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育教育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美育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興趣愛好,提升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進而陶冶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要培養學生的美術心理欣賞習慣,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優化美術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選擇實效性強的教學方法等。
關鍵詞: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3-015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149
學生是活潑可愛的,他們喜歡美的東西。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充滿美、體現美的事物非常感興趣。而且從學生的成長規律來看,年齡的不斷增長,使學生對于美的追求越來越強,因此對于學生實施美育教育就非常關鍵了。同時,從國家層面來說,新時代的素質教育強調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也要充分重視,切實發揮美術育人的作用,促進學生更全面的成長。
一、小學生的美術心理欣賞習慣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把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作為審美對象,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觀察美、欣賞美。這就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是要尊重學情,了解并掌握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習慣。
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刺激作用。學生對于強烈的色彩非常感興趣,如綠油油的麥田、掛滿火紅的果實、紅紅的花、各種可愛的小動物、各處獨特的設計,對于這樣鮮明的顏色和各種獨特的造型往往會使學生感覺到新奇和喜悅,使學生能夠喜歡去分析和感受。
其次,注意方法的引導。小學生審美往往更多關注表面化的東西,注重的角度不同,有的作品的色彩或造型或整個畫面等吸引了他,只注意作品某個細節而忽視了其他方面。他們往往都是憑第一印象的感覺來欣賞作品,隨情緒變化,比較隨意。這樣的賞析過程可能就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這樣的觀察賞析模式往往導致學生并未真正體會作品的真諦,且注意力只是停留片刻,時間非常短暫。所以,教師要注意方法的引導,結合學生的認知,如引導學生去賞析低矮錯落的房屋、崎嶇的小路、綠油油的麥田、各種樹木、街上游走的小狗小貓等;還有大城市的高樓大廈和道路上川流不息的機動車,感受各種不一樣的美麗。
當然,為了給學生創設更有效的情境,促進其對作品的感受,教師可以結合學習內容,試著根據課程內容配上相符的音樂,再加上生動有趣的語言來引導學生去體會和感悟,提升賞析的效果。
二、注意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的有效選擇
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注意把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的選擇結合起來,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一)利用網絡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美術欣賞課中,要把教師的主導者角色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起來,千萬要杜絕之前教學“滿堂灌”的模式,注意從多種角度出發,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多樣化地給學生呈現所學,特別是要注意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通過文字描述、圖片的補充,以及學生喜歡的動畫、視頻等形式向學生呈現所學,變抽象為具體,變死板為活潑,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小學生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有些欣賞課僅靠語言的描述很難使學生理解,而課件PPT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化抽象為具體,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解決了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此外,教師還應給學生布置各種形式的作業,如此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進行課外拓展,有助于學生對所學課程的理解。
(二)全面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受
在欣賞課教學中,沒有教師生動有趣的語言幫助,學生對藝術品地感受也不會太深。因此,教師要運用富有童趣的教學語言,以自身素質感染和激發學生對教師的敬佩和愛,這樣才能實現師生雙方的情感溝通與共鳴。所以在正式講授新課之前,教師可以在課堂展示欣賞范畫,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盡量讓學生被自己的教學語言所吸引,讓學生既喜歡你,又尊重你。這樣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受和認識,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進而提高教學效果,為新知的教學及后面學生作業做好鋪墊。
(三)現場欣賞,將欣賞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現場,實地察看進行欣賞教學。欣賞是一種在課堂教學之外的美術欣賞形式。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美術作品展覽和博物館中陳列的美術作品,訪問畫家、工藝美術家、雕塑家并觀看其技法表演等。這樣學生就會身臨其境,感受很深,進而提高了學習興趣。
美術欣賞不是單純的欣賞,還要與動手相結合,動手實踐是完善美術欣賞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實踐中創造美,才能真正認識美,才能更深入地領悟到美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楊珩.美術欣賞中需要創造力嗎?——談美術欣賞教學中創造力的失落與回歸[J].中國美術教育,2002(3).
[2]楊世和.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水平之淺見[J].中小學電教(下),2008(6).
[3]張黎明.生成性教學在兒童美術欣賞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美術教育,2008(3).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任元偉(1982.8— ),男,漢族,甘肅隴西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學。