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紅 徐艷杰


【摘 要】目的:對人文關懷在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有44例重癥患者,對這些患者臨床資料進行數據分析,患者治療時間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治療,對照組44例,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44例,采用人文關懷護理。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綜合征發生概率以及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和比較。結果:實驗組患者相對于對照組患者在綜合征發生概率比較上具有較大的差異,實驗組患者發生概率明顯較低,統計分析結果P小于0.05,說明分組具有統計學意義;此外,實驗組患者相對于對照組患者在焦慮、抑郁評分比較上具有較大的差異,統計分析結果P小于0.05,結論:通過對重癥監護室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同時降低重癥綜合征的發生概率,臨床應用效果較好。
【關鍵詞】人文關懷;重癥監護室;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2--01
前言:人為關懷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方式,其主要從患者自身出發,更加關注患者情感需求,為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其能夠降低綜合征發生概率,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對此,為了探究該護理方式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對88例重癥患者進行分析,其具體過程如下。
一、資料和方法
1.對象選擇。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有44例重癥患者,對這些患者臨床資料進行數據分析,患者治療時間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治療,對照組44例,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44例,采用人文關懷護理。在對照組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4例,患者年齡在21-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在實驗組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3例,患者年齡在27-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歲。
2.實施方法。對對照組患者實施的是常規干預,對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常規護理主要內容包括:飲食指導、患者病情監護、用藥指導等。人文關懷護理等內容包括:(1)為患者提供人文關懷治療環境[1]。在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介紹科室環境、設備設施、以及相關規章制度,幫助患者盡快熟悉環境。為患者制定科學的作息規程,減少夜間護理操作,定期打掃患者病房,保證室內干凈整潔,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此外,護理人員可以為患者播放舒緩音樂、將親友的照片等放在患者床頭,以緩解患者焦慮等心理情緒。(2)進行風險評估。醫院要組建人文關懷護理小組,組長由科室護士長擔任,責任護士為組員。小組需要對患者風險進行評估,依據相關科研資料和臨床經驗,為患者制定科學的護理計劃,保證方案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和個性化。(3)為患者進行心理輔導[2]。患者由于疾病的影響和長時間的監護診療,加上治療環境的封閉性,因而容易產生恐懼、焦躁等不良心理興趣,這時候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關注患者情感需求,鼓勵患者傾訴,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必要時可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鼓勵患者家屬多支持、鼓勵患者,并鼓勵患者家屬參與患者的護理過程,從而為患者增加安全感,提高患者治療疾病的自信心。
3.觀察指標。護理后對兩組患者重癥綜合征發生概率以及心理狀況進行評估。若患者在意識清醒后3天內出現行為動作、情感、認知、思維等障礙、處于譫妄狀態,或患者出現夜不眠、皮膚異樣感、腹瀉、頭痛等臨床癥狀時說明存在綜合征。
二、結果
1.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心理狀況基本一致,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焦慮和抑郁減輕程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如表1所示:
2.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綜合征發生概率進行比較。實驗組重癥綜合征發生概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值<0.05,如表2所示:
三、討論
重癥監護室是醫院重要科室,主要收治危重癥患者,患者具有病情復雜、嚴重、變化快等特點,因而需要對患者進行持續的監護和診療。在重癥監護室中,護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患者自身疾病的影響、封閉式管理、持續的監護和搶救,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心理和生理應激問題,容易導致重癥綜合征的發生,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因而要加強重癥監護室室的護理工作。本研究中,通過對實驗組進行人文關懷護理,顯著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況,同時降低重癥綜合征的發生概率,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宋天平.關于人文關懷在護理中的具體應用及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27:1144-146.
葉慧.人文關懷應用于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8,17;125-127.
陳婷婷.人文關懷在重癥監護病房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8,20: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