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燕
【摘要】時代的發展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并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逐漸受到教育領域的重視,也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在農村的教學環境下,由于條件的限制,在培養并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制約著教學水平的提高與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本文以農村高中語文教學為例,以閱讀教學為方向,對如何有效提升并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策略分析與探究,以期對教師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中閱讀;農村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作為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直接手段,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思維運轉,還能有效提升其語文學科素養。在高中階段,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在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其個性特點,針對性地設置促進其自主學習的環節,將主動權交給學生,促進其能力的全面發展。在農村教學環境下,校方要敢于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設備,優化創新課程設計,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提供保障。
一、轉變教學理念,培養主體意識
有效的課堂互動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程度的有效手段,也是激發其課堂主體意識的有效方式。在新課程標準與素質教育觀大力提倡學生做課堂學習“真正主人”的教學要求下,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首先應激發其主體意識,并培養其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在農村閱讀教學中,多數教師年齡偏大,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難改變教學方式與方法。因而在閱讀環節容易產生“學生被動接受”的尷尬局面,這不僅降低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不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發展規律,不利于其自主意識與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教師應及時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切勿故步自封,學校也應定期針對新課標教學理念對教師展開教學理論指導,鼓勵教師做出積極的轉變,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在教學模式方面改變傳統單一的閱讀講解模式,設置師生、生生互動環節,以此豐富教學設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課文《林黛玉進賈府》的閱讀教學為例,在教學前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影視片段,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隨后,在學生閱讀過程中,使其結合視頻中人物的行為舉止,理解人物性格特點。最后,閱讀完畢后,教師可以設置小組開展課堂表演的環節,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閱讀理解,并參考視頻去設置人物的動作、表情,有效揣摩人物形象。在有效的互動環節下增添語文閱讀課堂的樂趣,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發展其自主學習能力。
二、創設閱讀情境,實現情感共鳴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對文本產生的思想與情感是核心素養在閱讀教學中得以體現的重要方式。良好的閱讀情境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實現情感有效導入的重要方式,是教師優化閱讀教學方式的一大手段。在農村教學環境下,教師往往忽視教學情境與文本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加之教師對先進教學設備操作不熟,情境往往以教師語言敘述為主,這難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不僅增加教師的授課負擔,還容易導致學生失去興趣。針對以上問題,教師應樹立先進的教學觀念,不受環境條件的限制,對先進的教學技術抱有積極鉆研的態度,這既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專業化的教師素養,又能為學生創設閱讀情境做好充分準備。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實作為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以外的專業綜合素質,學校可以在引入先進的教學輔助設備(如電子白板、多媒體等)后,組織教師展開學習探討,由專業的操作人員教教師基本的步驟。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功能“探索”,以充分利用已有教學資源。例如在教學課文《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結合所處的農村環境,收集夜晚池塘附近的景象圖片與動物叫聲,在閱讀課文前,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放映,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創設閱讀情境。這樣一來,加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能帶著自身感受去閱讀文章,從而大大增強閱讀效果,實現情景交融,有利于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三、拓寬閱讀視野,增強文化素養
文化品格與素養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表現為一個學生對文學作品的了解、分析與感知,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文學思維層面與閱讀視野。在農村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所閱讀的讀物有限,大多以課本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文化視野與思想的提升與發展,更不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阻礙其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教師應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以此培養其文化品格與文學素養。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在網上搜集一些簡短的文本詩集,在閱讀課上通過電子白板或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并配以合適的圖像,以營造閱讀情境,使學生不僅能夠賞析優美的短篇文章與詩集,還能夠結合情境創造有效的情感體驗。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借閱書籍,在教室的書櫥旁設立閱讀角,學生將自己的書放到其中,供其他學生進行閱讀瀏覽,以此實現資源的共享與高效利用。教師也可以向學校申請定期借閱書籍,及時更新閱讀角的圖書,這樣既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又能在班級形成良好的閱讀風氣。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交流會,針對同一書目發表自己的真實看法,形成文學思維的激烈“碰撞”,形成獨特的文化見解,提升學科素養。
四、開展讀寫結合,提升綜合能力
閱讀與寫作共同組成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二者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微妙聯系,對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與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以此,針對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緊密關系,基于教學理念要求農村課堂優化課程設計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巧妙設置讀寫一體化教學策略,以此來實現閱讀資源的充分利用,彌補農村環境下教學資源匱乏的限制。在讀寫結合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認知特點,合理設計讀寫環節,通過“以讀促寫、以寫導讀”等方式提升教學水平。
例如在閱讀完文章之后,為檢驗學生對文章思想情感與主旨內容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設置一些仿寫、縮寫、續寫的作文練筆任務,在強化其閱讀感受的同時為其提供寫作的鍛煉機會,并使其形成正確積極的閱讀觀,積累與寫作有關的素材與手法。以課文《雷雨》為例,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營造合適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續寫文本內容,并找出導致悲劇的原因。教師還應針對“雷雨”這一意向與故事情節的發展來啟發學生,使學生積累這種明暗線索的寫作手法,留意文章中伏筆的設置,以此為寫作練習積累經驗,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根本上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在農村環境下開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學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師應在保持開放教學理念的基礎上積極鉆研教學策略,并從學生角度出發去思考課程設計的優化與改革。充分利用農村教學環境下已有的教學輔助設備,并借助網絡技術來豐富教學內容,充實語文閱讀課堂,一方面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另一方面促進其能力發展。總而言之,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踐行者,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充足的教學保障,促進其個性化提升。
參考文獻
[1]晃向春.大閱讀背景下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農村初中生閱讀問題及改進策略[J].文理導航,2018(7).
[2]黃蕾.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閱讀與文化傳承[J].基礎教育參考,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