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關鍵詞】 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打造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00—01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效率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效率,是師生在單位時間內共同完成的教學任務。它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示,影響著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進而打造高效課堂呢?
一、創設有效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效的情境創設,能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于調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符合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所變化。如,低年級數學教學時,可以創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情境,讓他們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繼而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高年級數學教學時,就可以綜合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設置他們感興趣的懸念,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
如,教學“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特征”一課時,教師就很神秘地告訴學生,不管學生說什么分數,自己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它能否化成有限小數。學生們很驚奇,說出了1/2、5/6、7/8、3/25、7/15等分數,教師很快判斷出,學生用計算器驗證后發現結果全對。學生感到驚奇和不可思議之時,教師告訴學生掌握了其中的規律學生也能和自己一樣厲害。此時,本課的學習已經成為學生的內需,他們興致勃勃、躍躍欲試,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精心設計問題,燃起學生探究的熱情
課堂提問既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對課堂教學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恰如其分的提問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還可以啟迪學生心靈、引導學生思考、開發學生智力、調節學生思維節奏,與學生進行情感的雙向交流。顯然,要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設計有效的問題是重要的環節。筆者認為,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符合有效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啟發性原則、適時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即課堂提問要有利于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訓練思維;要融知識性、趣味性、新穎性、啟發性于一體,要切中要害、精練干脆、準確無誤;要能引起學生好奇,讓學生由好奇到想求知;要在學生“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時巧妙地提問;要對教學內容和自己所教學生了然于心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提問。
如,教學“整除”一課時,教師提問:“4能被2整除,8能被4整除,那8就能被2整除;24能被12整除,96能被24整除,96就能被12整除。那我們能不能說‘A能被B整除,B能被C整除,A就能被C整除?為什么?請舉例說明。”這樣的提問,層層深入,讓學生的思考也更加深入。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打造實效生動課堂
新課改提出,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適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實踐證明,只有經過自主探索獲取的知識,學生才能對知識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徹。
如,教學“打折”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到商場實際了解一下一件商品的原價,打八折后是多少錢?為什么要打折?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獲取數學知識,通過親身體驗詢價、計算,了解有關經濟規律方面的知識。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評價者,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又如,教學“質數與合數”時,先出示一組數,2、7、9、5、1、18、111,讓學生分別寫出這些數的因數,然后在小組內將這些數根據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熱烈地討論、爭辯,經過教師的引導,最后一致同意,將這些數分成因數個數有1個、2個、2個以上三種情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問題“因數只有一個的數除了1還有其他嗎?”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比較、討論、歸納,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質數和合數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