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
中圖分類號:G0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9-165-01
摘 要 保護傳承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提升特色小鎮文化內涵,在形式與內容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內容能夠有效促進特色小鎮的文化建設,而特色小鎮作為一個載體,又能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發展提供土壤,令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
關鍵詞 非遺保護傳承 特色小鎮 文化內涵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山西省非遺保護工作取得新的成效。非遺保護工作的認識得到深化,任務更加明確,政策措施更加系統,也更加富有成效,極大地調動了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的工作熱情。2006年以來,山西省共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6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06人。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37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815名,市級代表性項目1534項,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855名。這些山西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散落在山西各地,對各地基礎設施建設,文化經濟發展,鄉村文化振興工程,攻克脫貧攻堅任務等都發揮著良好的助推作用。
再看山西省特色小鎮建設情況,目前共入選全國特色小鎮12個,其中第一批3個,分別是晉城市陽城縣的潤城鎮、晉中市昔陽縣的大寨鎮、呂梁市汾陽市的杏花村鎮;第二批9個,分別為晉城市高平市的神農鎮及澤州縣的巴公鎮、朔州市懷仁縣的金沙灘鎮及右玉縣右衛鎮、呂梁市離石區的信義鎮及汾陽市的賈家莊鎮,還有運城市稷山縣的翟店鎮、晉中市靈石縣的靜升鎮、臨汾市曲沃縣的曲村鎮。
二、特點分析
山西省常住人口為3681萬人,其中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647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5%??梢姛o論時代如何變遷,鄉村仍然是當今社會最基本的社會心形態,所謂“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廣大鄉村隨處都保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以及各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據統計,列入各級非遺名錄的代表性項目90%在鄉鎮一級,可以這么說,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基本上在鄉村、小城鎮,文化形式的多樣性也突出表現在這里,廣大農民群眾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力量,同時是其傳承的主要載體。
關于山西特色小鎮分布情況,從各區域的數量來看,晉南和晉西的數量是最多的。晉南地區長期以來經濟文化活動相對活躍,因此非遺數量眾多,而晉西地區特色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從這些方面來講,能成為中國特色小鎮,一方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和傳承人數有關系,另一方面也與經濟發展水平有關系。這一點從全國特色小鎮類型中更容易看出,在全國入選的403個特色小鎮中,依托當地歷史文化及發展旅游業的類型所占比例最多。在第一批特色小鎮名單中,重點發展旅游的特色小鎮就有64個之多,占比達到全部特色小鎮的50.39%;緊跟其后的歷史文化型的特色小鎮有23個,占比達到全部特色小鎮的18.11%。可見,發展旅游型和依托歷史文化型的特色小鎮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三、發展路徑
目前,鄉村發展普遍存在城鎮化進程迅猛推進,空心村現象明顯,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社會影響力小,缺乏實質保護途徑等問題。加強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升特色小鎮的文化內涵,無論是在政策引導上,還是在具體實踐中都需要找到跟合適長遠的發展路徑。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協調部門工作,出臺協同保護政策。政府作為公共權力的代表者和行使者,有義務、有職責各級職能部門,建立弘揚優秀鄉土文化的具體措施,特別是縣、鄉級的政府部門要予以重視,在建設特色小鎮時,將保護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入到規劃當中。
二是制定分類保護政策,保持和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對分布在鄉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展大規模的調查統計和記錄,對項目的流變過程、技藝內容、傳承情況進行系統的記錄,建立清單制度。對在特色小鎮建設中,不可避免造成嚴重破壞非遺項目,要專門組織開展搶救性記錄,重點記錄其特色技藝及核心內容,以便適時恢復。
三是“非遺”融合旅游,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政府既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妥善的保護和傳承下來,也要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身特點,融合旅游發展,讓“非遺”保護與傳承從狹隘的“只保護不開發”的思維走出來。要走出傳統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適度發展“非遺”旅游創意,創新運營模式。保護其“非遺”的獨特性,突出本地特色。
四是持續加大保護力度,著力支持傳承實踐。特色小鎮的建設,要將非遺“活”的特點用好,“見人見物見生活”,提升公眾的關注熱情和參與感。傳承實踐要與鄉村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活動相結合,形成特色鄉村濃郁風情。安排資金支持鄉村傳統手工技藝的保護和生產、傳統戲劇的創作和演出,帶動“非遺”生產性企業和傳統表演藝術項目及團體的發展。同時,扶持特色“非遺”產業的集中化、規?;l展。
五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文化生態環境實施整體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孕育和發展,與社會文化環境息息相關。特色小鎮建設,要在不改變非遺實踐環境的前提下,慎重處理開發建設與當地文化遺存的關系,努力保持文化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平衡發展,悉心維護和改善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條件。
參考文獻:
[1]王慶.特色小鎮建設須著力“特”與“色”[J].浙江經濟,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