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霞
【關鍵詞】 數學教學;計算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076—01
計算貫穿小學數學教學始終,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由于計算枯燥乏味,很多學生不感興趣,加之教師也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導致學生的計算能力差強人意。然而計算是數學教學中最基本的內容,也是學生認識數學、掌握計算技巧、培養細心認真計算習慣的關鍵階段。因此,教師必須將培養學生的計算速度、計算能力當成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就要在具體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以提高學生的計算基礎。筆者是這樣做的:1.在計算時不要急于下筆,一定要讓學生看清楚數字和運算符號,抓住題目的關鍵點,明白考查的重點。2.一定要清楚地分析運算的順序。如,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先算乘除,再算加減。只要掌握了運算順序,并按順序計算,就能大大提高準確率。3.計算前先審題,能用簡便算法的就一定要用簡便算法。4.保證書寫工整、規范、認真,避免因為書寫潦草出現錯誤。5.要養成良好的驗算、訂正習慣。這樣,學生在計算完題后,就會針對問題反復驗算,既保證計算的準確度,又能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學習精神和科學態度。
二、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算技巧
計算題看似簡單、直接,但它也有一定的運算技巧。教學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把基本的運算順序、運算方法爛熟于心。比如,什么時候進位,什么時候退位,什么情況下先乘除,后算加減等。學生不但要了解,還要能熟悉運用。比如,在給低年級學生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和乘法口訣”時,教師要突出重點,讓學生有意識地掌握這些基本技巧,從而有效提高計算質量和計算速度。對于小學生來說,計算不只是筆算、珠算、心算,還有口算。口算不但能鍛煉學生迅速思考的能力,還能大大提升學生的計算速度。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口算的能力。筆者是這樣做的:能口算的盡量不用筆算,從而鍛煉學生的口算能力、口算速度以及口算的準確率。當然,如果學生對自己的口算能力不夠自信,或者口算還不能確保計算的準確度時,那么就要培養學生在口算后進行驗算的良好習慣。
三、引導學生充分理解算理
算理,顧名思義就是計算的道理、依據,而算法就是計算的方法。它們分別解決“為什么這樣算”和“怎樣算”的問題。 算理是學生走向算法的橋梁,是算法的依據。因此,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注重算理的理解,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比如,通過實物圖的合并、分拆來讓低年級學生理解加、減法,并知道加減之間的數量關系;通過圖形的排列來理解乘、除法,讓中年級的學生弄懂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通過作線段圖來幫助高年級的學生理解算理,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等。只要學生真正掌握了算理,明白為什么這樣算的道理,對計算能力的提高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學習“多位數加減法筆算”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理解數位對齊的重要性,明白數位對齊、列豎式、細心算、得出結果的流程。這樣,既能提高計算的準確性和計算能力,又為學生以后學習小數加減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了解小學生的特點,抓住小學數學這門基礎學科的特點,并結合一些實物、圖象,引導學生動腦動手進行操作、計算。實踐證明,這樣教學,就一定能讓學生掌握應有的計算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計算能力。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