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亮 張青青 曹志斌
摘 要:從第二課堂角度出發,深度挖掘“紅船精神”核心內涵,研究完善其融入高校第二課堂思政教育的保障措施,并從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社團活動、大學生創業實踐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創新“紅船精神”融入第二課堂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徑,充分發揮“紅船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引領作用,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紅船精神;第二課堂;思政教育
隨著人們對“紅色文化”研究的重視,繼研究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之后又提出了“紅船精神”這一概念。圍繞“紅船精神”的表述,曾在不同層面組織、展開過幾次討論,進行了一定概括和詮釋。2005年6月21日,當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發表的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中第一次公開提出“紅船精神”概念,并將其內涵進行精準提煉和科學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開創者革命實踐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產物。
一、“紅船精神”融入高校第二課堂思政教育的內涵
(一)追求卓越的“首創精神”,培養大學生雙創能力
將培養大學生的首創精神作為高校創新創業工作的目標,培養他們創新思維和能力,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理論基礎。大學生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的支柱力量,高校應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擺在關鍵位置。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新創業能力大賽、大學生“挑戰杯”等比賽為載體,成立創新創業團隊、開發設計旅游產品、開展各類科學研究等活動。例如,在旅游管理專業進行市場調研、開展民宿設計大賽等,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二)揚發奮的“奮斗精神”,提升大學生專業技能
以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為抓手,制定創新型技能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大學生專業技能素養,營造良好的技能文化氛圍。高校可以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在全校或二級分院舉辦各類技能節,以這種方式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各類技能競賽,以賽促訓、以賽促教。例如,旅游類專業院校可開展導游服務技能比賽、中西餐擺臺技能比賽、民宿設計大賽、調酒技能比賽等專業技能比賽。讓學生在備賽過程中,發揚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苦練專業技能,提高專業技能。
(三)發揚服務的“奉獻精神”,培養大學生職業素養
培養學生踏實肯干的職業素質,在校園內營造學習“紅船精神”氛圍,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和職業素養,推動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道德情操,并將個人發展與奉獻國家和服務社會相結合。讓大學生懂得在校期間養成愛崗敬業、踏實肯干、吃苦耐勞、扎根基層的良好職業道德,從而使每一個大學生成為新時代的推進者、奉獻者。只有具有優良的個人素質和道德品質,才能做到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成為新時代的勞動典范。
二、完善“紅船精神”融入高校第二課堂思政教育的保障措施
(一)搭建第二課堂思政教育平臺,營造思政教育氛圍
成立學校第二課堂思政教育工作組,專門負責第二課堂思政教育工作,建立由教務處、學工部、團委、各二級學院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共同組成的工作協調小組。建立第二課堂思政教育工作平臺,將“紅船精神”與課程教學、實訓環節、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充分挖掘“紅船精神”在第二課堂思政教育中的價值。大力支持學生相關“紅船文化”活動項目,班級開展以“紅船精神”為主題的團日活動、組織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搭建二級學院“紅船文化節”,校級“紅船文化月”等活動平臺。每學年或每學期召開“紅船文化”活動表彰大會,利用學校官網、微信平臺、校園廣播、校園宣傳欄等進行展示宣傳各類活動風采、獲獎個人和集體,形成濃郁的“紅船精神”第二課堂思政教育氛圍。
(二)保障第二課堂活動經費,強化獎勵機制
設立“紅船精神”學生活動、實踐調研、科研資助、論文發表等專項經費,充分保障“紅船精神”融入高校第二課堂。強化考核獎勵機制,重點鼓勵國家級、省部級等相關“紅船精神”項目。擴大獎勵面,對獲獎項目指導老師從教學業績考核、科研統計、職稱評審、獎金等各方面加強引導,對獲獎學生,在評獎評優中,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形成全校良好的氛圍;將“紅船精神”融入第二課堂思政教育工作列入各教學部門年終考核內容。
(三)弘揚“紅船精神”,豐富第二課堂思政教育內涵
重視“紅船精神”,發揮第二課堂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培養大學生新時代“紅船精神”。以高校第二課堂活動為載體,以技能節、文化節、創新創業大賽、社團活動為平臺,大力宣傳“紅船精神”,讓大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紅船精神”,并引導他們積極學習“紅船精神”,認真踐行“紅船精神”,弘揚“紅船精神”。
三、“紅船精神”融入高校第二課堂思政教育的路徑
(一)“紅船精神”融入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在高校人才培養中起著不替代的作用,不僅有利于大學生了解國情、了解社會,而且可以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培養他們艱苦奮斗、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大學生社會實踐也是傳承“紅船精神”、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徑。例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前往紅色旅游景點、革命圣地等處開展紅色文化社會實踐調研,在實踐中加強大學生紅色文化方面的意識形態教育,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踐行“紅船精神”。以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去適應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要求。
(二)“紅船精神”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是是高校第二課堂思政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直接關系到高校“培育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將“紅船精神”融入到高校第二課堂中來的一個關鍵點就是要把這種“紅色文化”滲透到高校校園文化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努力營造紅色校園文化氛圍。將“紅船精神”與新時代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揚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例如,可以通過開展校園特色文化節目,迎新晚會、畢業生晚會、文藝匯演等活動中融入“紅船精神”元素,使革命精神通過歌曲、小品相聲、舞蹈等形式展現出來,讓大學生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中了解和學習革命先烈的艱苦奮斗精神,培養學生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再如,高校可以開展紅色文化大講堂,使大學生可以系統了解紅色文化和“紅船精神”,培養學生良好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懷。
(三)“紅船精神”融入高校社團活動
社團不僅僅是高校學生多彩生活的助力劑,更是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社團同時也承擔著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功能性聯系,成為其紐帶,在特定的范圍內,有效聯系學校和學生。紅船精神為高校大學生社團提供了首創、奮斗、奉獻精神上的指導,社團需將其化為自身發展的精神動力,在實踐過程中,將“紅船精神”融入社團活動中。高校應在社團類型中設置“紅色社團”類型,新時代大學生自主性較強,對革命精神和革命先烈了解不夠,“紅色社團”的設立有利于高校大學生更加深入認知革命傳統文化,有利于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大學生科學的人生觀、道德觀,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紅船精神”融入大學生創業實踐
加強“紅船精神”高校第二課堂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就要注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創新創業者需要具備開天劈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和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例如,學校可以在新生始業教育中邀請成功創業的校友回母校開展講座;還可以“引進”成功企業家,請到大學校園,走進第二課堂為大學生作創業講座。通過這些講座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激勵學生創業熱情。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N].光明日報,2005-06-21(10).
[2] 肖明朗,鄒建良.以“紅船精神”引領大學開展創新創業校園文化建設[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6(4):13.
[3] 朱建博,徐芳潔,葛建偉.紅船精神對高校理論學習型社團發展的指導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31):7.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以“紅船精神”引領高校第二課堂思政教育校本模式探究”(編號:Y2018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