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珍
【摘要】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積極采取創造性的教學策略和手段,體現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鼓勵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掌握美術創作的技巧和精髓。其中,生活化教學元素與美術教學的結合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師要積極采取生活化的教學策略,落實不同的美術教學實踐活動。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生活化;融入策略
一、引言
生活化教學策略符合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能夠促進教學資源的優化利用和配置。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必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價值和作用,讓學生進行不斷的實踐和創作,掌握美術創作的技巧和精髓,真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但是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許多教師在美術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直接忽略了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實際的課堂教學非常枯燥和乏味;學生難以將個人所學到的美術知識應用于生活創作之中,個人進行反思和應用的能力相對較差。高中美術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采取恰當的策略,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分析和實踐。
二、善于挖掘發現生活之中的美
美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學習美術學科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對理論內涵和知識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了解美術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的聯系和互動,積極發揮美術教學的生活價值和實踐指導作用。每個人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都會利用個人的感官去與外界進行溝通和互動,其中直接的感受對個人的社會實踐意義重大。從生活中獲取不同信息時,個人會經過大腦加工,然后產生一定的靈感。因此,個人的學習要遵循認知和成長規律。
首先,教師需要了解高中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明確美術課教學的具體內容,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有效引導,保障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的良性成長和發展。
其次,教師需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和互動,充分發揮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及價值。比如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實踐的過程中搜集不同的廢舊報紙以及美術畫圖工具,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材料創造出自己喜歡的藝術作品,積極拓寬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空間,讓學生真正走出課堂,在不斷學習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美術創作的技巧和精髓。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實踐形式能夠在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同時,更好地實現教學質量和水平的穩定提升。
最后,美術教師還需要注重課堂教學時間的有效利用,促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穩定提升,構建高效課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邏輯習慣,提高學生發現美的能力和水平,讓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對美術的內涵有一個深刻的感知。
三、豐富教學,創造生活藝術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美術教學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中美術教學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必須注重教學形式和內容的豐富化和多元化,積極創造生活藝術。
首先,教師可以以“寫生”為主題,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探索藝術的美,鼓勵學生在感知大自然的過程中促進個人動手能力和綜合水平的提升。外出寫生活動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素養。教師可以抓住不同的節日,比如端午節,組織學生對龍舟進行繪畫。有一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相似的經歷,因此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比較強,能夠積極發揮個人的想象力進行主動創作。教師只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明確學生的創作方向,在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恰當的點撥,保證學生能夠意識到自主學習的價值和作用,抓住美術創作的技巧和精髓。
其次,教師需要開展不同形式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探索人性的美。高中美術課程的開設能夠更好地體現美育教育的要求。教師可以積極邀請社會上形象比較有特色的工作人員來到學校與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只需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另外,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以班級為單位舉辦繪畫大賽,通過小組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讓學生意識到與他人互動的樂趣,從而主動構建良好的社交關系。
最后,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站在學生的角度落實不同的美術教學工作。與其他階段的學生相比,高中生的自我意識比較強。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引導,明確學生在高中美術學習中的現實條件和具體態度,通過優秀美術作品的引導,盡量避免學生沉迷于網絡,讓學生提高思維能力。教師可以積極地將德育教育和美術教學相聯系,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個人的優點和不足,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實現揚長避短和優勢互補。
四、學以致用,體會生活之美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學生和教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管是美術教學還是其他學科的教學,都必須以實踐為主題,保障學生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之中,培養舉一反三和學以致用的能力。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的高中美術教學在內容和形式上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教師除了需要關注前期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之外,還需要立足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實質要求,著眼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分析學生的興趣所在,對后期的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相應的調整。生活化元素的融入要求美術教師在高中教學的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出發點,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美術知識、創作技巧與個人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深刻體會生活中的美,在自主實踐和眾多的參與過程中實現個人綜合動手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給予學生相應的輔導,保證學生堅持正確的邏輯思維和行動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個學生的未來成長方向和個性化發展需求有所區別,教師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踐行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相應的輔導,采取循序漸進的形式保證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實現個人的良性成長和發展。這種教學策略和教學形式對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五、結束語
高中美術教學生活化融入策略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美術教師需要注重不同教學環節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分析目前教學實踐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在體現學生主體價值的同時,不斷促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穩定提升,為學生的自主創作和良性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和學習空間。
【參考文獻】
[1]陳紫帆.高中美術“生活化教學”的價值與策略研究——以廣州市白云區為例[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26(08):107-108.
[2]滕余.淺談高中美術課堂的生活化教學[J].新課程(下),2016(30):155.
[3]張榮安.生活化教學在高中美術教育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5(1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