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生邦
【關鍵詞】 幼兒園;德育;引導;滲透;挖掘;彰顯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046—01
一、引導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養教育好下一代,必須從娃娃抓起。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生活的主要場所,幼兒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最需要悉心引導和培養。教師應充分利用一日各項常規活動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無論從時間或內容上講都顯得尤為必要。教師應加強幼兒各項活動、各個生活環節的教化引導,循序漸進、系統持久地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樸素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認識判斷力。例如,在幼兒每天入園后,教師可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問題進行引導:今天上學是誰給你穿的衣服呀?你昨天回家做了哪些家務事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沒有啊?……通過教師經常性的啟發引導,讓幼兒每天都對自己的生活表現有一個回顧和反思,激勵他們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師也應適時給予肯定和評價,這對幼兒的品德形成及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在幼兒園學科教學活動中彰顯德育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品德教育從根本上說是一個塑造人、發展人的過程。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必須遵循入心入腦、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發展規律;必須遵循幼兒認知成長發展規律。課堂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的主體,幼兒品德教育還要與五大領域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因為各領域課程教學活動本身包含著許多有價值的德育因素。比如,在語言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幼兒愛親人、愛祖國、愛自然的情感;同樣,在科學、計算課程活動中應讓幼兒從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合作實踐中培養做事講方法、講順序、細致嚴謹、合作共享的探究合作品質;在音樂美術教學活動中通過吟唱、手工制作和創意作品展示對幼兒進行審美情趣陶冶,等等,這些都是很有效的德育途徑。
三、在幼兒園各種體驗實踐中滲透德育
幼兒園的各項體驗實踐活動同樣也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如,教師可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來培養幼兒愛黨愛國、團結友善、積極向上的道德品質;或在每天的早中晚進餐時段教育幼兒尊重勞動者、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果實;或在大課間戶外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天氣、花草、樹木、昆蟲等,給他們講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向幼兒滲透熱愛大自然、愛護花草樹木、保護自然環境的道理和意義。
四、在家庭社會生活中深化德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家庭、社會是幼兒生活及品德形成發展的重要環境,它同樣蘊含著多姿多彩的德育因素。通過幼兒日常生活實踐培養其熱愛學習、積極探索、團結合作、文明禮讓等品質,可以使德育更入心入腦,更有成效。重視挖掘幼兒品德教育因素,把幼兒德育從園內延伸到園外,讓其置身于脫離父母過度保護的自由世界、置身于“生活無小事,處處皆教育”的自然氛圍中,可使對幼兒的品德教育做到全方位、全覆蓋。如,可鼓勵幼兒在家參與家務勞動,自己擺放餐具、玩具、衣物、洗漱用品……這樣可促使他們學會生活自理,磨煉他們的生活本領。
此外,社會實踐也是對幼兒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家長要引導幼兒自主體驗感受真實的社會生活。比如在外出乘車、過馬路走斑馬線、看病就醫、旅游參訪等生活實踐中,讓幼兒在家長的監護下自己刷公交卡或投幣、自己排隊掛號繳費、自己購買簡單的商品等;或讓幼兒去實踐驗證教師在課堂上傳授道德知識,自主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或讓他們在與社會廣泛接觸中感受更多真實具體的社會公德、公共秩序和文明友善,提升他們的情感認知。
五、師長言傳身教,榜樣示范引領
身教重于言教。幼兒天真無邪、思維敏捷,對所見所聞及親歷的事又印象深刻;但他們意志薄弱、缺乏自覺克服困難的能力,在性格上具有極大的可變性。他們需要適應變化萬千的生活環境,同時也需要成人的呵護幫助。面對模仿性極強的孩子,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潔身自愛,在各種生活實踐中謹言慎行,改掉自身的小毛病和不良習慣,有意識地做孩子的表率,做到既關心愛護又放手“散養”,以增強他們愛教師、愛父母以及自主成長的信心。
培育幼兒品德是0-6歲學前教育的核心。它不僅是幼兒園和教師的事,也是幼兒家長必須用心關注、共同努力做的事。幼兒園應建立最廣泛、最緊密的家園德育網絡,通過課內外、園內外生活的各個方面全方位滲透;以新時代創新教育理念為引領,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以期全面落實學前教育目標。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