈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才能創造文明。核心素養之情感素養目標就包括與人交往、合作意識等方面的能力。從學生的學習認知需要和個體差異發展特征出發,經過教學實踐發現,尊重個體學習差異,塑造情境讓學生合作探究式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實踐證明:上好一節課,備課是必不可少的,基于學情的有效備課,有助于教學,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課堂實踐又檢驗了備課的有效性。教師要想上好課,只有在不斷的實踐、反思、總結中才能行以致遠。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M].人音教育出版社,2017.
[2]陸遜.學習策略方法教學問題診斷與導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