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強
摘? 要:仰臥起坐是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體育課堂教學中身體素質練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反映出學生腰腹肌力量、關節、韌帶的伸展和柔韌能力。本文基于筆者學校學情,通過梳理多種形式仰臥起坐的學練方法,借助有效的教學舉措,使學生能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激趣多益的簡單游戲中去體驗仰臥起坐練習的“內在奧秘”,把枯燥乏味的單一動作轉變成學生喜歡的、愛玩的一項練習活動,達成簡單動作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仰臥起坐? 腰腹肌力量?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a)-0053-02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修訂版)》仰臥起坐的測試標準,若沒有較好的練習手段和方法,是達不到鍛煉效果的。本文基于杭州市西湖第一實驗學校學情,通過梳理多種形式仰臥起坐的學練方法,借助有效的教學舉措,使學生能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激趣多益的簡單游戲中去體驗仰臥起坐練習的“內在奧秘”,把枯燥乏味的單一動作轉變成學生喜歡的、愛玩的一項練習活動,達成簡單動作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效果。
1? 課堂思考:體育課中仰臥起坐練習“那一幕”
仰臥起坐因動作結構簡單,不受場地條件限制,對發展學生腰腹肌力量具有較高的鍛煉價值而被體育教師作為身體素質練習的一種方法在體育課上廣泛采用。
1.1 基于“現狀”呈現,分析“原因”始末
1.1.1 片面認識體質抽測,一味去迎合測試標準
隨著《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修訂版)》實施,從2015年起杭州市依據“國標”要求將“仰臥起坐”作為統一抽測項目,在抽測排名見報的大環境下,學校迅速將其作為重點搶抓項目,開展“標準化”練習。
1.1.2 體育教師對“仰臥起坐”認識不到位,練習方法不豐富
體育教師雖迅速調整投入到體質測試練習中,終究因準備不夠充分、時間短等原因,出現練習手段單一,方法欠缺,導致效果不明顯,更有部分出現“拔苗助長”的情況。
1.1.3 學生學練興趣不足,被迫練習,效果甚微
忙于“訓練”出成績,最終導致部分學生出現“聞而生畏”的現象,使學生產生厭惡情緒。小學生對于體育課都表現出活潑好動,想“展現→能變一變→再展示”的心理波動過程,重復活動導致效果甚微。
1.2 樹立“能力”概念,明晰“敏感”階段
1.2.1 樹立運動能力的核心概念,傳授學生多種形式的練習方法
運動能力是人參加運動和訓練所具備的能力,是人的身體形態、素質、機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綜合表現,主要包括人的基本活動能力和體質兩部分。小學階段主要發展的是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形式越多樣、手段越豐富、練習方法越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與成長越有利。
1.2.2 明晰學生“最佳敏感期”發展階段,對癥下藥,莫錯失良機
在學生運動能力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遵循人體動作技能發展規律與學生身心發展成長規律,不冒進,不錯失。身體各部位的生長發育速度有快有慢,有先有后,這就是生長發育的連續性,階段性和非等比性的特征。故體育教師應抓緊學生“最佳敏感期”階段,做到有的放肆挖掘學生“最佳身體素質”。
2? 實踐完善:“仰臥起坐”多樣化練習方法實施策略
練仰臥起坐,速度要因人而異,特別是小學生,要循序漸進,最初可以嘗試1min做25~30個,此后慢慢增加。基于此,筆者嘗試了多種形式的腰腹肌練習方法,既突顯練習的針對性,同時也讓腰腹肌練習不再枯燥乏味,提高學生們的練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仰臥起坐練習強度和負荷。
2.1 不同體位狀態下單人墊上多樣化腰腹肌練習方法滲透
2.1.1 練習意圖
在剛開始的練習過程中,為了吊住小學生的“胃口”,筆者認為沒必要進行非常規范、標準的統一練習,可以在課課練過程中玩一些腰腹肌的素質游戲進行鋪墊與伏筆。
故筆者設計了“觸”“碰”“舉”“翹”學練滲透,如“手碰膝→手前伸→肘觸膝→左右手碰腳后跟→單腳觸地,異側肘觸膝→翹腿,異側肘觸膝→仰臥左右腳依次舉腿→仰臥并舉→抱膝抬體舉腿→仰臥抬體舉腿→兩頭翹”等,讓小學生去體會不同姿態帶來的身體活動變化,進而感知受力部位,無痕中動員其上肢、軀干、腰腹肌、背闊肌等肌肉力量。
2.1.2 學練目的
基于對“觸”“碰”“舉”“翹”的理解,通過限定區域(一個身位范圍內或兩張墊子區域內)、限制條件(做出上述動作)與教師掐表計時(練習熟練后增加個數),“觸”“碰”“舉”“翹”等動作的難度在逐漸加大,讓小學生體會“撐得住”肌肉本體感覺,鍛煉腰腹肌群,提高腰腹力量與身體協調性、柔韌性。
培養了小學生堅強意志與克服困難的勇氣。“觸”“碰”“舉”“翹”并舉推進,大大激發了學練興趣,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學生對仰臥起坐動作本身的印象。
2.2 不同體位狀態下兩人多樣化腰腹肌練習方法滲透
從一名學生到兩名學生,筆者以新課標理念為依據,倡導“合作互助”的學習形式,依靠同學間的幫助完成多樣化腰腹肌練習,增進同學間的合作情意。
在同伴的幫助下,動作完成的質量進一步提高,隨著難度的不斷增加,肌肉本體感覺受到的刺激不斷增強,在規定練習時間、練習組數與練習次數的前提下,達到了腰腹肌練習的學練效果,激發了學生不斷挑戰的欲望與決心。
2.3 利用輔助器械進行多樣化腰腹肌練習方法滲透
新課標提倡學生建立了動作表象和有了一定的練習基礎之后,應鼓勵學生自主學練,在鞏固動作的基礎上,利用輔助器械進行強化與進一步提高。從“腳勾第一/第二/第三檔肋木完成仰臥起坐→利用雙杠完成仰臥起坐→腳擱羊角球撐起”無不在強化動作的定型與穩定性,增加受力肌肉群本體的感覺與肌肉被“喚醒”的頻率。
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從低層的肋木架→懸空的雙杠→隔空的羊角頭,練習動作的空間從低到高再回到中間,讓學生在練習動作的過程中,體驗不同高度空間的本體感覺,體驗體位姿態帶來的另一種動作感知。
終上所述,體育課身體素質練習仰臥起坐以“小切口”“內窺鏡”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豐富了練習手段與方法,讓體育教師“用教教材”的理念貫穿教學始終,也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真正體驗了“還可以這樣玩仰臥起坐”,讓腰腹肌練習不再枯燥乏味,大大提高了練習興趣,繼而潛移默化的提升了練習的強度和負荷。
3? 效果呈現:“仰臥起坐”多樣化練習點滴體會
經過一個學期的穿插練習與“課課練”跟進,在2017學年第二學期末“仰臥起坐”項目檢測中,成績統計表明如下。
3.1 效果變成績:抽測仰臥起坐項目優良率均有所提升
由于改變了原有的仰臥起坐練習方式,學校積極推進了大課間仰臥起坐素質練習,相比學期初檢測結果,期末優良率提高了14%,仰臥起坐動作質量有較大提高,教學有效性倍增。同樣的目的,不同的練習形式,多種輔助學練方法呈現出“一邊倒”的巨大優勢,成為小學身體素質練習改革中一大亮點。
3.2 單一變豐富:“多種輔助學練方法”盤活了枯燥的教學
仰臥起坐動作相對簡單,給人的印象是“單一、枯燥、乏味”,而“多種輔助學練方法”的運用,打破了小學生對其的固有印象,發出了共同的聲音:“原來還能這樣玩。”激發了學生“玩”的沖動與欲望,枯燥項目的教學煥發出新活力。
4? 結語
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賴于學校體育教學的整體改革。只有堅持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全員同參與,才能真正做好這件事情。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顧迎迎.仰臥起坐教學“五步走”[J].中國學校體育,2016(6):47-48.
[3] 張勇.仰臥起坐應該避開的六個誤區[J].體育師友,2010(1):40-41.
[4] 董明.提高學生仰臥起坐技能的教學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4(5):41.
[5] 馮鵬.“仰臥起坐”學練方法新探[J].中國學校體育,201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