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威
【摘要】聲樂本身就是一種人文藝術類科目,在組織聲樂教學中,關注到互動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師生交流。在組織運用互動式教學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和諧師生關系構建、創建互動教學環境、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等,為互動做好鋪墊。具體到高校聲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展開互動式學習。
【關鍵詞】高校聲樂;互動式教學;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當前的高校聲樂教學課堂,組織開展互動式教學,能夠極大的增加課堂的人文屬性,增強學生主體對音樂的感知,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聲樂本身就屬于藝術門類課程,在高校開班設課以及后期的擴大招生之下,盡管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但是卻少了幾分個性。互動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留有余地,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互動式教學及其意義
所謂互動式教學,可以理解為課堂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兩者的交流互動為方式展開學習,整個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具有積極意義。在具體教學組織中,也減少“一言堂”成分,緩解高校大班授課下的師生交流少的問題。筆者對高校聲樂教學展開整理,互動式教學需要做出如下鋪墊。
其一,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互動式教學,就要求課堂的兩大主體——教師和學生加強交流互動,而交流的前提則是良好的師生交流氛圍和途徑。在傳統高校教學中,明顯的存在著師生交流少,甚至見面都少的問題[1]。但是聲樂教學并不適合這樣的方式,而是需要增加交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要求教師主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交流氛圍,增加師生互動,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
其二,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在組織教學中,教師應當明確認知道自身及學生的角色定位。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全面注重自身的主體地位,與學生溝通交流,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找到啟發學生思考的點,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組織探究。教師不需要對照教材和班級學生不斷的宣講,而是要組織建設發展,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感知[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核心,學生的學習不再是緊緊的跟在教師后面,而是一個不斷成長、不斷發展的過程,需要全面關注到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其三,做好教學規劃。在當前的教學中,做好教學規劃工作,啟發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做好課程設計,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在于照本宣科地去講解教材中的知識點,而在于能夠對學生做出啟發,聲樂的學習,也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完成的任務,而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在組織教學中,教師應當進一步關注到學生的成長及進步,精心設計課程,以引導和啟發學生,組織教學工作的開展,使學生不僅現在能夠認真學習聲樂,更能夠熱愛聲樂,積極進入到聲樂學習中,去自主感知及體驗。
二、互動式教學在聲樂教學的運用
(一)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組織運用互動式教學時,需要關注到課堂氛圍的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氛圍,本身就是師生互動交流的基礎所在,應當得到師生的關注。除此之外,和諧的課堂氛圍也能極大的烘托課堂中的氛圍,為學生的知識學習與發展做出指導及鋪墊。和諧的課堂氛圍,需要增加師生交流。近年來,高校各學科教學都普遍遇到師生溝通交流少的困惑。實際上客觀上確實存在著大班授課,師生見面機會都降低了,更無談溝通交流。嘗試推進聲樂互動式教學的發展,需要師生交流,可以進一步組織推進[3]。如教師為學生設置班級交流群,在群里增加溝通,打理自身的朋友圈,構建與學生分享的平臺等。盡管學生人數不斷增多,但是師生交流,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進一步推動。
有限的聲樂課堂教學時間,教師也要加以運用,增加師生互動,如當學生的聲樂練習,遇到對歌曲情感把握不到位、聲樂練習中遇到問題等情況,教師不應立即批評,嚴苛指責,而是要加以關注,最終完善教學工作,以達成發展。和諧班級氛圍,師生情緒,是互動教學法開展的基礎。
(二)嘗試分組教學
聲樂教學,本身就應當有更多的個人情感于其中,這也是為何同一歌曲,不同的人唱出來、不同的人去聽、不同的時間去聽,都會有所不同。每個人對歌曲的表達是不一樣的,藝術門類傳統教育更多的追求的是一對一教學,只是被教育大眾化給轉變了。大班授課之下,教師很難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不妨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由小組進行自主練習。在教師引導示范之后,由小組自主討論與練習,而教師也不妨進一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嘗試走下講臺、走出教室的與學生交流。短時間內,學校的教師資源難以得到調節,但是教師可以抽出部分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逐小組的指導,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學習和適應。在課堂授課過程中,也要 盡可能地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如組織學生進行聲樂討論,討論一首歌曲應當如何演唱,討論演唱中的難點及如何解決。如在某一歌曲的練習中,很多學生都不能完成某一點的準確換氣,此時教師不妨加以指導,或由其他學生在班級分享自己的換氣方法。除此之外,在組織教學中,教師也要嘗試組織一些由學生主導的實踐探究課程等,全面推動教學進一步發展,彰顯學生主體地位。
(三)增加對學生的了解
作為聲樂教師,在互動過程中,要認真接收到來自學生的信息。如在課堂交流中,有些學生走上講臺交流會拘謹、羞澀,有些學生則大大方方,此時教師應當關注到如何增加羞澀孩子的自信,畢竟學習聲樂的學生,最終極大的可能會走向舞臺,因此,表達能力或者是表演能力的問題,在組織建設中實現教學的發展,引導教學工作的完善。在增加對學生的了解,但是在組織建設中,教師更多地關注到學生的發展,實現對學生的了解。在組織教學中,教師能夠細心地關注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加以分析如有些學生的“高音”上不去,有些學生關鍵地方不懂如何換氣,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導致學生的聲樂學習遇到各種問題。因此,在組織教學中,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與學生充分交流溝通,完善教學。引導、交流,是互動式教學展開的基礎,能夠在這種交流中完成教學任務,才能切實的推動學生的成長。
(四)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
在組織聲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增加實踐的機會,小到校園的文藝匯演、各種晚會,大到高校間的比賽以及合適的場合,都可以成為學生實踐的機會。聲樂學習,最終難免走上舞臺,而教師要為學生創造這樣的機會。學生真正走進實踐,走上舞臺,才能對舞臺、對聲樂有更深刻的體驗,能夠更進一步的找到學習的方向,全面推動教學工作的發展,啟發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關注到日常教學工作的發展及完善,推動現代教學工作的發展。作為教師,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聲樂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內外兼修的過程,內在的體驗、理解,掌握學習的主動性,具有積極意義。當教學工作走向互動,就意味著教師逐漸給學生自由、自主的機會。
在高校聲樂教學的發展,嘗試組織運用互動式教學的發展,完善教學工作,留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實現對聲樂的主觀體驗、探索,完成學習任務,全面達成教學工作的發展,留有更多自主的機會,以達成發展,促成對聲樂的自主學習與探索,以實現對聲樂的學習與把握,最終完成教學任務,留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促成對聲樂的體驗與學習主動性的建設,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張宏渝.淺析高校互動教學在聲樂課堂中的應用[J].華章,2012,15(6):101.
[2]康紅英.互動性教學模式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音樂大觀,2014,12(2):112-113.
[3]王建國.在課程中開展互動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高分子通報,2007,12(3):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