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民
◆摘 ?要:小學語文教育中,古詩詞教學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古詩詞是我國悠久發展歷史進程中遺留下的文化瑰寶,對現代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既能夠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又能夠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熏陶和教育。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古詩詞教學更應當采取措施融入核心素養教育。充分發揮古詩詞的人文教育價值,對學生的思想、情感進行良好的熏陶。核心素養包括多方內容,本文將從核心素養視角下簡要分析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
1古詩詞的地位與價值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各界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越來越高,央視舉辦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也讓更多的現代人能夠消除內心的浮躁,靜下心來品位古詩詞的魅力與內涵。古詩詞是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之一,源遠流長、內涵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歷經千年的發展,文人墨客為后人寫下了各種經典的名詩佳作,成為了現代人重要的文化瑰寶。在小學課本教材中,也適當的融入了一些古代的詩詞,對小學生文學素養與品位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課本教材中的收納了重點膾炙人口而又有教育價值的名篇名作,凝結了古代詩人的智慧。古詩詞中飽含著詩人的真情實感與思想情操。如陶淵明的潔身自好,李白的豪邁曠達,陸游的愛國情懷等,都是能夠對學生的思想和情感起到巨大的影響和熏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等詩句均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和內涵,對學生有著思想啟迪的重要的意義。再如“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等,對學生的愛國情懷與高尚情操也有著一定的提升效果。詩人通過發人警醒的詩句,給后世人帶來思想上的教育與心理上的撫慰,同時也能過給小學生帶來更多的啟發與勉勵。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2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
2.1巧妙運用對比閱讀,增強學生理解和應用能力
古詩詞與現代文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古詩詞大多詞句優美、簡潔概括,蘊含豐富內涵和道理,凝結著古代詩人智慧的結晶。小學階段讓學生更多的接觸和學習古詩詞,對于其文學素養的提升有著莫大的幫助。結合小學語文課本來看,古詩詞在教材中的編排大多以單元主體的方式,例如思鄉主題,送別主題,田園主題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主題來合理的運用對比閱讀方法,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增強對古詩詞的鑒賞與品位能力。
例如在教學以思鄉為主題詩詞時,便可利用對比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思鄉之情大同小異,但是作者所表達的方式以及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的方式各有不同,進而揣摩詩人的思鄉之情是借助怎樣的方式來進行傳達和流露的。通過引導可發現,王維是利用寫景抒情的手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籍則是利用敘事抒情的形式,“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借助這種對比性的教學,既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古詩詞的內涵,又能夠提高學生對表達方式與情感抒發的認識和理解。
2.2思維和審美結合,增強學生想象力
語言的學習和思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思維與想象力是學好文學的重要前提。古詩詞語言優美而又極具內涵,蘊含哲理與深意,充滿意境,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與發散思維,才能夠深入揣摩和理解詩詞的含義與情感。在小學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想象力與發散思維的調動與提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要求來看,對小學生的古詩詞教學要能夠充分發揮想象,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二年級《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教師應當讓學生通過朗讀詩詞,想象畫面,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小學中段教學要求則是在想象過程中能夠自行感悟詩人的情感與思想。再到高年級教學中,還要求學生能夠將想象的畫面用文字進行描繪。例如在五年級《秋思》這首詩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通過想象《秋思》展示的情境,用自己語言組織成小故事。通過想象的逐步遞進,再到改寫和二次創作,能夠對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起到良好的提升效果,進而有助于強化學生對古詩詞的認知與學習。
2.3尋求文化基因,讓詩詞融入生活
古詩詞歷經了千年的歷練與傳承,已經逐漸演變為中華兒女的人文精神以及氣質修養,成為現代人的文化基因。學習古詩詞的意義不僅是會背誦會默寫,理解其中的情感與內涵,更需要融入到生活中。看到美麗的春天景色時不僅是脫口而出“啊,真好看!”而是能夠說出“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與親友離別時不僅僅只有傷感而是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表達深厚的友情。這些都是古詩詞的獨特魅力與價值。教師應當從文化基因著手,讓詩詞與生活相結合,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3結語
綜上,古詩詞教育具有深遠的影響和價值,對學生的心靈、情感和思想均有著不可替代的凈化效果。小學階段學生可能對古詩詞的理解與認識不夠到位,但通過合理的引導和潛移默化的熏陶,能夠給學生的精神世界帶來寶貴的財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成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檀傳寶,陳苗苗.中華文化經典導讀叢書:詩詞賞析[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