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娜
摘 要:琵琶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樂器,琵琶優美的音律和指法吸引著大批學習者;學習琵琶不僅可以掌握音樂技巧,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琵琶促進其美學修養。但是長期以來,大部分高校在琵琶教學中,都更加專注于訓練學生的演奏技巧,而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不僅讓琵琶失去了其藝術價值,還讓學生缺失審美能力而阻礙其全面發展。因此,高校在進行琵琶教學的過程中,要融入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和全面發展能力。
關鍵詞:琵琶教學;高校教學;審美能力
0 引言
琵琶在我國兩千多年的藝術發展進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我國民族藝術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力。因此,在高校中的琵琶教學,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琵琶演奏技巧,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音樂來進行情感的交流,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在琵琶教學中,還要通過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激發他們的藝術創造力,讓學生通過學習琵琶感受到音樂之美。
1 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必要性
1.1 是琵琶的本質屬性決定的
琵琶具有形態優美、演奏作品和音色美等多個方面的特點,琵琶的美還體現在琵琶曲子在創作時、演奏過程中以及聽眾欣賞等幾個方面。琵琶演奏者首先要能夠體會琵琶的美,并且通過富含感情的演奏將琵琶的美傳遞給觀眾。但是目前高校的琵琶教學,大多還是將精力放在教授技巧上面,學生感受不到學習藝術的樂趣,這是與琵琶本質藝術規律相違背的。琵琶的根本屬性就是審美性,正是因為這種根本屬性才需要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1.2 學生的未來發展需要
近年來,琵琶在高校中的教學雖然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喜愛,但是卻也面臨著發展的瓶頸期,讓學生畢業后的發展和就業受到了一定的阻礙。缺少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學生審美薄弱就是其中一個瓶頸,也因此導致學生在演奏時雖然技巧十分嫻熟,但是卻缺乏藝術表現力。因此,高校在琵琶教學中就需要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認識美、懂得美、表現美,且具有一定創造美的能力,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未來就業發展打下基礎。
2 琵琶審美能力的涵蓋內容
2.1 技巧美方面
演奏者在進行琵琶演奏中,如果只是掌握基礎的演奏技巧,就無法將樂曲中的精髓演奏出來,過于形式化的演奏內容無法展現琵琶全方位的美感。所以,深厚的基本功是琵琶演奏者必須儲備的技能,也是琵琶學習者需要掌握的最基礎的技能,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基本功是貫穿始終的必備聯系項目。
但是,許多高校教師都忽略了學生基本功的訓練,許多教師認為學生能夠考入高校,就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基本功,并且已經有鞏固基本功的意識。雖然學生知道應該使用哪些技法來表達樂曲的美感,但是技巧的缺失讓他們無法盡情地表達樂曲。
2.2 情感美方面
通過琵琶演奏全方位地表達音樂情感和美感,是琵琶演奏的最高境界。如果演奏者可以通過琵琶演奏充分表達樂曲中的情感,那么就可以認定這是一位優秀的琵琶演奏音樂家。因此,演奏琵琶時,在具備高超的演奏技巧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情感的表達,才能提升樂曲的美感。
但是,當前有許多教師自身對樂曲中情感的挖掘能力都比較弱,無法教導學生怎樣感知樂曲中的情感,僅僅讓學生把演奏樂曲當作日常練習指法的任務,演奏過于流程化。通過這樣形式化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風格就會趨于統一,很難讓學生感受到樂曲的情感,在演奏中展現情感。
2.3 姿態美方面
在琵琶演奏中,還要求演奏者要展現自身的姿態美。無論是演奏樂曲,還是通過樂曲表達情感,首先要求琵琶初學者保持正確的坐姿。正確的坐姿是學習彈奏琵琶的基礎。在掌握了基本的技巧之后,就需要演奏者隨著音樂的節奏肢體隨之舞動,提升情感表達的效果。但在許多琵琶的教學中,這一環節往往會被忽視,教師只要求學生在演奏時保持正確的坐姿即可,缺失肢體表達情感的部分。
2.4 文化美方面
琵琶經過千百年的流傳,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要求琵琶演奏者有相應的藝術修養,要在演奏琵琶的過程中傳遞出樂曲的內涵。因此,要求高校教師在教授技巧的基礎上,掌握琵琶樂曲中蘊含的文化,把握樂曲中的文化情感。通過讓學生了解樂曲背后的故事內涵,提升其文化領悟能力,將樂曲的精神滲透表演中。比如在演奏《飛花點翠》一曲時,就要透徹地了解樂曲中松柏頑強的精神,松柏在飛舞的雪花中屹立不倒的意志力,不僅要描繪出雪花飛舞、松柏矗立的美景,還要表現出松柏頑強不屈的氣節,在演奏中賦予樂曲強勁的生命力。
2.5 藝術美方面
在琵琶教學中,不僅要展現文化美,還要根據不同的琵琶樂曲展現其藝術美。許多琵琶樂曲是通過改編戲曲、地方小調或者詩歌而形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更要讓學生體會不同樂曲展現出來的不同藝術風格。比如在指導《寒鴉戲水》一曲時,教師就要讓學生了解樂曲的創作背景,這是一首極具閩南特色的樂曲,要多運用左手吟揉的技巧,展現潮州樂曲的柔美風韻。而在《渭水情》一曲中,就需要讓學生首先了解陜北民族風情樂曲的風格,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在演奏中展現民族特有的自然元素,體味渭水優美的景色與民族風情結合的藝術美。
3 審美能力培養的途徑
3.1 提升琵琶演奏聲音的辨識能力
辨識琵琶演奏的聲音是提升學生音樂審美的重要因素。讓學生產生共鳴是提高演奏情感途徑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著重情感心理的表達,激發學生的演奏情感。學生對琵琶音色的把握也是演奏的關鍵,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對每一根弦發出的聲音都了如指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調琴的基本能力,才能了解每根弦發出的音是否走調,音樂是否飽滿清晰。在保證音準的前提下,才能逐漸培養學生對音色的掌握。通過不斷強化學生的基本功和對聲音的辨識能力,才能實現由外而內演奏情感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