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平 曾石山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實驗法以及文獻綜述法,從翻轉的角度將微課融合于體育教學中,從微課與翻轉課堂之間關系入手,著重闡述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即微課是翻轉課堂實施的關鍵,而翻轉課堂則是檢驗微課質量好壞的重要手段,兩者相互相成。同時也詳細分析體育類微課的類別;提出了體育微課詳細的設計流程,并對翻轉式微課應用于體育教學中進行了實踐研究。
關鍵詞:學校體育? 體育微課? 課程設計? 信息化時代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a)-0004-03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講話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融合發展”。隨著智媒體的發展和實際應用,體育與科技的融合發展也是體育屆研究的熱點,近些年來,有較多的學校已經實施翻轉理念下的微課教學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研究表明,在體育教學中融合微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念或理論方面,對其應用、設計過程、項目類別以及翻轉課堂方面的研究較少,沒有能夠真正體現以“學”為主的設計理念,使微課成為傳統課堂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沒有在本質上與翻轉課堂等新教學理念相契合,使教學改革流于形式,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1? 微課與翻轉課堂
微課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為了讓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教師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并將錄制為視頻,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活動。教師可根據整體教學任務以及學生需求,將某些知識點的內容分別錄制時間短、內容完整的視頻教學活動。微課的學習形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視頻的錄制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需求的角度來設計微課內容。在時間上要求“短”,內容要求“小而精”,主題內容要突出、具體。對比于其他學科,體育課與其他學科課最大的區別是它的實踐性、示范性遠遠大于其他學科。在體育課程中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是以微課為基礎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即要求學生在課前自主對規定的教學內容進行練習或學習。體育教師在整門課中起主導作用,幫助學生解決自主學習過中所遇到的問題,是學生正確、熟練地掌握所學內容。
1.1 翻轉課堂實施質量的關鍵是微課
影響微課質量的因素包括內容的選定、錄制水平以及后期的制作等方面。從邏輯學角度來講微課本身質量的好壞將決定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也就是錄制的微課重點、難點突出,講解通俗易懂,動作示范標準、動作軌跡路線清晰的微課可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相對較高,反之則學習效果就差。直接檢驗翻轉課堂取得實施效果的好壞的方式是學生自主學習質量的好壞。翻轉課堂教學中需要學生提前自主學習教學內容,而微課就旁無責貸的擔當起這個重要角色。以羽毛球課為例,下節課要學習的教學內容為正手擊后場高遠球,相應的羽毛球微課內容為一個大約10min的視頻,老師從示范、講解、易錯點、糾錯、注意事項等幾個方面進行講解。學生在課后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進行學習。翻轉課堂在實際教學中創新性地運用了微課幫助學生提前掌握所學知識,讓學生在學習中或學生后遇到的一些知識難題都能有效的解決。
1.2 翻轉課堂評價的實體——微課,翻轉課堂也完善著微課的設計與發展
微課主要依靠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來展現,翻轉課堂的效果直接反饋微課本身質量的好壞。通過微課等在翻轉課堂的運用,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擴大了教學的時空度,學生學習不再受時空限制,從有限轉向無限。
所以,在微課設計過程中,設計時應當結合翻轉課堂要求來進行設計,合理規劃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每一節微課都能體現出教學的核心內容,便于翻轉課堂教學的使用。
2? 體育微課的分類
根據現有體育知識內容存在形式來分,體育微課可分為理論教學類、技術教學類、實驗教學類、戰術演示類、運動欣賞類、體育宣傳類、教學環節類等幾類(詳見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類型的微課最終實施手段也是將不一樣。
3? 體育微課詳細的設計流程
從微課的表面上來看是雜亂無章的,是一個一個獨立的視頻,好像并沒有什么牽連。真正好的微課是將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規劃與分類,對各自重點與難點以及糾錯方法、具體實施方法要有充分的把握,針對視頻錄制的每一步都要進行緊密的設計、井然有序、結構完整,微課的設計在整體思路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獨立的視頻,甚至有些學習內容是不分先后,但整門課的重點、難點要掌握的內容是不可少的。這就需要一個較合理的、較完善流程設計圖了。微課的設計流程就是開設微課的整體設計,其中包括教學分析、教學設計、微課的開發以及實施與評價,要開好一門微課,流程圖設計是第一步。
4? 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翻轉式微課
為了驗證基于翻轉課堂理念下的微課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課題組以長沙理工大學2017級羽毛球選修課中任意選取3個班共計106名學生,采用翻轉式微課教學進行教學實踐研究(見圖2)。
4.1 課前任務
4.1.1 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分析
羽毛球課是一門技術要求較高的基礎課,初學者較難在短期內將其學會。該微課的主要通過是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課中集體解惑與糾錯、課后能力提升等幾個過程,讓學生掌握羽毛球的基本技術、戰術以及相應理論知識,學會戰術在羽毛球運動中的運用,學會單、雙打比賽基本的要求,在一般練習或比賽中能運用所學知識。
4.1.2 學生特征分析
本科院校的學生普遍文化水平高、運動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能力一般,但大分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敏捷。因此,本研究利用網絡學習平臺,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先進教學論、基于問題的教學、項目教學等教學策略,利用多媒體教室、模擬軟件等教學媒體和手段,深入淺出,注重點滴積累效應,慢慢培養興趣,力爭將重點的內容直觀化、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激發和維持適度的學習動機。
4.1.3 構建課程知識點體系
結合之前的研究以及學生需求與掌握能力,構建本課程知識點體系結構,為微課的制作以及任務項目的設計提供依據。本課程共設計為4個模塊、62個知識點,其內容在教學順序上有時并不需要嚴格的先后順序,但在項目設計上具有相對獨立的特征。課程知識點體系如表1所示。
4.1.4 選擇網絡學習平臺,準備好羽毛球課程教學的資源
學習平臺是以學校使用的網絡教學平臺,以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雨課堂等作為輔助工具,教師根據課程知識點體系結構合理制作微課作品,并做好后期的處理工作。最后,教師將課程基本信息、微課作品等學習資料上傳至學習平臺。
4.2 教學實施
本文以表1中的第1個模塊的第11個知識點“正手擊高遠球”為例,具體介紹其教學活動情況。
4.2.1 課前
首先在網絡平臺課程作業中發布作業要求學生提前分析學習任務與項目,帶著問題觀看微課視頻;利用課余時間自己進行動作的模仿;學生即可與同學進行線上線下的交流討論,共同完成動作的模仿,也可在線請求教師的幫助;然后總結練習效果或學習收獲,提出存在的問題。教師則可以在任意時間及時答疑,根據學生的疑問進一步明確課堂教學要解決的問題,并合理選擇課堂教學手段,已達到解決問題的效果(見圖3、4)。
4.2.2 課中
再現學習任務根據學習任務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分析,一起觀看微課視頻,在學生感到困惑的地方暫停,進行詳細講解和重點強調,達到解惑目的。課堂訓練則是分小組的多球訓練;學生進行練習時老師可以引導各組可采用不同方法來達到學習擊高遠球動作的目的(如:兩人一組的擊固定點、一人揮拍一人拍視頻反饋動作是否正確、一人拋球一人擊等方法),教師進行個別糾錯,各組進行擊球展示,學生參與評價、教師再做點評,分別總結各組的優缺點,集體糾錯,教師小結。
4.2.3 課后
教師根據課堂練習情況設計促使知識能力提升的分層次課后訓練任務。第一任務是一人發后場高遠球一人擊(單個擊);第二個項目兩人對擊高遠球(連續移動擊球),教師及時將任務發布;學生接收任務并展開練習。
由此可見,微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應堅持三點。第一,課前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即由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初步構建知識意義;第二,課中進行面對面的解惑、歸納與總結,達到知識的第二次內化,然后采用適當的訓練方式進行練習,開展課堂任務訓練,達到知識的第三次內化;第三,課后教師結合實際進一步增加難度布置訓練任務,進行強化訓練,達到知識的第四次內化,實現知識全部的內化。
5? 結語
微課是在國外開展得比較早也很普及,應用效果也突出,也是一種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形式。盡管在國內發展較晚,時間不久,但發展的迅速,在高校教學中的發展更是蓬勃。體育微課適時而生,它的出現顛覆了傳統體育教學形式,特別是在體育的“教”與“學”方面改變較大,由傳統的老師為主的教,改變成老師為主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注定會受到學生的喜愛。體育微課實現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將更好地推動整個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楊浩,付艷芳.基于微課的混合式教學實踐與效果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7):45-47.
[2] 肖威,肖博文.體育類微課設計流程與制作方法[J].體育學刊,2017(3):102-108.
[3] 胡鐵生,黃燕明,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4] 肖博文,肖威.體育微課的建設與應用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9(1):115-117.
[5] 隋勇.翻轉課堂理念下的微課設計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9(1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