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使學生形成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在通用技術教學中要重視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通過使學生熟練掌握基本工具的操作與使用、發揮通用技術課程配套教學具的作用、嚴格規范基本實踐活動項目、鼓勵和倡導創造性實踐活動等途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促進學校素質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通用技術;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2-016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152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因此,在通用技術教學中選擇和制訂科學合理的培養途徑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使學生熟練掌握基本工具的操作與使用
在實踐活動中絕不要人為拔高學生的基本實踐操作能力,而應腳踏實地地利用課內和課外的一切機會,從常用工具的操作及基本圖樣的繪制、識圖、配套教學具的使用等科目的訓練入手,使學生實實在在地熟練掌握這些基礎工具的使用要領,形成基本技能。
為了讓學生充分利用實踐室的設備和工具,教師要安排學生親手操作,掌握臺鉆、手電鉆、砂輪等金工工具,錘子、鑿子、刨子等木工工具,鋼絲鉗、電工刀、電烙鐵等電工工具的操作與使用技能。有可能的話,還應讓學生掌握鉆床、銑床、多用木工床、磨床、激光雕刻機等復雜設備的使用能力。在此操作練習中,一定要注意做好操作時的安全防護工作,嚴格遵守工具的操作規范,工作服、安全帽、護目鏡、絕緣手套等該使用時必須使用,來不得半點馬虎。指導教師除了嚴格監督和檢查外,還必須做好防范措施,做到安全工作萬無一失。
二、發揮通用技術課程配套教學具的作用
“多元智能理論”之父——哈佛大學的霍華德·加德納教授認為,教學具對開發人的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有很好的效果。教學具可以通過對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的刺激促使學生的大腦、口眼、手腳等器官協調活動,幫助理解事物功能,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知識創造條件,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并引導學生從展示的現象上去認識事物的本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促進學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識。
一個標準的通用技術實踐室裝備了學生所能涉及的所有基礎工具,有的還裝備了比較高級的小型鉆銑床、小型車床、小型木工鋸床、磨床等。同時,結合通用技術課程配套了一系列演示和滿足2人分組的教學具。例如,按照《課程標準》配備的采用數字萬向組合技術和模糊智能數據模式技術的套件可以通過自由組合搭建各種簡單或復雜結構,也可以與電子部件、控制器、軟件系統共同構建一個復雜的綜合機電裝置。
三、嚴格規范基本實踐活動項目
對初學者來說,技術的學習一般都會經歷模仿、嘗試、熟練的過程,然后才會形成習慣。通用技術課程強調心智技能與動作技能的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強調學生由“動手做”走向“動腦做”,由“豐富的感性”走向“深刻的理性”。通過“動手做”,學生的技術設計與制作能力、技術試驗與技術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學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將得到增強。
因此,基礎技能的訓練是學生形成高級創新活動的需要和前提。在通用技術課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安排的實踐活動,是按照配套的活動手冊,利用教學具嚴格地完成規定項目的實踐,使學生熟悉基本元器件的現狀和功能、建立原型啟發,形成一絲不茍嚴謹科學態度的必然過程。只有踏踏實實地完全親歷了這個過程,學生才能對技術與設計的具體內容形成一個比較清晰和完整的印象,對技術與設計的基本思想建立起一個初步的概念,也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實踐中具體事物的結構、原理、功能與意義。
此階段,按時嚴格完成規定項目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要杜絕學生對規定項目的改變,更不容許學生進行隨心所欲的“創新”。這是形成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精密的技術規范的必要條件。
四、鼓勵和倡導創造性實踐活動
在完成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之后,學生已經具有了獨立制作和開發自己的設想的能力,因此在通用技術活動中可以進行更高層次的創造性實踐活動了。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配套教學具讓學生放開手腳,在以前所做的規定性項目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設計和實踐。例如,可以設計搭建適合不同環境和地域的各種各樣的橋,可以制作自己心目中的概念車,可以規劃設計個性化的別墅……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敢想敢做,不管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好看的還是難看的,別人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只要能夠滿足你的愿望和想法,一切東西都可以去做。
當然,在此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所有的作品都必須有一個目的,圍繞著一個清晰的想法,只有這樣,這種高度開放的創造性實踐才能保證“形散而神不散”,這才是創造性實踐活動的“靈魂”所在。
總之,通用技術課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新學科,還需要我們在教學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探索和完善。我們既要認識到通用技術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更要借鑒和遷移其與其他學科教育的共同點,不斷地總結和交流成功的教學經驗,以促進通用技術教育教學的發展和進步,最終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參考文獻:
[1]顧建軍.技術與設計1[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2]顧建軍.技術與設計2[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馬少軍(1970.12— ),男,漢族,甘肅臨洮人,中學高級,研究方向:中學通用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